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保险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醫療服務 消費者對疾病與治療知識不完全 醫師與病人關係不對等 疾病的不確定性 疾病或醫療的外界效果 健康保險 醫療服務內容,因人因病而異,難確切把握保險收支相等原則。 傷病危險及給付受益偏高者,常為低所得階層,其保費負擔能力較弱,無法達到保險技術的公平性。 預防保健為保障健康所必需,但提供此服務卻不以發生傷病為前題。 健康的價值難測定,更不能純以保險制度的優劣來保障國民健康的效果。 醫療保險的理論 消費者疾病發生的不確定性,所以當希費者生病需要就醫時,常需要花費許多金錢,造成消費者個人所得的損失。 保險即是根據大數法則的原理,匯集眾人的力量,分擔罹病的風險,以減輕每一 個別消費者因為生病所可能造成的財富波動。 不確定 (Uncertainty)與風險 (Risk)的差別 不確定 是指無法完全知道各種可能結果及對應機率,即無法衡量的未知情況。 風險 :只能列出各種結果, 每一種結果有對應的機率,即不確定的未知狀況含有已知發生機率。 預期效用理論 一般經濟學簡單假設消費者是在確定情況下做決策。 但很多經濟學的決策是在不確定情況下進行。 預期貨幣價值 (Expected moary value, EMV):消費者的財富預期值為所有可能情況之下之財富與事件發生機率乘積之加總。 其所代表在不同風險情況下,消費者的預期財富。 EMV= 風險狀況下的消費者偏好。 ni ii RP1風險狀況下消費者偏好 Von NeumannMenstern (VNM) Utility Index E(U)預期效用 一個用來預測消費者在各種風險情況下的選擇行為的指標。 E(U)=P1U(W1)+P2U(W2)+…+P nU(Wn) 預期貨幣價值 (expected moary value)(EMV) 消費者預期財富效用與 EU消費者的預期效用之關係呈現消費者對風險的偏好程度。 風險偏好程度 U﹝ EMV﹞ =U(P1W1+P2W2) > EU=P1U(W1)+P2U(W2) U﹝ EMV﹞ =EU U﹝ EMV﹞ =U(P1W1+P2W2) < EU=P1U(W1)+P2U(W2) 醫療保險購買行為 消費者為什麼要買保險。 消費者對保險的需求 保險公司費率的決定 最適保險給付範圍的決定 影響消費者保險需求的因素 消費者為什麼要買保險。 案例 假設:消費者有 60%的機率維持健康,每月可有 3萬元的財富;而 40%的機率會生病,使其工作所得損失 1萬元 狀態 機率 財富 效用 生病 P= W1=20,000 U(W1) 健康 1P= W2=30,000 U(W2) 預期財富 E(W)=26,000=W* 預期效用 E﹝ U(W)﹞ =(W1) + (W2) 精算公平的保費 (actuarially fair premium) W2- W*(=4,000。健康保险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