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王洁miaoniang@163com(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教师一一介入引导 课结束后,教研组的老师们再一次进行了讨论。 反馈会议上老师们说了许多,各人表达的共同意思是:原来还以为课堂中只要让学生充分交流就行了,现在知道了仅仅充分交流还是不够的,交流中还要引导学生彼此的沟通和相互的理解;还要培养学生的优化思想。 其中不少老师这样说: “ 听了沈老师的课,我知道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了。 老师们感到很兴奋,恍然大悟:交流中有很多学问。 关注什么。 实例 :老师如何引导和应对学生的问题 ———《 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 》 的实践与反思 如今学生提问成了课堂一种必不可少的活动。 但在很多时候 , 学生的提问成了课堂上的一种的形式。 如何使学生的提问真正成为课堂的教学资源 ,让学生在课堂上探索他们自己产生的 、 有兴趣 、 有科学探究价值的问题 , 老师的教学策略和技术支持就显得十分的重要。 实例 :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通过写作档案袋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研究 我是初级中学一名普通的语文老师 , 工作已有十几年了。 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让我深感教师教得累 , 学生学得苦;老师学生付出得多 , 收获得少。 随着年级的升高 , 学生对语文越来越没兴趣 , 作文尤其让他们头痛。 就学生而言: “ 两点一线 ” 的学习生活使他们写作之源逐渐枯竭;所谓作文 , 很多时候是为了考试而不得不进行的胶尽脑汁与胡编乱造。 平时 , 学生很少读除教材以外的课外书 , 学生对文章缺乏必要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 词汇贫乏 , 写不出言为心声的好文章。 就教师而言:我感到语文教学的路越走越狭窄。 我费力地讲 “ 怎样构思立意 、 布局谋篇 , 怎样掌握语言表达技巧 ” ,而学生依旧思路狭窄 , 套话连篇 , 我无计可施。 我一本一本地批改学生作文 , 学生能理解多少呢 ?如此重复费力的劳动又有多少转化成了学生的作文能力了呢 ?当我和学生说到我自己每天都在重复着 “ 愚公移山 “ 的工作 , 所不同的是愚公的山 “ 不加增 ” , 而我的却是 “ 认认真真移走后 , 又迅速加增到和以前一样高的 “ 山 ” 时 , 学生们却反应木然。 我精雕细刻的评语 , 我苦口婆心的说教 , 学生视而不见 ,充耳不闻。 他们认为这是老师的事 , 和他们没有关系。 我的语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个偶然的机会 , 我接触了 “ 档案袋评价 ” 这件事 , 在阅读了有关资料后 , 我决定开始一项研究 , 自定的研究目标是:以写作档案袋的形式 , 充实学生的写作内容 ,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实例 :我的“问题研究意识” —农村小学中年级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 问题意识是指在人们的认识活动中 , 活动主体对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一些难以解决的实际或理论问题所产生的怀疑 、 困惑 、焦虑 、 探究等的心理状态 , 并在其驱动下 , 不断提出问题 、 解决问题。 古人云 , 学贵有疑 , 学则须疑。 学起于疑 , 疑又是创造的开端。 然而现实是 , 学生在学习中很少有问题 , 不管是课堂上还是课余时。 我们对此往往司空见惯 ——我们是农村学校 , 乡下孩子学识浅 , 思维呆 , 无疑而问也。 果真如此吗。 农村孩子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城里的孩子去创新而自己一味守旧吗。 非也。 我们应该也必须去探索一条培养农村孩子提问和创新的道路。 老师该为学生的探究提供怎样的支持 ——“比较含磷洗衣粉与无磷洗衣粉对水体影响的实验设计 ” 不同理念影响下的“课堂互动”比较研究 ——基于 “ 正方形 ” 教学的案例分析 体验“做数学” ——“测量学校绿地面积 ” 的项目学习 一节课究竟能识几个字 寻求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有效途径 ——“二次函数的应用 ” 课的尝试 一节课的整体教学设计与实施,包括设计思想、基本过程、教学要点、课堂效果等; 一节课中的某个环节或侧面 , 如教学过程的特定阶段 、 教材内容的处理调整 、 教师的教学行为 、学生的学习方式等; 课堂上的意外或偶发事件,如学生的争吵或冷场阻碍了教学进程、教师困窘于学生提出的难题等。 ◈ 关注已有的经验 不满现状 ◈ 关注教育教学实践的突出问题 不断追问 ◈ 关注教育教学实践发展的趋势 追逐 “ 流行 ” ◈ 关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 挑战自我 追求成功 追求有更大的发展 …… …… 完善教学,完善自我 ( 1)面对教学,共同分享 • 优秀教师积累的丰富的 “ 实践智慧 ” 需要通过课例加以传递; • 同伴的经验可以通过课例让大家共享; • 教师 “ 实践共同体 ” 活动借助课例的交流、探讨,变得充实而富有意义。 ( 2) 重视积累 , 增加实践智慧 • 教育案例知识是教师知识结构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学者舒尔曼指出 , 教师专业知识应该由三 类知识构成: 一是原理规则的知识; 二是专业的案例知识; 三是运用原理规则于特殊案例的策略知识。 • 课例研究为教师提供了对典型的教育教学问题的解决方式 • 大量的教育教学案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 的阶梯 ( 3) 发展自我反思能力 • 教师从事研究的目标是追求自身的专业化成长 ,改善和提升实际的教学行为和能力。 • 教师的课例研究提供了解决特定教育问题 , 分享实际教育经验 , 不断反思的载体。 中小学教师教育研究的主要价值,不在于它发现能反映普遍规律的教育知识,而在于它收获了教育智慧。 参与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方式。 ( 1)一边工作,一边研究 目的:为自己而研究,在研究自己 方法:在行动。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王洁miaoniang@163com(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明确学习结果 1 基本方法 二、教师层面: 遵循“原则”,精细化地研制与实施“指南” 表述上注重操作性、层次性、可检测性 学段统观 学年分解 单元解析 课时细化 二、教师层面: 遵循“原则”,精细化地研制与实施“指南” 初中物理共计 4个一级主题; 21个二级主题; 73个知识内容;93个知识点。 细化教学目标,明确学习结果 1 《 科学 》 这一综合课程与 《 生命科学 》 、 《 物理 》
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论文题目efficient tumour regressioninduced by geicallyengineered tumour cellsecreting interleukin2 andmembrane expressingReduction of tumourigenicityof SMMC7721 hepatoma cellsby vascular
是 复数共轭 的关系。 0i i si n0 ( 29 )kxee EE00* sin sin ( )00 ( 30 )i ik x i ik xe e e e E E E0i ( )0 ( 28 )e krEE0* 0 ( 31 )iiee krEE( 2)单色平面光波的复数表示 假设有一个平面光波的波矢量 k 平行于 xOz 平面,在 z= 0
LC提供的多项服务中的电子数据库服务 1992年开始推出(网络版) 1999年 8月, OCLC完成了新版的 FirstSearch( 当时,称为 New FirstSearch) 目前通过该系统可检索 70多个数据库,其中有 30多个库可检索到全文 其中包括世界上最大的综合性联机编目数据库WorldCat 剑桥科学文摘( CSA) 美国剑桥科学文摘出版公司( Cambridge
的作品,是 “凡尔纳三部曲 ”的第二部。 全书共 2部47章。 于 1869年 3月 20日~ 1870年 6月 20日连载于法国《教育与娱乐杂志》( Magasin d’201。 ducation et de R233。 cr233。 ation)。 插图由 Emile Bayard、 Alphonse de Neuville绘制。 书中主要讲述了生物学家阿龙纳斯随 “鹦鹉螺号
本诗因忆而登楼眺望,望之不见,满目的春景,透露出满心的感伤。 景是 浓烈 的,情是 浓郁 的。 议一议::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诗中是如何来描绘景色的。 这些景色是怎样表达李白的感情的。 烟花 孤帆 碧空 长江 几个关键字:远、尽、唯、流 诗意的细节 情 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练一练: 夜雨寄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