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天文中文科专题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天象 ,而 觀測天象非以儀器輔助不可。 •故此他一生創製了 十三種 觀天儀器 •其中包括巨型圭表、簡儀、景符及窺几等。 •同時,他又建造元觀星台。 •另外,他又焚毀陰陽書, 破除迷信 ,一洗古來占驗的浮說, 使天文學納入正軌。 •湯若望更尊稱他為 中國的第谷。 郭守敬 (公元一二七六 ) 天文 天文儀器發明家 發明儀器 (郭守敬 ) 渾天簡儀 天文 天文儀器發明家 天文儀器 天體儀 天體儀,又名天球儀 製造時間: 清康熙十二年 (1673) 用途: 測定天體出沒的時間與方位, 以及求任何時間天體的地平高度和方位角 製造者: 南懷仁 天文 天文儀器 地平經緯儀 地平經儀及地平緯儀的合體 製造時間: 清康熙十四年 (1675) 用途: 測定天體的方位角和地平高度 製造者: 紀里安 天文 天文儀器 赤道經緯儀 赤道經緯儀 製造時間: 清康熙十二年 (1673) 用途: 測定太陽時、天體的赤經差和赤緯 製造者: 南懷仁 天文 天文儀器 紀限儀 紀限儀 製造時間: 清康熙十二年 (1673) 用途: 測定六十度以內任何 兩顆天體的角距離和日月的角直徑。 製造者: 南懷仁 天文 天文儀器 水運渾天儀 水運渾天儀,用水運作的渾儀 製造時間: 唐代 用途: 測定天體在天球表面的位置 製造者: 張衡 天文 天文儀器 渾儀 渾儀 製造時間: 不同朝代都有製造 用途: 測量天體位置 製造者: -- 天文 天文儀器 象限儀 象限儀 製造時間: 清康熙十二年 (1673) 用途: 測定天體的地平高度或天頂距 製造者: 南懷仁 天文 天文儀器 璣衡輔辰儀 璣衡輔辰儀 製造時間: 清乾隆九年 用途: 測定真太陽時、天體的赤經差和赤緯 製造者: 戴進賢等人監製 天文 天文儀器 簡儀 簡儀 製造時間: 元世祖至元十二年 用途: 測定天體運行 製造者: 敦守敬 天文 天文儀器 水渾儀象台 水渾儀象台,結合了多種天文儀器 製造時間: 宋哲宗元祐三年 (公元 1088年 ) 用途: 集體測天體,演示天象,標示時間為一體 製造者: 蘇頌、韓公廉 天文 天文儀器 曆法 何謂曆法。 人 類依據太陽、月球及地球運轉的週 期 , 制定年、月、日等順應大自然時序及四季寒暑的法則, 稱為曆法。 曆法的要素為 年 、 月 、 日 . 天文 曆法 年 為 最 長時間單位 月 作為時間的 中間 單位 日 最 基本的單位 曆法有三類 : 陽曆 陰曆 陰陽合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