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二)依托学本,建构知识 三、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 魏、蜀、吴的建立 设计 2:制作“三国鼎立图示” ,列出三国名称、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能表现三足之势均可)。 四、教学流程 (三)图示小结,深化认识 设计 1:图示小结本课知识内容 设计意图:图示本课内容,理清教学基本线索,更有助于学生理解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达成课标要求。 东汉末年 三国时期 184 年 2 00 年 2 08 年 2 20 年 北 袁绍 官 三国鼎立 渡 曹 之 操 方 曹操 战 赤 „„ 壁 之 (孙策)孙权 孙 战 南 刘 联 方 刘备 合 „„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 魏 蜀 吴 10分钟 设计意图:结合小结图示,探究典型问题,进一步达成教学目标。 四、教学流程 (三)图示小结,深化认识 问题抢答:曹操是东汉时期人还是三国时期人。 人物评价:曹操是“奸雄”还是“能臣”。 大势判断:三国时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设计 2:依据图示,探究问题,深化认识。 是非成败转头空。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英雄人物勇于承担重任,推动社会发展。 设计意图:与导入歌曲前后呼应,紧扣本课学习的内容,启迪学生自己课后反思。 习题: 3分钟 地图册 34页的填充练习。 设计意图:题型新颖多样,利于检测学生对本课基础知识和重点的掌握情况。 板书设计: 第 14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一、背景 二、过程 三、正式形成 —— 魏 蜀 吴 官渡之战 200年 赤壁之战 208年 设计意图:呈现本节课所学的主要知识。 五、备课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依托学本紧扣。川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系列的询问,并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 这六个问题是: • ( 1) Why—— 为什么干这件事。 (目的); • ( 2) What—— 怎么回事。 (对象); • ( 3) Where—— 在什么地方执行。 (地点); • ( 4) When—— 什么时间执行。 什么时间完成。 (时间); • ( 5) Who—— 由谁执行。 (人员); • ( 6) for whom—— 为谁。 • ( 7)
色硅胶);硅油。 二、呼吸性粉尘浓度测定方法 【 操作步骤 】 滤膜的准备 用镊子取下滤膜两面的衬纸,置于天平上称量,记录初始质量,然后将滤膜装入滤膜夹中,确认滤膜无褶皱或裂隙后,放入带编号的样品盒中备用。 如用冲击式呼吸性粉尘采样器( )时,需将硅油或粘着剂涂在冲击片上,涂片时应把粘着剂涂均匀,量不宜过多,以 5~ 8mg为宜。 涂后在天平上称量,记录初始质量,然后将冲击片编号
往京师或其他指定地 点,由中央掌握,从而消除了地方 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 通判 ② 解决: 宋太祖从“兵”“权”“钱”三方面加强中央集权。 山 东 省 宁 阳 第 四 中 学 ShanDongShengNingYangDiSiZhongXue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中,从宋朝以后,中央取得绝对上风。 2. 明清专制皇权的加强: (1)明朝: ①明太祖下令裁撤中书省,废除 ______
中断级的任务切换。 任 务 1C P S R , S P S RC P UR 0 R 1 5任 务 2堆 栈堆 栈53 中断处理过程 54 OSIntExit() void OSIntExit (void){ OS_ENTER_CRITICAL()。 (1) if ((OSIntNesting | OSLockNesting) == 0) { (2) OSIntExitY =
、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培养学生对家的热爱。 教学设计思路 • 采用情境引入,带同学们去参观 Amy的家。 • 看课件,听录音,在具体环境下讲授新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小组合作学习。 • 趣味操练,对新知进行巩固练习。 • 听录音,看动画,跟教师学做 LET’S DO。 教学反思 • 本课主要思路意图是按照先学后教的模式,重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英语的快乐和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