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辩证法思想:事物具有向相反方向转化的规律(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于天子 ” ,“ 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 ” 材料二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 材料三 “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 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 理解历史 ——董仲舒 《 春秋繁露 》 ——《 汉书 •董仲舒传 》 合作探究: 上述材料中包含了董仲舒的哪些观点 ? 汉武帝为什么会接受他的主张 ? a、提出 “君权神授” 与 “天人感应” . 加强君权的 需要 中央集权的 需要 b、提出 “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从 理论上 解决了汉武帝国家 “大一统” 的 需要 ,有利于 巩固统治 . (以思想的大一统巩固政治的大一统) 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春秋大一统 ” 和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君权神授 ” 、 “ 天人合一 ” 、 “ 天人感应 ” 进一步发挥儒家的仁政思想,主张限田、薄敛、省役 “三纲五常 ” ,提倡孝道 ( “ 君为臣纲 ”“ 父为子纲 ”“ 夫为妻纲 ” 和仁、义、礼、智、信。 ) 汉武帝采取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对汉代产生了哪些影响。 以儒家思想为主,外儒内法,兼有道家、阴阳家、法家等思想。 (继承和改造了先秦儒学 ) 特点: 对独尊儒术的评价 积极方面: • 儒学地位上升 ,同时也加强了对 思想、文化和教育的重视 ,对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以及 维护统一、巩固统治 是有积极意义的。 消极方面: • 实质是一种 文化专制 政策,结束了各学派 平等竞争 的局面, 遏制 了 学术思想的自由 发展。 三、太学的出现 ( 1)汉武帝创立太学 ( 2)太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国家培养政治人才的官立学校。 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 3)汉武帝时代,初步建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