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发展规划职业规划(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顺利,则会在某一个阶段停滞很长的时间,甚至退出教师队伍。 • 根据 斯蒂芬 对美国情况的统计,新教师阶段大约 1/3的教师离开教师队伍,是教师流失最多的一个阶段。 教师职业生命周期阶段论 教师发展阶段论(伯顿, 1997) 求生存阶段 调整阶段 成熟阶段 教师职业周期动态模式(费斯勒, 1985) 职前教育阶段 入职阶段 能力形成阶段 热心和成长阶段 职业受挫阶段 稳定和停滞阶段 职业低落阶段 职业退出阶段 教师生涯发展模式(司德菲, 1989) 预备阶段 专家阶段 退缩阶段 更新阶段 退出阶段 教师职业周期主题模式(休伯曼, 1993) 入职期(求生和发展期) 稳定期 实验和歧变期 重新估价期 平静和关系疏远期 保守和抱怨期 退休期 国内关于骨干教师成长规律的研究 • 骨干教师的成长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 准备期 • 适应期 • 发展期 • 创造期 ( 1)准备期 — 高素质的学生 • 准备期是指教师从事教育工作以前的阶段。 这个阶段的主要活动是学习,包括 基础阶段的学习 和 专业阶段的学习。 在这个阶段中,骨干教师是潜在性的。 其素质特点表现为: – 以获得书本知识为主。 获得的知识主要是书本上的间接经验,还缺乏实际经验。 – 有一定教育理论知识,但比较肤浅。 – 形成了教师所需要的一部分独特的优良素质。 ( 2)适应期 — 有充分心理准备的教学新手 • 适应期是教师初步形成教学能力的时期。 这个阶段潜在的骨干教师素质特点是: – 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初步形成 – 素质发展还处于较低的层次,且发展不平衡。 – 适应期完成的标志是适应或者胜任教育教学工作, 潜在骨干教师一般能够达到胜任教育教学的高标准。 ( 3)发展期 —— 较有实力的中坚力量 • 发展期 是骨干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高最快,逐渐走向成熟的时期。 大多数骨干教师停留在发展期的时间比较长,过去的经验表明, 80%左右的骨干教师终身停留在这个成长阶段。 为了研究方便,我们把发展期分为发展前期与后期。 – A、 发展前期 — 能够出色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 教学专长型 教师 • ①教育教学工作熟练化和经验化。 • ②素质全面化。 • 处于这个成长阶段的骨干教师存在着三方面急待提高的问题: • ①教育改革意识与能力不足。 • ②知识面狭窄。 • ③科研能力较差。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