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与文化:传统与现代(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 也。 」 《 道德經 ‧42章 》 : 「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 《 莊子 ‧知北遊 》 : 「 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 若死生徒,吾又何患。 故萬物一也 ,是其所美者為神奇,其所惡者為臭腐;臭腐化為神奇,神奇復化為臭腐。 故曰: 『 通天下一氣耳。 』 聖人故貴一。 」 「聯繫性思維方式」,源自於 古代 中國之「整體性的宇宙形成論」 (cosmogony) 2:4 「聯繫性思維方式」, 不僅貫通於古代中國的宇宙論和心性論 , 影響亦及於政治論 《 禮記 ‧ 大學 》 :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脩其身;欲脩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脩,身脩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脩身為本。 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 3. 「聯繫性思維方式」 的三種表現 3:1 「 自然 」 與 「 人文 」 的聯繫性 自然界的諸多變化 , 對於人文思 考具有高度啟發性 《 道德經 ‧23 章 》 : 「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 天 地。 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 」 榮格 (Carl G. Jung, 18751961) 「共時性原理」 (principle of synchronicity) 3:1 「 自然 」 與 「 人文 」 的聯繫性 3:2 「 身 」 與 「 心 」 的聯繫性 :「 氣 」 人的 「 身 」 與 「 心 」 之間構成一種 互相滲透的有機聯繫 馬王堆漢墓3號 《 黃帝內經素問 》 : 「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 本於陰陽,天 地之間,六合之內,其氣九州九竅五 臟十二節,皆通乎天氣。 」 3:2 「 身 」 與 「 心 」 的聯繫性 :「 氣 」 「 身 」 與 「 心 」 的聯繫性 3:3 「 個人 」 與 「 社會 」 的聯繫性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