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传论赞体例的发展(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云太史公。 既而班固曰贊,荀悅曰論。  史官所撰,通稱史臣,其名萬殊,其義一揆,必取便於時者,則總歸論贊焉。  司馬遷 《 史記 》 繼承 《 左傳 》 「君子曰」的精神,在先秦史書論贊形式的基礎下,創立「太史公曰」。  班固的 《 漢書 》 改「太史公曰」為「贊曰」;范曄 《 後漢書 》 改班固「贊曰」為「論曰」,並於「論曰」之後另加贊詞,用以標舉得失,總結全文,名之為「贊」。 四、史傳論贊的特質  從 《 左傳 》 「君子曰」、 《 史記 》 「太史公曰」的創製,讓史家在敍述史事之餘,有一個獨立的空間,以批評者的姿態出現於傳末,對人物或事件提出個人的解釋或評論。  論贊的存在,使得歷史著述不只是單純的史實記錄而已,史家可以藉由對歷史事件或人物的褒貶評論,形成一種積極的倫理力量,使史書的閱讀者,從中體會成敗是非之理,達到以史為鑑的功用。 蕭統 〈 文選序 〉 至於記事之史,系年之書,所以褒貶是非,紀別異同,方之篇翰,亦已不同。 若其贊論,綜輯辭采,序述之錯筆文華,事出於沈思,義歸乎翰藻,故與夫篇什,雜而集之。 五、史傳論贊運用的實例  史記 ‧孔子世家贊  太史公 曰:「 《 詩 》 有之 :『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 雖不能至,然心鄉往之。 余讀 孔 氏書,想見其為人。 適 魯 ,觀 仲尼 廟堂,車服禮器,諸生以時習禮其家,余低回留之,不能去云。 天下君王,至於賢人,眾矣。 當時則榮,沒則已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