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基本常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以及待人接物的良好态度、技能、技巧等) • 青春期辅导 (帮助学生接纳和塑造自己的青春期形象;学会健康的异性交往之道;性心理辅导) (三)生活辅导 • 内涵: 树立正确的休闲观念、态度,获得必备的休闲知识与技能,学会选择有益的休闲方式,发展个性与潜能。 • 目标: 培养健康生活情趣、乐观生活态度和良好生活习惯。 • 内容: 休闲辅导;消费辅导 (四)职业辅导 内涵: 帮助学生选择职业、准备职业、安置职业,并在职业上取得成功的过程。 目标: 热爱劳动、培养劳动习惯,树立正确的劳动观、职业观、择业观;认识社会职业;了解自己的职业性向;正确处理个人志愿与国家需要的关系,提高选择职业的能力。 内容: 了解职业;了解自己;人生探索;合理选择。 五、 学校心理教育的一般指导原则 (一)发展性原则 心理辅导的 核心是成长问题 而不是健康问题 对学生学习生活及人际关系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不要把它看成是个人心理上的变态与疾患,而是把它看成个人成长道路中的障碍 心理问题要以 预防为主,辅导为辅 发展性原则的主旨。 使自我认识、情绪控制、道德自律、自身审美等方面的发展达到高度的和谐与统一。 (助人自助)。 (二)辩证性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意在助人成长,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提高学生辨证看待和化解个人生活、学习中出现的挫折和困难。 当危机来临时,使学生看到这是促进自己成长与发展的良好契机。 引导学生学会一分为二的看待事物。 (三)启发性原则 在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能力的同时,也要对其独立思考能力予以适当的、必要的指导。 启发要在学生思维受阻时才运用 启发的目的是促进学生自行解决问题 把握住启发的时机 启发要立足学生已有的经验 启发的方法是多样的,一般可采用语言、演示、类比、对比、头脑风暴、自我披露等方式。 (四)疏导性原则 目的: 通过宣泄使人获得极大的精神解脱;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决心与信心;充分理解学生,并了解导致学生问题的根源;利于学生产生对辅导教师的尊重;建立双方间有效的沟通;利于学生理清思路 手段: 倾听、同感等 (四)疏导性原则 目的 :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深化领悟 手段 :提问、面质、讨论等 举例: ①对于你提出的问题,我是这样看的 ……你觉得呢。 ②你总是说你很蠢,但我发现你绘画成绩很好,你能给我解释一下吗。 ③我发现你缺乏自我批评精神,你怎么看自己。 引导认识 引导学生表露问题、探讨问题需要将体态语言与口头语言结合起来运用。 常用的手法: “ 嗯 ” 、 “ 噢 ” 、 “ 是这样的 ” 、 “ 你是说 ……” 、 “ 请你解释一下 ……” 之类的口语和点头、微笑及眼神之类的体语来引导学生思考。 注意事项: 不自以为是,不强加于人。 六、心理辅导的一般操作原则 (一)真诚理解的原则 教师放下自己的主观态度,设身处地去感受对方的内心体验,以深刻了解其行为动机。 做到 “ 同感、尊重、真诚 ”。 感同身受,善于表达 意义: 可以给人理解、接纳、找到知音的温暖感觉,有助于拉近师生双方的心理距离,为教育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 明白感受比明白真相更重要 不是同情;不是同意 同感的三个条件 ① 站在对方的立场去理解对方(了解其当时的心理情绪状态) ② 了解导致这种情形的因素,并挖掘其积极的心理因素 ③ 把这种对对方设身处地的了解让对方知道 注意 :口头与体态语言运用要准确恰当 例: 一位住校的同学说 “ 自己很想家 ”。 教师如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同感。 意义: 尊重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个安全、温暖的氛围,这样的氛围可以使其最大程度表达自己,获得一种自我价值感,特别是对那些急需获得尊重、接纳、信任的学生来说,尊重和接纳具有明显的助人效果,是教育成功的基础。 无条件积极尊重的基本要求 ① 教育观 —— 相信学生 ②态度 —— 对学生接纳、关注、爱护 ③原则 —— 一视同仁,保护隐私 ④内容 —— 尊重学生的现状、价值观、权益和人格(这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条件,也是使学生人格产生建设性改变的关键条件) ⑤方式 —— 以礼待人。 不嘲笑,不动怒,不贬损,不惩罚。 接 纳 绝对接纳: 每位学生都是有价值的、独特的。 无论其情况如何,我们都要平等对待(认识、情感、行为)。 完整接纳 一是将学生的各个方面作为一个独特个体的不同组成部分全面接纳,即不仅接纳长处、优点,还要接纳短处与缺点。 二是教师不能以自身的价值观和习惯爱好为依据对学生的信息予以接纳或排斥。 只是承认事实并接受事实 教师语言表达方式对学生的心理影响 • 理解接纳的话 —— 温暖、被重视、亲近 • 训斥指责的话 —— 无助、更伤心、逆反  意义 : 真诚对于师生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老师的真诚不仅使学生有一种安全感,而且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榜样,受老师的真诚感染和暗示,学生也会逐渐诚实地开放自己,表达自己,坦露自己的内心。 若要有效地帮助学生,则需要更高层次的真诚。  含义: 表里如一,言行一致,诚恳待人。 一是老师对自己感知到的东西不加伪装,真实展现自己;另一是真诚地对待每位学生,真心实意地提供帮助。  真诚与其说是一种沟通的技术或方法,还不如说是一种人生态度。 表达真诚的注意事项 ① 真诚不等于说实话,真诚与实话实说有联系,但不能相提并论。 大实话 你的这种行为真是令人厌恶。 看你这德行,难怪同学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