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职业伦理讲义(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南都:在 “ 孙志刚案 ” 中,我们看到的是媒体和民意的正面作用。 但对于 “ 张金柱案 ” 、 “ 刘涌案 ” ,您好像认为媒体扮演的角色并不光彩。 贺卫方: “ 刘涌案 ” 二审时,辽宁省高院判处其死刑缓期两年执行,但随即有媒体报道,标题特别吓人: “ 黑社会老大竟然逃脱法律制裁 ”。 网络上太疯狂了,几十万人这么一吼啊,最后最高人民法院在巨大的压力下对刘涌进行特别提审,原因就在于媒体的压力。 但是,这不是说新闻媒介对法院形成压力,而是媒介通过上层领导对法院形成压力 ——《 焦点访谈 》 一报道,领导就要批示。 媒体的报道可能使一个案件有不公正的结局,也有可能是公正的结局,媒体扮演的是某种双刃剑的角色。 44 许霆案与媒体监督( 6) 南都:这似乎是一个难以调和的矛盾。 贺卫方:对于调和这个矛盾,我还是比较乐观的。 其实很难用司法制度这样一种客观中立的标准来要求媒体,法官永远应当是不偏不倚的,但是媒体完全可以有自己的一种观念。 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司法应该不受这些东西的干扰,司法本身要有独立意识,不受其他任何权力的控制。 在实际操作时,在体制方面对人事、财政进行真正独立,执行宪法规定的“独立行使审判权”,这一点才是最重要的。 45 许霆案与媒体监督( 7) 南都:那怎样才是媒体监督司法的理想状态。 贺卫方:司法界有 “ 防火防盗防记者 ” ,不喜欢记者报道案件。 我可以非常明确地说,新闻自由与司法公正有唇齿相依、唇亡齿寒的关系:一方面新闻自由需要有良好的司法制度去保障;另一方面,如果没有直率的新闻对司法进行批评和监督,也很难有独立公正的司法。 媒介从业人员的素质很是关键,这一点是我们新闻界最缺乏的。 我们不能再像从前那样 “ 黑白分明、对敌斗争清晰 ” ,没有哪边就一定是邪恶,哪边一定是正义的。 所以媒体在做报道时应当平衡,不要先入为主。 这样的话,法院面临的压力就可最小化。 不同媒体的之间应该存在不同的立场,这样媒体之间又可以取得另外一种平衡。 同时,亟须建立一个案件判决书公开的制度。 一个公开透明的司法体制,必须要让全社会能够看到法官手中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判决书,这是司法公开的一个基本性的要求。 46 47 许霆案与媒体监督( 5) 48 49 程序公正之公开规则: 秘密司法的表现 一、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司法公开固然十分重要,但是,如果没有相当健全的法制和严格的程序意识,没有追求正义的职业化司法官员群体,公开可能适足使司法走向更加随意甚至恐怖。 二、与法律原则相反,在大多数情况下,文革后的 30年来我们的法院并没有严格执行公开审判的规定。 【 法院:戒备森严、“闲人”免进 】 (一) 【 正卷 vs副卷(暗箱操作) 】 (二)庭审过程与实际决策过程相分离 【 判者不审,审者不判 】 (三)司法判决书的神秘主义 50 程序公正之公开规则: 秘密司法的危害 一、封闭司法不仅害及当事人和民众,司法机关也是受害者。 秘密决策削弱的首先是 【 法院的权威 】。 【 黄金高案件 】 二、封闭司法也与司法程序的内在要求相反 让争议双方把话说在明处,将证据摆在面前,无所偏私的裁判者根据这些双方亲眼目睹的证据、亲耳聆听的法理对案件作出判决。 51 程序公正之公开规则: 判决公开 三、审判公开的标志:判决公开 已经取得的进展 仍旧存在的问题:全国法院,凡是有网站的,都选择了一些判例放进去了;与此同时,却没有一家法院把所有案件的判决书悉数不加修改地上网。 【 世界小姐 】 【 判决书上网难在何处。 】 【 经费问题。 技术问题。 】 NO! 【 水平问题。 】 52 程序公正之中的说理规则 长期以来中国的裁判文书千篇一律,盛行裁判“八股文” 【 基本准则 】 第十二条 法官对与当事人实体权利和诉讼权利有关的措施和裁判应当依法说明理由,避免主观、片面地作出结论或者采取措施。 中国判决书较少说理的理由所在: 【 文化水平 】 现有的法官与理想状态的法官 法官职业的魅力被法院内部审判权行政化运行湮没 司法解释与法官适用解释的错位 ∴ 在当代中国关于司法判决书撰写的问题,既与法官素质有关,也和制度的制约分不开。 要提高司法判决书的质量,不能仅仅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必须创造一套相应的鼓励法官阐述司法判决理由的制度。 53 南都:现实是,法律自身的规定不够精确,自由裁量的结果又受到 各种质疑。 不过,我们也看到一些法官正在尝试突破这些局限性。 您认为法官突破现状的瓶颈在哪。 贺卫方:一个体制有塑造人们行为的巨大力量。 尽管我批评许霆案的法官说理不够,但这属于 “ 站着说话不腰疼 ” ,因为在现行体制下,法官不大可能太多地去追求说理,非常认真地解读法条的含义,在里面做比较法的研究。 穿着法袍,法官有一种独立感,但法官在司法判决风格上的一种 “ 路径依赖 ” ,就是说法官到底怎样的行为才能够得到上级法院的认可。 做判决有时候严格刻板地照现有的模式,不就几句套话么,写上去完全没有问题。 如果要追求说理,你在里面引用这个怎么说、那个怎么说,做这样一个说理,可能这就是你最后一次判决说理了,你在法院也呆不下去了,法院不敢要你,因为你这样做会被认为是过分追求个性。 所以,人活在这样一种体制中间是很难做出自我选择的。 54 中国的法官素质 南都:我们注意到近年来一系列影响较大的案件,法院的判决不得民心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对司法的不信任,这种不信任是否与法官的执业素质不高有关。 与您 1998年 《 复转军人进法院 》 中描述的情形相比,今日法官素质的状况有无提高。 贺卫方:在目前缺少扎实的实证研究的情况下,民众对于司法的评价很难给出一个准确的判断。 实际上,对于官府以及司法的不信任也是我们的悠久传统了。 不信任跟司法判决本身让人无从预期有关,当然也跟腐败密切联系。 近代以来,我们取法西方,建立了专门的司法机关,有了专门的法律教育以培养法律人才,但由于长期缺乏对于独立司法的保障,同时法官选任上又没有持续性的严格标准,导致司法公信力难以提升。 55 在司法官员选任标准方面, 1995年的法官法和检察官法的颁布是里程碑式的事件。 说起来,自己 1998年的那篇小文章只能算作 “ 依法写作 ” ,因为当时的法官法已经规定担任法官者必须具有大学教育背景。 但是,那篇文章引出如此强烈的反响却标志着在中国推进司法专业化所面临的复杂环境。 不过,就我个人的观感,司法官员的职业化程度较之十年前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 56 时代先锋的座右铭 法官要始终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对社会公平正义的不懈追求,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水准;法官要始终怀着为事业甘于奉献的情怀,理解、尊重和关爱当事人,努力追求 “ 辨法析理,胜败皆服 ” 的职业目标;法官要始终关注社会的发展变化,加强学习的自觉性,全力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 ——宋鱼水 作为一名法官,我虽不能让所有的当事人满意,但要让赢者赢得明明白白,输者输得清清楚楚,让大多数人甘心情愿地服从法院判决。 宋鱼水 57 胜败皆服。 当事人是否服判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就具体的个案而言,当事人不服判与司法是否公正无必然联系。 但,司法公正是当事人服判的前提;司法公正符合包括案件当事人在内的广大民众的价值判断标准;司法公正中的程序公正和法官公正的形象具有吸收当事人不满的功能。 进行诉讼而遭受败诉的当事人经常对判决感到不满,但因为自己已经被给予了充分的机会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提出的证据,并且又相信是公正无私的法官进行了慎重的审理,所以对结果的不满也就丧失了客观依据而只能接受。 由此可以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是:审判的过程越公正、完美,审判的结果就越公正、完美,当事人接受审判结果的概率也就越高。 58 审判效率规则 一、审判公正规则 实体公正 程序公正 回避;平等;独立;公开;说理 二、审判效率规则 三、审判涵养规则 59 审判效率规则 绪论:审判效率问题,仅仅是一个后现代的问题吗。 公正与效率是法院工作的主旋律,是法院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一、超期限审理的现实 “ 一案二十年,何年能了;裁判十八次,哪次是头。 ” 各方当事人在静静等待判决的出台,他们已经没有记者这份急躁,或许经过二十年的磨炼,他们早已习惯这样耐心地等待。 迟来的正义为非正义。 二十年斗转星移,物是人非,黑发人变成了白发人。 无论判决结果如何,它能够补偿当事人二十年的付出吗。 二十年的奔波,二十年的等待,他们最后得到的又是什么呢。 202093《 法制日报 》 【 超期羁押 】 中国问题的特殊性:取保 =逃跑。 60 审判效率规则 二、影响审判效率的因素 体制上的原因 法律不完善的原因 关键是人的因素 【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 三、司法的及时 法定及时 司法者遵守立法者为诉讼活动规定的时序和时限 操作及时 法院操作及时(整体管理水平) 法官操作及时(个人职业道德水平) 61 审判效率规则 迟来的公正不是真正的正义。 《 基本准则 》 将效率作为法官职业道德的一项基本准则 第十八条 法官应当 勤勉敬业 ,全身心地致力于履行职责,不得因个人的事务、日程安排或者其他行为影响职责的正常履行。 第十九条 法官应当遵守法律规定的诉讼期限,在法定期限内 尽快地立案、审理、判决。 第二十条 法官必须杜绝粗心大意、无故拖延、贻误工作的行为,认真、及时、有效地完成本职工作,并做到: 62 审判效率规则 (一)合理安排各项审判事务,提高诉讼效率; (二)对于各项司法职责的履行都给予足够的重视,对于所承办的案件都给予同样审慎的关注,并且投入合理的、足够的时间; (三)在保证审判质量的前提下,注意节省当事人及其代理人、辩护人的时间,注重与其他法官和其他工作人员共事的有效性。 第二十一条 法官在审判活动中应当监督当事人遵守诉讼程序和各种时限规定,避免因诉讼参与人的原因导致不合理或者不必要的延误。 第二十二条 法官在执行生效法律文书时,应当依法采取有效措施,尽快予以执结。 63 审判涵养规则 法官代表国家审理案件。 法律的尊严和法官的权威,不仅是通过裁判活动体现出来,也反映在法官的言行之中。 在化解矛盾、解决纠纷的过程中,法官自身的道德涵养、道德品行至关重要。 【 法官打毛衣 】 一、面对形形色色的人,法官要做一个中立的第三方 【 被告人 】【 被害人 】【 检察官 】【 律师 】 法官之爱憎分明的表达方式区别于普通人 在庭审之中,要不露声色,做 【 理性之王 】 一个高素质的法官,要在判决中尽可能减少个人性格和外在非法律因素的影响,以达到司法公正,做一个不偏不倚的中间人。 64 法袍、法槌与高楼 一、服饰道具变化产生的双向心理作用 提醒当事人、民众也提醒法官自己法官职业以及司法程序的特殊性。 法袍意味着法官的独立性,而军警式制服却在强化着法官的等级服从意识。 穿上袍子的人不大方便走街串巷,跋山涉水,因此司法权的消极性和中立性就能够得到更有力的保障。 二、最高人民法院作出决定,全国法院将于 2020年 6月1日起全部使用法槌。 【 惊堂木 】 65 审判涵养规则: 四项制度与“八不为” 二、确立 【 四项制度 】 ,打击 【 害群之马 】 【 人民法院审判人员违法审判责任追究办法(试行) 】 【 人民法院审判纪律处分办法(试行) 】 【 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纪律处分办法(试行) 】 【 关于审判人员严格执行回避制度的若干规定 】 此外,高院院长检讨责任,责任人员受到严惩 台湾学者史尚宽 “ 八不为 ” :法官应该 【 不为报章所惑 】【 不为时好所摇 】【 不为俗论所动 】【。法律职业伦理讲义(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公司为此专门向王小姐发邮件告知 , 待其回来上班后再安排评估 ,其 2020年度年终奖因而也未发放。 2020年 5月下旬 , 王小姐回 D公司上班 , 双方对评估结果无法达成一致。 2020年 6月 15日 , 王小姐向 D公司发函称因 D公司故意拖欠其2020年度年终奖 , 自即日起解除双方之间的劳动合同。 2020年6月 20日 , 王小姐申请仲裁 , 要求:
疏通文意 二读:理解内容之美 ① 重点字词 ② 重点句子 ③ 自主翻译 解释 红色 的 词语 (各种色彩交相辉映 ) (季节) (消散) (颓,坠落) (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跃 ) (这) (复,再;与,参与,指欣赏) 两岸石壁 , 五色交辉 青林翠 竹,四 时 俱备 晓雾将 歇 ,猿鸟乱鸣 夕日欲 颓 , 沉鳞竞跃 实 是 欲界之仙都 未 复 有能 与 其奇者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电解水并检验产物 注意: 需时较长,可在课前先通电分解 水中加适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 检验产生的气体时要在打开旋纽前放好带火星或燃着的木条,防止失败 视频 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注意: 做对比实验 可课前配制好硬水(水中加 CaCl2等),软水用蒸馏水或纯净水 视频 KMnO4的研磨、溶解和稀释 注意: 溶解时取的 KMnO4不要多 稀释时取一半溶液,另一半做对比 视频 微粒运动的实验
法國革命 100週年的萬國博覽會而建的,艾菲爾塔高 320公尺, 7000噸重,總共用了 2百 50萬個鋼釘、三百個工人,歷時二年建造完成,可以防範強風吹襲的對稱鋼筋設計,兼具實用及美感考量。 在1930年紐約帝國大廈落成之前是世界最高的建築物。 這樣一個新式的造形在當時的巴黎社會並沒有立刻被接受,甚至遭到許多保守的各界人士反對,因此這個龐然大物設立地點也一波三折的無法確定,最後左岸的人接受了它
一封家书,一份情思, 诗人有千言万语,他在信中会 写什么。 意万重 洛阳城里见秋风 , 欲作家书意万重。 诗意 : 客居洛阳,又见到一年一度 的秋风。 想写一封家信表达我万重心意, 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诗意 :害怕急急忙忙之间没有把话 说完,送信人将要出发的时候,我 又打开封好的信
源促进学生发展;二是学生也是课程资源 开发的主体,学生的生活经验、感受、兴趣、爱好、 知识、能力等构成课程资源的有机部分。 教师发展:教师课程开发的专业素养和能 力构成课程实施中最有价值的课程资源;教师在一 定程度上决定着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利 用,是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利 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 ,开发者。 QZ5Z 四、课程资源开发的途径 ( 1)教材是课程资源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