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余立峰(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好 少讲需多练 基本部分练习密度大于 20%;全课练习密度大于 50%。 (新授课允许除外) 有以任务代替讲解示范的练习手段等设计 安全组织佳 教案中有安全提示;有常规、组织简单规范 组织、调动等巧妙 《 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 》 主要成果 5 形成了单元教学实证研究策略,为验证纲要提供支撑。 特点:在一个单位时间内,对某单元每一课 时的内容安排、组织教法等问题进行 连续展示、集中研讨。 形式:单元课时片段教学 单元课时模拟上课 优势:耗时短、主题集中、问题明确。 首先,以上成果为课程标准如何地方化,以及帮助一线教师真正能够操作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策略,最终有利于课程标准真的得到落实。 其次,以上成果也为体育教学质量检测(学生技能掌握程度)提供操作性较强的依据,并成为可行。 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学内容的范围与标准 即体育教学的 “ 内容标准 ” 和 “ 表现标准 ” 教什么 怎么教 教到什么程度 二、研究核心 “ 内容标准 ” 指的是学生应当掌握(能够掌握)哪些基本的学习内容,即 “ 教什么(知识、技能、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 的大致规定与高度概括,包括横向上同一水平段选择不同教材所确定的 “ 内容标准 ” 、纵向上同一教材在不同水平段所确定的 “ 内容标准 ”。 确定内容的依据是 “ 目标引领内容 ” 的指导思想,即根据课程中的水平目标与学习方面目标,系统构建内容。 相关概念 “ 表现标准 ” 指的是 “ 学生学习该内容应该达成的基本要求 ” ,主要描述学生经过学习后能知道什么、做出什么、完成什么等,具有可操作、可观察、可评估的特征,作为评价学生学习质量的基本依据。 需要进一步强调的是, “ 表现标准 ” 制定的是某一学段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 在达成这些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各校可以依据学情,设计有层次性的目标与标准。 “ 标准内容法 ” 是指把表现标准中的相关标准作为引导教师明确教学内容的方法。 《 课标 》 规定了 “ 学生应知和应会什么 ” 的范围,本纲要则通过 “ 内容标准 ” 将学生的 “ 应知应会的内容 ” 进一步细化, “ 表现标准 ” 则规定 “ 学生应知和应会的程度 ”。 而程度不仅仅只是表现为技能好与坏的量化,还可以有知识知道的量、方法掌握的多少以及类似技能可以做出多少种等等,这些表现标准的内容一方面作为衡量学生的学习质量,另一方面可以作为教师明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