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二)依托学本,建构知识 三、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 魏、蜀、吴的建立 设计 2:制作“三国鼎立图示” ,列出三国名称、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能表现三足之势均可)。 四、教学流程 (三)图示小结,深化认识 设计 1:图示小结本课知识内容 设计意图:图示本课内容,理清教学基本线索,更有助于学生理解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达成课标要求。 东汉末年 三国时期 184 年 2 00 年 2 08 年 2 20 年 北 袁绍 官 三国鼎立 渡 曹 之 操 方 曹操 战 赤 „„ 壁 之 (孙策)孙权 孙 战 南 刘 联 方 刘备 合 „„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 魏 蜀 吴 10分钟 设计意图:结合小结图示,探究典型问题,进一步达成教学目标。 四、教学流程 (三)图示小结,深化认识 问题抢答:曹操是东汉时期人还是三国时期人。 人物评价:曹操是“奸雄”还是“能臣”。 大势判断:三国时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设计 2:依据图示,探究问题,深化认识。 是非成败转头空。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英雄人物勇于承担重任,推动社会发展。 设计意图:与导入歌曲前后呼应,紧扣本课学习的内容,启迪学生自己课后反思。 习题: 3分钟 地图册 34页的填充练习。 设计意图:题型新颖多样,利于检测学生对本课基础知识和重点的掌握情况。 板书设计: 第 14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一、背景 二、过程 三、正式形成 —— 魏 蜀 吴 官渡之战 200年 赤壁之战 208年 设计意图:呈现本节课所学的主要知识。 五、备课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依托学本紧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