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的非药物治疗(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心排血量下降,死亡率增加。 • CRT可恢复心室内或心室间不同步。 7 心衰患者心脏失同步 : CRT 心房 心室失协调 LA : LV 房室协调 心室间失协调 : RV:LV 电学上的再协调 心室内失协调 :LVS:LVL 机械运动再协调 CRT 治疗的循证医学证据 • 4000多例心衰伴心室不同步的患者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加用 CRT或 CRTD,结果表明均能显著改善生活质量、心功能分级和运动耐量; • 荟萃分析表明, CRT降低住院率 32%,降低总死亡率 25%; • 2020年公布的 CAREHF研究, CRT组总死亡率降低 36%,死亡和住院复合终点降低 37%。 CRT临床应用 适应证( Ⅰ a )  LVEF≤35%  窦性心律  LVEDD≥55mm  尽管使用优化治疗, NYHA心功能仍为 Ⅲ ~Ⅳ 级  心脏同步(目前标准 QRS时限 ≥ 120ms) 2020年 ESC及 2020年 AHA CRT 临床应用 处理要点 :  严格遵循适应证,选择适当的治疗人群  提高手术成功率,尽量选择理想的左室电极植入部位,通常为左室侧后壁  术后进行起搏参数优化( AV和 VV间期)  尽可能维持窦性心律,实现 100%双心室起搏  继续合理的抗心衰药物治疗 CRT 植入后明显获益一例 (辽宁省人民医院病例) 病史特点 患 者: 刘某 女 65岁 主 诉: 反复活动后胸闷、气短 7年,加重 1周 现病史:患者七年来每于活动后就出现胸闷、 气短,曾经诊断为“心衰、完全性左 束支传导阻滞”。 近一周来气短症状 明显加重,不能平卧,于当地医院经 相应治疗后未见明显缓解,来我院。 既往史:健康 查 体:血压: 100/70mmHg 神清语明, 端坐位,双肺底可闻及水泡音,心率 100次 /分,律齐,心界向左扩大, 无杂音, 腹软,无压 痛,双下肢水肿。 心电图:窦性心律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QRS宽度: 200ms 病史特点 • 心脏超声:左室壁弥漫性搏动减弱,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