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科技大学经管学院审计教学团队王爱华张咏梅刘英姿(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队 (一)分析样本误差  分析某一有问题的项目是否为一项误差。  如:在检查应收账款余额时发现被审单位将某客户应收账款错记在另一客户应收账款账户中,但并不影响应报表中收账款项目的余额,因此,在评审抽样结果时,不能认为是一项误差。 又如:随机数表选样时,某一样本编号对应的凭证是作废凭证,不能认为是一项误差,应另选随机数取代之。  按既定程序无法对样本取证,应实施替代程序。  如:注册会计师在对应收账款审计时,对发出的肯定式函证,客户未予回函,注册会计师应查明期后收款情况,以证实应收账款余额,如注册会计师无法(或没有执行)相应的替代程序,则应将其作为一项误差。  对有共性的样本误差,作为一个整体实施审计并对其结果评审。  如相同的经济业务类型、场所、时间,则应作为一个整体,实施相应的审计程序,并根据结果单独评价。  分析误差性质,并将样本误差率与预计误差率比较决定是否调整抽样规模。  如:误差是否超过审计范围。 是关键问题还是非关键问题。 分析每一个关键误差的性质和原因,看是否为故意、是否为偶然、是否为频繁。 确定这些误差对其他控制测试及实质性程序的影响。 并将样本误差率与预计误差率比较决定是否调整抽样规模,样本误差率 预计误差率,应调整样本规模,增加样本量。 山东科技大学 经管学院 审计学教学团队 样本 误差 总体 误差 推断 (二 )推断总体误差 山东科技大学 经管学院 审计学教学团队 (三)重估审计风险 推断总体误差 可容忍误差 比较结果 推断>可容忍误差 推断 ≈可容忍误差 推断<可容忍误差 经重估后的抽样风险不能接受,应增加样本量或执行替代审计程序; 应考虑增加样本量或执行替代审计程序。 注册会计师可以作出对报表肯定的审计结论。 在进行控制测试时,注册会计师如果认为抽样结果无法达到其对所测试的内部控制的预期信赖程度,则应考虑增加样本量或修改实质性程序程序。 山东科技大学 经管学院 审计学教学团队 第二节 控制测试中抽样技术运用  控制测试中,一般采用 属性抽样 审计方法。  属性 —— 是指审计对象总体的质量特征,即被审计业务或被审计内部控制是否遵循了既定的标准以及其存在的误差水平。  属性抽样中,抽样结果只有两种: “ 对 ” 或 “ 错 ” , “ 是 ” 或“ 否 ”。  例如:购货发票、验收单的属性及误差 属性 误差 验收单后附有购货发票 未附 购货发票与验收单记载的数量一致 不一致  基本概念  具体方法 山东科技大学 经管学院 审计学教学团队 一、基本概念 (一)误差 —— 注册会计师认为使控制程序失去效能的所有控制无效事件。 (二) 审计对象总体 (三) 风险与可信赖程度 —— 二者是互补的, 1可信赖程度 =风险 (四) 可容忍误差 —— 注册会计师在不改变对内部控制可信赖程度下所愿意接受的最大误差 例如:验收单后附有发票这一属性, 审计对象总体 样本数量 发现误差数量 实际误差率 可容忍误差率 可信赖度 2500张 500张 5张 1% 4% 80% 2500张 1000张 15张 % 4% 85% 有误差就说明内控无效么。 等于总体误差率么。 该样本代表总体的可能性有多少。 山东科技大学 经管学院 审计学教学团队 二、具体方法 (一) 固定样本量抽样 (二) 停 — 走抽样 (三) 发现抽样 山东科技大学 经管学院 审计学教学团队 (一)固定样本量抽样 是使用最为广泛的属性抽样方法。 常用于估计审计对象总体中某种误差发生的比例。 例如:用这种方法估计重复支付的单据数,注册会计师最后得出的结论一般是:有 95%的可信赖程度说明重复支付的单据数占总体的 2%~6%。 3个步骤, 7个环节: 样本设计 —— 5个环节 是指审计人员围绕样本的性质、样本量、抽样组织方式及抽样工作质量要求等方面所进行的规划工作。 样本的选取及审查 抽样结果的评价 山东科技大学 经管学院 审计学教学团队 样本设计  ( 1)确定审计目标  控制测试的审计目标 —— 评价拟信赖的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为较低的计划控制风险寻找证据。  ( 2)界定审计对象总体、抽样单位及误差  审计对象总体,依据测试的具体目标确定。 如测试库存盘点制度,审计对象总体为某某年(月)库存盘点报告。  抽样单位为每张需测试的单据(或每笔交易)。 抽样单位每张存货盘点单  误差为审计人员认定的所有控制失效事件。 如:无盘点报告,或无盘点人签字 —— 称为误差(是盘点制度执行效果的标志)。  ( 3)确定可信赖程度、审计风险及可容忍误差  在控制测试中,为减少实质性程序的范围,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审计人员利用职业经验和专业判断,确定可信赖程度、审计风险及可容忍误差。  ( 4)确定 预期总体误差率 ,并决定是否 分层  参考前期审计工作底稿等历史资料,利用初始样本误差,运用专业判断等确定预期总体误 差率。  根据测试对象、内部控制建立健全情况、控制测试对象等决定是否分层。  ( 5) 确定样本数量 (举例见教材 184页)  考虑可信赖程度、可接受的审计风险(过度信赖风险)、可容忍误差、预计总体误差等因 素 —— 定性确定  利用 “ 样本确定表 ” ,查表确定样本数量 —— 定量确定 山东科技大学 经管学院 审计学教学团队 样本量的确定 要素 要素变化 对样本量的影响 审计人员的要求 可接受的过度信赖风险 增加 减少 可容忍的偏差率 增加 减少 总体特征 估计的总体偏差 增加 增加 总体规模 增加 增加 山东科技大学 经管学院 审计学教学团队 样本的选取及审查 利用随机数表、系统选样等方法选取随机样本; 对样本审查; 确定样本的实际误差 山东科技大学 经管学院 审计学教学团队 抽样结果的评价 分析样本误差 推断总体误差(利用 “ 样本结果评价表 ” ) 根据已知的样本规模、可接受的信赖过度风险、可容忍误差、发现的误差来预计总体误差,确定总体偏差上限(查表)即总体偏差率 重估抽样风险(总体偏差率与可容忍误差比较) 作出审计结论 (举例见教材 186页) 总体偏差率 < 可容忍误差 可以接受,内控可信 总体偏差率 =可容忍误差 可以接受,内控可信 总体偏差率 > 可容忍误差 不可接受,应扩大样本量或增加实质性程序程序 山东科技大学 经管学院 审计学教学团队 样本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