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总论基础篇第一章、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2. 小型浮游动物 (原生动物 、 轮虫 )数量大幅度上升 , 大型浮游动物如枝角类数量下降 这种情况均表明 , 在强大的鲢 、 鳙种群的摄食压力下 , 浮游生物中的大型种类 (尤其是枝角类 )受到抑制之后 , 小型种类终究将占领大型种类所遗留下来的生态灶。 由于小型藻类的大量发展 , 武汉东湖的水质愈加恶化 , 湖泊富营养化的程度愈加严重。 在这种条件下 , 武汉东湖生产出的商品鱼质量下降 , 有强烈的腥味和异味而不受欢迎。 四 、 鲤 、 鲫鱼的食性 鲤 、 鲫鱼是典型的杂食性鱼类。 其中鲤鱼偏于动物性 , 鲫鱼偏于植物性。 摄食方式都是吞食。 鲤鱼的咽喉齿发达呈臼状 , 与角质垫相配合 , 适于压碎和磨细较硬的食物。 鲤鱼的鼻骨特别发达 ,与上下颔骨相配合 , 使口形成管状。 其触须具有触觉和味觉功能 , 并依靠上下颔强有力的伸缩吸挖底泥 , 觅取食物。 在自然条件下 , 鲤鱼主要摄食摇蚊幼虫 、 螺蛳 、 黄蚬 、 幼蚌 、 淡水壳菜 、 水生昆虫幼体及虾类等;也摄食一定数量的水生植物 、 丝状藻类 、 植物种子和腐屑。 鲫鱼 的咽喉齿并不发达,呈尖爪状,不能摄食带硬壳的食物。 其食物组成以生态环境的饵料生物组成而定。 在自然条件下,鲫鱼以附生藻类、丝状藻类、腐屑、草籽、浮游动物、底栖动物、水生昆虫幼体等为食。 白鲫 的鳃耙多( 102条~ 120条)而长,排列紧密,且鳃耙内侧有许多膜状皱褶分枝,交错嵌合成网状,因而具滤食功能。 白鲫主要摄食浮游植物(如硅藻、绿藻、蓝藻等)和腐屑等。 在养殖条件下,鲤、鲫鱼对人工投喂的饵料均喜食。 五 、 鳊 、 鲂鱼的食性 团头鲂与长春鳊 均为草食性鱼类。 在天然水体中 , 主要摄食苦草 、 轮叶黑藻 、 眼子菜 、 菹草等水草和植物腐屑。 团头鲂和长春鳊口裂小 , 其摄食能力和强度都比草鱼小得多。 三角鲂 属于杂食性鱼类。 除摄食水草外 , 还食软体动物 、 摇蚊幼虫等 , 个别也捕食小鱼 、 虾。 在人工饲养条件下 , 这三种鱼均喜食商品饲料和草鱼所食的各种草类。 六 、 鲮的食性 鲮 口下位 , 鳃耙 62条~ 68条 , 基部粗 , 尖端细 , 排列较紧密。 上下颔的边缘角质化 , 可以舐刮底泥和石砾上的附生藻类。 也常摄食腐屑和腐殖质。 其 食物组成和消化性状与鲢相似。 相对的肠长比鲢长。 因此 , 鲮的摄食方式是吞食兼滤食。 鲮 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为杂食性 , 对人工投喂商品饲料 、 残饵以及有机肥料等均喜食。 第四节 、 鱼类生长 第五节 、 主要养殖鱼类的繁殖 自 学 第六节 主要养殖鱼类的生活习性 一、栖息水层和活动场所 养殖鱼类的栖居水层是与其食性相适应的。 鲢 、 鳙 以食浮游生物为主 , 它们通常在水的中上层活动 , 鲢在上层 , 鳙稍下。 草鱼 在水的中下层及岸边摄食水草 , 主要在水体中下层活动。 青鱼 以底栖生物为食 , 经常在水的下层活动 , 一般不游到水面。 团头鲂 是草食性鱼类,喜欢在水体的中下层活动。 鲤、鲫鱼 食底栖生物和腐屑,是底栖性鱼类,一般喜欢在水体下层活动,很少到水面。 鲮鱼 以附生藻类和腐屑为食,通常在水域的底层活动。 二 、 生活习性 不同种类的鱼类由于对外界环境剌激的反应不同 , 因而形成不同的生活习性。 渔民群众在长期的养殖实践过程 , 对这些主要养殖鱼类的 “ 脾气 ” 十分熟悉 , 并往往加以 “ 人格化 ”。 实际上养殖鱼类的生活习性是鱼类的本能。 鲢 性急躁 , 行动敏捷 , 活泼而善跳跃 ,能跳出水面 1米多高 , 网捕时 , 常跳出网外;遇水流容易逆水潜逃 , 不易捕捞。 素有 “ 急躁白鲢 ” 之称。 鳙 性温和 , 行动迟缓 , 捕捞时不跳跃 ,遇水流也不易潜逃 , 易捕获。 其抢食远逊于鲢。 素有 “ 好人花鲢 ” 之称。 故湖泊 、 水库等大水面养殖 , 鳙比鲢放养多 , 其回捕率高是一个重要原因。 草鱼 性活泼,行动迅速,游泳快;其食量大,抢食凶,素有 “ 强盗草鱼 ” 之称。 青鱼 性胆怯 , 行动迟缓;吃食斯文 ,摄食螺蚬时 , 先用咽喉齿将螺 、 蚬咬碎 ,再吐出 , 挑肉吃;抢食能力差 , 咬碎的螺 、 蚬肉常被鲤 、 鲂鱼抢食;如螺蚬变质 , 青鱼会拒食;又因它们在二龄鱼种阶段食性转化 , 饲养较困难 , 如无适口饵料 , 容易得病 , 成活率低。 渔民称其为 “ 秀才青鱼 ”。 鲤、鲫、鲮鱼 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强,食性杂;对饵料的要求不严,寻食能力强;能清扫食场残饵,防止其腐烂变质。 故渔民称其为 “ 清洁工 ”。 团头鲂 鱼性情温驯,易捕捞,抗病率较强。 鳊鱼性胆怯,不易捕捞。 在苗种阶段体单薄,较娇嫩,操作时鳞片容易脱落;且耐低氧能力较差。 三 、 对外界环境的适应 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强是养殖鱼类的主要标准之一。 1. 水温 我国的主要养殖鱼类 , 大都是广温性鱼类。 它们对温度的适应幅度较大 ,除鲮以外 , 在 l℃ ~ 38℃ 水温中都能生存 , 但适宜温度为 20℃ ~ 32℃ , 其中繁殖最适温度22℃ ~ 28℃ ( 鲮为 26℃ ~ 30℃ )。 鲮的抗寒能力较差 , 当水温降至 6℃ ~ 7℃ 时 , 即大量死亡。 鱼类是变温动物 , 水温对鱼类的摄食强度有重要影响。 在适温范围内 , 水温升高对养殖鱼类摄食强度会有显著促进作用;水温降低 , 鱼体代谢水平也降低 , 导致食欲减退 ,生长受阻。 养殖鱼类的摄食强度都存在着显著的季节性变化 , 即春季摄食开始增强 ,夏季摄食旺盛 , 冬季摄食停止或减低摄食强度。 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鱼类的养殖周期比恒温动物的畜禽长得多。 2. 溶 氧 水中溶解氧的含量是鱼类及其他饵料生物生存和生长发育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 几种养殖鱼类的正常生长发育都要求水中有充足的溶解氧。 当水中溶氧量低于鱼类呼吸需求时 , 即低于临界氧浓度时 , 呼吸作用受阻 , 呼吸运动加强 , 呼吸频率加快 , 并往往出现 浮头现象。 当溶氧量低于鱼类所能耐受的范围时 ,则引起 窒息死亡。 通常几种主要养殖鱼类对低氧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 它们对溶氧量的需求和适应范围随种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 一般来说 , 几种主要养殖鱼类最适的溶氧量为 5mg/L以上 , 正常呼吸所需要的溶氧量一般要求不低于 2mg/L, 量为警戒浓度 , 降至 1mg/L以下就会造成窒息死亡。 鲫对低氧的适应能力最强 , 鲢的适应能力最差。 此外养殖鱼类在幼鱼阶段对水中溶氧的要求比成鱼高 , 对低氧的适应力相对来说比较差。 3. 盐度 我国主要养殖的 淡水鱼类 , 适宜于生活在盐度为。 但它们对盐度的变化也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 可以在盐度为 5的水中生长发育。 在盐度为 7的咸海水中可以饲养草鱼 ,生长良好 , 且肉味比淡水中更鲜美。 鲢的幼鱼能适应盐度为 5~ 6的咸淡水 , 成鱼能适应 8。第一篇总论基础篇第一章、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多 15 mm左右深的刀痕。 肉内部的筋腱组织被切开 ,减少蒸煮时的损失 ,使得加热而造成的筋腱组织收缩不致影响产品的结着性。 同时肉的表面积增加 ,使肌肉纤维组织中的蛋白质在滚揉时释放出来 ,增加肉 ( 5)滚揉 一般盐水注射量在 25%的情况下,需要一个16h的滚揉程序。 在每一小时中,滚揉 20min,间歇 40 min。 也就是说在 16h内 ,滚揉时间为5h左右。
“ 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傍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 其致也,情瞳昽而弥鲜,物昭晰而互进。 ” 刘勰 《 文心雕龙 神思 》 : “ 文之思也,其神远矣。 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 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 ” 陆机 “滋味 ” 说 钟嵘最早以 “ 滋味 ” 论诗: “ 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
核算的一般原则 对会计信息质量 要求的原则 确认计量报告的基本原则 修订性原则 真实性原则 历史成本原则 谨慎性原则 相关性原则 可比性原则 配比原则 重要性原则 实质重于形式 原则 及时性原则 划分收益性支出 与资本性支出 原则 明晰性原则 客观性 原则 指会计核算必须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及证明经济业务发生的合法凭证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
22SSSSENS sENrEP H p l H dl drNNrEuNN du uNN NE Eudu Q QNN 信号检测与估值 2017年春季 32 002121 1
ftware)又叫做 CAI课件 (ComputerAssisted Courseware),简称课件 (Courseware)。 课件制作和课件使用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教师学习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基本目的。 要制作好一个课件,就要了解课件的开发流程和如何评价一个课件。 第 1章 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开发和评价 退出 167。 1CAI软件的开发 167。 2 CAI软件的评价
横式滤波器 格形滤波器 非线性可编程滤波器 FIR滤波器 线性组合器 输入 )()( 1 nxnx )()1(,),()1( 2 nxMnxnxnx M MiMiinxwnxwny iii11)1()()( 输出 Miiinxwny1)()(167。 空域滤波和时空对应 天线 L在 A点产生的电场为 dxjkxICRXEL )e x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