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及其会计制度解读(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完整性,为事业单位全面加强资产负债管理、防范和降低财务风险发挥会计信息支撑作用。 着力加强了对财政投入资金的会计核算  新制度重新界定了财政补助收入的核算口径,要求在 “ 事业支出 ” 科目下单独对财政补助支出进行明细核算,增设了 “ 财政补助结转 ” 、 “ 财政补助结余 ” 两个净资产科目,对于财政补助收入、支出情况以及财政补助结转和结余的形成过程设计了清晰的账务处理流程,对于实施部门预决算管理、加强财政资金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将发挥更为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进一步规范了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及其分配的会计核算  新制度严格区分财政补助和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通过设置 “ 非财政补助结转 ” 、 “ 事业结余 ” 、“ 经营结余 ” 等科目,进一步将非财政补助资金区分结转和结余分别核算,并对非财政补助结余的形成及其分配情况设计了科学的账务处理流程。 这些规定符合 “ 财政拨款结转结余不参与预算单位的结余分配、不转入事业基金 ” 、 “ 专项资金专款专用 ”等部门预算管理规定,有助于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的支出和分配行为,促进事业单位健康、可持续发展。 突出强化了资产的计价和入账管理  新制度针对事业单位实务中普遍存在的对于接受捐赠、无偿调入资产计量口径不统一、相关资产不入账等问题,进一步明确了该种情况下资产的计量原则,要求在没有相关凭据、同类或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也无法可靠取得的情况下,将所取得的资产按照名义金额入账,并要求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以名义金额计量的资产情况。 这些规定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有利于促进取得的资产及时入账,通过资产的账实核对手段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 全面完善了会计科目体系和会计科目使用说明  新制度按照此次改革要求,对现行制度下的科目体系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改进,新增、取消了部分科目,对个别科目名称进行了修改,同时全面完善了各科目核算内容、明细科目设置、确认计量原则、所涉及经济业务或者事项的账务处理等内容,为事业单位会计实务操作供了更为科学、全面的依据。 系统改进了财务报表体系  新制度增加了 “ 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 ” ,改进了各报表的项目、结构和排列方式,例如,借鉴会计国际惯例和通行做法,规定对资产负债表项目按照流动资产 /非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非流动负债分类列示,取消了资产负债表中原来的收入、支出项目;改进了收入支出表结构,既全面反映事业单位一定会计期间的收入、支出全貌,又分资金类别列示 “ 财政补助结转结余 ” 、 “ 事业结转结余 ” 和 “ 经营结余 ” ,同时可以反映事业单位年度非财补助结余的形成及分配情况。 这些改进一方面使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体系与会计惯例更为协调,增强了科学性;另一方面,也兼顾了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使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体系更为完整、更为有用,更好地满足财务管理、预算管理等多方面的信息需求。 第二节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重点解读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目录  第一部分 总说明  第二部分 会计科目名称和编号  第三部分 会计科目使用说明  第四部分 会计报表格式  第五部分 财务报表编制说明 第一部分 总说明  一、为了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根据 《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 、 《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 和 《 事业单位财务规则 》 ,制定本制度。  二、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事业单位,下列事业单位除外:  (一)按规定执行 《 医院会计制度 》 等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  (二)纳入企业财务管理体系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或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事业单位。  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对本制度的适用,由财政部另行规定 • 三、事业单位对基本建设投资的会计核算在执行本制度的同时,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基本建设会计核算的规定单独建账、单独核算。 • 四、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的核算应当按照本制度的规定采用权责发生制。 • 五、事业单位应当按照 《 事业单位财务规则 》 或相关财务制度的规定确定是否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 • 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的,按照本制度规定处理。 • 不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不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的,不设置本制度规定的“累计折旧”、“累计摊销”科目,在进行账务处理时不考虑本制度其他科目说明中涉及的“累计折旧”、“累计摊销”科目。 • 六、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 • 七、事业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运用会计科目: • (一)事业单位应当按照本制度的规定设置和使用会计科目。 在不影响会计处理和编报财务报表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增设、减少或合并某些明细科目。 • (二)本制度统一规定会计科目的编号,以便于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查阅账目,实行会计信息化管理。 事业单位不得打乱重编。 • (三)事业单位在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时,应当填列会计科目的名称,或者同时填列会计科目的名称和编号,不得只填列科目编号、不填列科目名称。 • 八、事业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编报财务报表: • (一)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由会计报表及其附注构成。 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和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 • (二)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应当按照月度和年度编制。 • (三)事业单位应当根据本制度规定编制并对外提供真实、完整的财务报表。 事业单位不得违反本制度规定,随意改变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不得随意改变本制度规定的财务报表有关数据的会计口径。 • (四)事业单位财务报表应当根据登记完整、核对无误的账簿记录和其他有关资料编制,做到数字真实、计算准确、内容完整、报送及时。 • (五)事业单位财务报表应当由单位负责人和主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名并盖章。 • 九、事业单位会计机构设置,会计人员配备、会计基础工作、会计档案管理、内部控制等,按照 《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 、 《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 、 《 会计档案管理办法 》 、《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 》 等规定执行。 开展会计信息化工作的事业单位,还应按照财政部制定的相关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执行。 • 十、本制度自 2020年 1月 1日起施行。 1997年 7月 17日财政部印发的 《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 (财预字 ﹝1997﹞288 号)同时废止。 第二部分 会计科目名称和编号 一、资产类  1 1001库存现金  2 1002银行存款  3 1011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 4 1101短期投资  5 1201财政应返还额度  120201财政直接支付  120202财政授权支付  6 1211应收票据  7 1212应收账款  8 1213预付账款  9 1215其他应收款  10 1301存 货  11 1401长期投资  12 1501固定资产  13 1502累计折旧  14 1511在建工程  15 1601无形资产  16 1602累计摊销  17 1701待处置资产损溢 二、负债类  18 2020短期借款  19 2101应缴税费  20 2102应缴国库款  21 2103应缴财政专户款  22 2201应付职工薪酬  23 2301应付票据  24 2302应付账款  25 2303预收账款  26 2305其他应付款  27 2401长期借款  28 2402长期应付款 三、净资产类  29 3001事业基金  30 3101非流动资产基金  310101长期投资  310102固定资产  310103在建工程  310104无形资产  31 3201专用基金  32 3301财政补助结转  330101基本支出结转  330102项目支出结转  33 3302财政补助结余  34 3401非财政补助结转  35 3402事业结余  36 3403经营结余  37 3404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 四、收入类  38 4001财政补助收入  39 4101事业收入  40 4201上级补助收入  41 4301附属单位上缴收入  42 4401经营收入  43 4501其他收入 五、支出类  44 5001事业支出  45 5101上缴上级支出  46 5201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  47 5301经营支出  48 5401其他支出 第三部分 会计科目使用说明  见制度 第四部分 会计报表格式  编 号 财务报表名称 编制期  会事业 01表 资产负债表 月度、年度  会事业 02表 收入支出表 月度、年度  会事业 03表 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 年度  附 注 年度 第三节 事业单位会计主要核算变化  一、短期投资。  核算事业单位依法取得的,持有时间不超过 1年(含 1年)的投资,主要是国债投资。 本科目应当按照国债投资的种类等进行明细核算。  短期投资在取得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 短期投资持有期间收到利息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其他收入 —— 投资收益”科目。  【 例 1】 某单位 3月 1日进行一项短期投资,投资成本为 1 000 000元, 6月末收到支付利息 5 000元。  投资时:  借:短期投资 1 000 000  贷:银行存款 1 000 000  收取利息时:  借:银行存款 5 000  贷:其他收入 —— 投资收益 5 000 二、存货 核算事业单位在开展业务活动及其他活动中为耗用而储存的各种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及达不到固定资产标准的用具、装具、动植物等的实际成本。 事业单位随买随用的零星办公用品,可以在购进时直接列作支出,不通过本科目核算。  【 例 2】 事业单位购入自用存货,价款 10000元,运费 800元,使用自有资金支付。 领用上述存货 9 080元。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