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亚历山大二世( 1856年)  材料二: 继续拖延只会引起更大的灾祸,对整个国家,特别是对地主会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 因而宜尽快通过改革方案。  ——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在国务会议上  材料三: “诸位会深信,凡是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已一一地做到了。 ”  ——1861年最后审查改革方案时  ( 1)沙皇已经认识到人民的力量,不得不采取措施,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 ( 2)借助舆论化解封建地主的不满和反抗,希望得到地主的支持,从而减少改革的阻力。  ( 3)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挽救统治危机,维护贵族地主的利益  改革的酝酿:成立“农民事务秘密委员会” 革命。 改革。 为什么俄国最终选择了改革方式变革社会。  (1)亚历山大二世上台后面临着及其严峻的形势。 他意识到,只有通过改革,废除农奴制,才能化解日益激化的矛盾,巩固统治,增强国力,重振俄国的大国威望。  (2)当时俄国资产阶级十分软弱,对沙皇政府有较大的依赖性;  (3)无产阶级也没有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 二、“二一九”法令(解放法令)  1.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  ( 1)、时间: 1861年 3月 3日  ( 2)、核心内容:废除农奴制  ( 3)、具体措施:  A、政治上: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不得买卖或干涉其生活;  作用: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二、“二一九”法令(解放法令)  1.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  ( 1)、时间: 1861年 3月 3日  ( 2)、核心内容:废除农奴制  ( 3)、具体措施:  A、政治上:  B、经济上:农民在获得人身解放时得到一块份地,同时负担一定的义务(赎买土地);① 规定土地属地主所有,但农民可以得到一块份地,多少、肥瘠由地主决定;② 农民必须付高额赎金赎买份地,而且在赎金付清前,农民仍须给地主服老役,交代役金;  作用: a、促进农业的发展; b、同时也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资金; 二、“二一九”法令(解放法令)  1.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  ( 1)、时间: 1861年 3月 3日  ( 2)、核心内容:废除农奴制  ( 3)、具体措施:  A、政治上:  B、经济上:  C、组织上:强化村社制度,加强对农民的控制。  法令规定村社负责农民份地赎金和赋税的缴纳,付清赎金后,农民必须得到村社的同意才能脱离村社,如果一个农民希望到外面找活干,也必须得到村社的书面许可证  作用:加强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二、“二一九”法令(解放法令)  1. 俄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