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导论(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 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傍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 其致也,情瞳昽而弥鲜,物昭晰而互进。 ”  刘勰 《 文心雕龙 神思 》 : “ 文之思也,其神远矣。 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 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 ” 陆机  “滋味 ” 说  钟嵘最早以 “ 滋味 ” 论诗: “ 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 ” , “ 理过其辞,淡乎寡味 ”。  司空图 《 与李生论诗书 》 : “ 文之难,而诗之难尤难。 古今之喻多矣,而愚以为辨于味,而后可以言诗也。 江岭之南,凡足资于适口者,若醯,非不酸也,止于酸而已;若鹾,非不咸也,止于咸而已。 华之人以充饥而遽辍者,知其咸酸之外,醇美者有所乏耳。 ”  “物感 ” 说  《 毛诗大序 》 : “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 “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  《 礼记 乐记 》 : “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 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  陆机 《 文赋 》 : “ 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 ”  刘勰 《 文心雕龙 明诗 》 : “ 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 ”  钟嵘 《 诗品 》 : “ 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  “妙悟 ” 说  “ 禅道惟在妙悟 ,诗道亦在妙悟。 ” “ 如空中之音 ,相中之色 ,水中之月 ,镜中之象 ,言有尽而意无穷。 ” ——严羽 :《 沧浪诗话 》  “童心”说  “ 童心者,真心也。 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 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