第十七章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组织进行管理的过程;做出项目的开发计划,控制系统的开发进度,做好项目的经费支出和经费控制,同时要协调好各级开发人员和各级用户之间的关系,做好文档的管理工作,使项目的开发工作能够按时、保质、在经费许可的范围内完成。  项目管理方法: 目前有许多软件工具可用来做项目管理,如: Microsoft Project ;另外还有一些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 CASE工具也可用来进行项目管理。 CASE是实现计算机软件工程的一种技术或环境,经过统一的数据操纵手段和技术, 30 信息系统开发的项目管理  从多个方向 (实现技术与项目管理 ),在多个阶段 (覆盖软件生命的全周期 )辅助软件开发人员提高软件产品的质量,使软件工程得到具体的应用,并实现开发过程的自动化。  项目管理内容 – 明确项目管理组织和领导人 – 明确项目目标和任务 ,把项目划分成几个阶段 – 制定项目计划 (任务、进度、费用、人员、资源、文档和标准化、测试等计划 ) – 每阶段进行实施监督管理 ,并在后期制定下阶段详细计划 – 作好质量、时间和费用的管理控制 ,发现问题采取适当的控制策略 31 系统开发生命周期的基本概念  随着企业自身的发展和变化、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一个 IS系统用了几年以后,都可能出现新情况、新问题,从而提出新需求、新目标,这时就需要更新或建立新的 IS系统。 这一过程包括: – 需求调查和可行性分析 —— 新系统的开发 —— 新系统的安装和配置 —— 系统的转换 —— 新系统的运行  这种周期叫 IS的生命周期。 IS的生命周期循环不息。 系统开发生命周期由管理策略部分和开发策略部分两部分内容组成。 32 系统开发生命周期的基本原理  原理一: 用户的积极参与  原理二: 使用问题求解方法  原理三: 严格按划分的阶段和活动进行系统开发  原理四: 文档的标准化  原理五: 检查点的设立  原理六: 分而治之的思想 33 IS工程的二维分解  时间维: 沿着生命周期的时间顺序,把开发的全过程分解成若干阶段,每个阶段再划分为若干步骤,使开发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的进行。 规划 分析 设计 实现 评价 运行与 维护 开发工程 (时间维分解 ) MIS工程 维护工程 工期 34 IS工程的二维分解  空间维: 把 IS的实体(系统)划分为若干个子系统。 按垂直方向如分解为战略决策与计划,管理控制和执行处理三个层次;再按水平方向分解,如划分为:生产管理,材料管理,财会管理等子系统。  常用方法: 把系统按空间维分成若干个子系统,分期开发子系统,子系统的开发再遵循时间维的分解,按开发工程分步骤开发。 生 产 销 售 职能分化 纵 向 结 构 管 理 层 次 (空间维分解) (执行处理) (管理控制) (战略计划) 财 务 ... 35 常用的系统开发方法及其优缺点 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 原型方法 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 计算机辅助开发方法 各种开发方法的比较 36 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  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就是结构化开发方法、工程化的系统开发方法和生命周期方法的结合。  其基本思想是: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工程化的方法,按用户至上的原则,结构化、模块化,自顶向下地对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自底向上地进行实施。 它把 MIS的开发分为五个阶段:总体规划(确定范围)、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的运行维护。  对其每一阶段规定它的任务、工作流程、管理目标及要编制的文档,使开发工作易于管理和控制,形成一个可操作的规范。 37 生命周期法的阶段划分 规划 确定范围 分析 设计 实施 支持 什么时候,开发什么系统 提出的改变 实际系统 提出系统技术方案 问题描述,目标和项目计划 目标系统逻辑模型 作为与组织战略目标相关的系统 38 系 统 设 计系 统 规 划系 统 实 施系 统 分 析抽象程度 新 系 统 的 生 命 期 系 统 开 发 过 程参考 可 行 性 报 告 系 统 说 明 书 设 计 说 明 书 用 户 手 册 当 前 系 统 的 生 命 期 当 前 系 统 运 行 维 护新 系 统 运 行维 护时 间I S 生 命 周 期 模 型39 生命周期法主要的特点  生命周期法通常是在系统需求比较明确的情况下采用,它主要的特点是: 目标明确、结构化的分析设计思想、严格区分工作阶段、文档标准化、开发过程易于控制,但开发周期长,见效慢,风险也比较大。 在实际开发中,这种传统的开发方法已经逐渐渗入了新的思想,或者与其它方法结合起来使用。 – GB856688 《 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 》 – GB856788 《 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 》 – GB152689 《 信息处理 —数据流程图、系统流程图和系统资源图的文件编制符号及约定 》 – GB/T1250490《 计算机软件质量保证及配置管理计划规范 》 40 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的优缺点  优点: 1. 建立面向用户的观点。 2. 严格区分工作区间。 3. 结构化、模块化、自顶向下进行分析、设计,自底向上进行实施。 4. 深入调查研究,并在分析阶段充分预料可能发生的变化。 5. 开发过程按工程标准规范化,文档资料标准化。  缺点: 1. 开发周期长。 2. 繁琐,使用工具落后。 3. 不可能充分预料可能发生的情况及变化。 4. 不直观,用户最后才能看到真实模型。 41 原型方法 (快速原型法 )  严格定义和预先说明的生命周期法理论基础是严密的,它要求系统开发人员和用户在系统开发初期对整个系统的功能有全面、深刻的认识,并制定出每一阶段的计划和说明书,因此用生命周期法开发系统有如下一些不足:开发周期长、繁琐、与用户交流不直观 (用户最后才能看到真实模型 )、不能充分预料系统可能发生的情况及变化。  而当今一些信息系统其特点是:信息系统的开发要快、成本要低;信息系统使用环境经常发生变化;用户需求开发初期难以完全确定;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另一种开发方法 ——快速原型法 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使用。 42 快速原型法的作用  原型法是一个建立模型的过程,该模型能示范目标产品、服务或系统的特征。 那么,一个原型就是一个目标产品、服务或系统的模型。  获得需求: 原型法是一个很好的需求获得工具,它能从建立基本系统需求的简单原型开始,然后允许知识工作者增加更多的需求 (信息或过程 )作为对原型的修订。 大多数人采用原型法就是因为这个目的。  帮助确定需求: 在很多系统开发过程中,知识工作者都难以确定他们究竟需要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