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五年级实验操作培训(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卡纸 3张、无孔卡纸 1张、票夹 4个、空心弯管 2个、直管 3根等。 三、 操作要点:  卡纸选深色,  卡纸小孔大小约为直径 1厘米;  每张卡纸之间距离最好为 10—— 15厘米左右,  保持卡纸上的小孔在同一高度上;  移动其中一张卡纸分别遮住小孔的四分之一、二分之一、四分之三处,最后完全遮住,让学生观察无孔卡纸上的光斑,往回拉纸,让学生看到无孔卡纸上又出现了光斑,并解释看到的现象。 实验二:五上 2— 3:光是直线传播的  四、操作建议  书上结论:光是直线传播的,这个结论是不准确的,有的学生可能看到过水斜射到水里、玻璃里会发生偏折,课堂上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应解释为:光在同种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 最后让学生用直管和弯管再次进行验证自己的结论。  同时,可以让学生看手电筒的光、以及很多玩具手枪发出的光,都能证明。  强调安全注意事项:不要用眼睛直对很亮的光源。  由于本单元多数实验都需要强光,根据天气状况,建议把本单元与一单元顺序进行调换,在天气好的 9月做实验效果会好得多。  一、实验目的:研究光的强弱与温度关系  二、器材:小镜子 5面、温度计 1支、白纸 1张。  三、操作要点:  先用镜子将阳光投射到纸上,观察比较使用一面镜子和多面镜子时反射光的强弱并记录。  用温度计分别测量纸上光斑处的温度,比较用一面镜子和多面镜子时温度计显示的温度  四、操作建议:  穿插历史故事,提高学生兴趣。 实验三:五上 2— 5:光与热 实验四:五上 26: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一、实验目标:物体的颜色与吸热关系 二、器材: 白色纸、粉色纸、黑色纸、黑色蜡光纸、铝箔纸对折做成的纸袋各 1个、每个纸袋配温度计 1个。 三、操作要点: 把不同颜色和材料的纸袋分别插上温度计放在阳光下。 每隔一定的时间观察、记录、比较一次。 四、操作建议: 除了纸的颜色和光滑程度不同外,摆放的地点、方式、时间和观察的时间、方法等尽量要保持一致。 五、实验效果不明显原因分析: 纸袋没有密封 读数时把温度计从纸袋内拿出来, 实验五:五上 2—— 4:运用光的反射 一、实验目的: 运用光的反射:自制潜望镜 二、实验器材:牙膏盒、长方形镜子、剪刀、 45度三角板、铅笔 三、操作建议: 告诉学生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的典型例子。 盒子两对侧边上的斜线角度为 45度最好,上面的镜片朝下,下面的镜片朝上,镜面相对且平行。 才能把物体的反射光线全部反射到另一块镜片上。 光的入口处开口大些,观测孔的开口可以小些。 观测的时候,要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