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电气施工组织设计)内容摘要:

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电气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摘要: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电源在现场内,由建设单位提供施工现场临时用电为315场施工机械设备及照明总用量为 键字: 施工现场 临时用电 施工组织一、编制依据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2、建筑安全施工安全检查标准3、建筑电器安装图集4、北树小区 3#楼工程图纸和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5、北树小区 3#楼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二、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某市道外区三棵头道街以北,三机街以西,本工程建筑性质为商服住宅,小区设计等级为二级,建筑面积为 3189平方米,楼体整体形式呈长方形,建筑层数为地上六层带阁楼层,建筑物坡屋面檐口高度为 层为商服,二层至阁楼层为住宅。 三、主要施工机械设备和现场照明用电基本情况列表序号 设备名称 数量 每台容量 (共 计 (千瓦)1 塔吊 1 筋切断机 1 桩机 1 60 604 钢筋弯曲机 1 3 35 插入式振捣器 2 26 木工电锯 1 4 47 搅拌机 2 18 电焊机 1 10 109 钢筋调直机 1 设及现场照明 10 10合 计 W)四、电源负荷计算: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电源在现场内,由建设单位提供施工现场临时用电为 315场施工机械设备及照明总用量为 据公式:P x×P js× )1515甲方提供的变压器容量),可见甲方提供的变压器容量可以满足施工现场临时用电需要。 式中 :P s设备容量总和P 功功率Q 功功率S 在功率I 算电流五、确定导线截面和电器类型、规格、施工用的机械设备的导线选择,主要是从用电设备的容量和导线的机械强度两方面考虑,由电流计算的导线引至现场临时用电总箱的电缆宜选为 ×25+1×16缆直埋于室外自然地面以下深处,由总配电箱引至分配电箱用电导线截面为 00V 3×4+1×2.5 分配电箱引至开关箱的导线截面分别为:至塔吊为:×4+1×2.5 至打桩机为:×4+1×2.5 至调直机为:×4+1×2.5 至电焊机为:×4+1×2.5 至搅拌机为:×4+1×2.5 至弯曲机为:×4+1×2.5 至切断机为:×4+1×2.5 至电锯为:×4+1×2.5 至振捣器为:×4+1×至暂设及现场照明为:×4+1×依据电流计算值选现场总配电箱的总漏电保护开关,其整定电流值为 100A,保护脱扣为过流和漏电复式脱扣,漏电保护为 30吊和打桩机不能用漏电开关控制,只能用空气开关控制。 选择:塔吊的空气保护开关的整定电流值为 90A切断机的漏电保护开关的整定电流值为 3000A 振捣器的漏电保护开关的整定电流值为 30A 调直机的漏电保护开关的整定电流值为 30A 打桩机的空气保护开关的整定电流值为 90000电系统布置和安装1、系统形式选择本工程采用 315据施工平面图中各用电设备的位置、数量及现场情况,拟采用放射式与树干式混合的配电系统方式,由分配电箱到用电设备均采用放射式,设备相互之间无干扰。 (具体布置见平面图)2、线路敷设配电干线除由总配电箱引出的场区照明支路和移动配电箱外,均采用五芯橡皮绝缘线缆敷设。 移动配电箱和各支路均采用 500伏 、电气装置选择(1)总配电箱及分配电箱均设总自动开关及分路自动空气开关或刀闸开关,用电设备处工作电流大于 60动空气开关选用 闸开关用 (2)每台用电设备均有各自专用的开关箱,实行“一机一闸一漏一箱”制。 (3)总配电箱装设一块 04)照明和动力合用一配电箱,但照明与动力分路设置,每一个配电箱照明部位安装一个两级漏电保护器和刀闸开关。 4、配电系统的保护装置(1)整个系统采用 总配电箱处及分箱处做重复接地,接地电阻小于 10欧姆。 保护线专用一根黄、绿间色 设方式为直埋。 所有用电设备及配电箱均做保护接零。 (2)采用保护接零的同时还需设置漏电保护器,实行配电箱、分配电箱、开关箱三级配电两级保护。 总箱选用 30漏电保护。 开关箱内选用的漏电保护器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不大于 30定漏电动作时间小于 级配电箱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不大于 50定漏电动作时间小于 级配电箱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不大于 1000定漏电动作时间小于 、电缆敷设方法电缆直埋于室外自然地面以下深处,并在电缆上下均匀铺设 50后覆盖砖作保护,电缆引出地面时,自地面以下 200动配电箱,随脚手架穿塑料管保护敷设。 6、电器设备的设置应符合以下要求(1)同一级电箱内,动力和照明线路分路设置,照明线路宜接在动力开关上侧。 (2)开关箱由分配电箱配电,开关箱内设一机一闸漏电,严禁一闸多用。 (3)分配电箱与开关箱的距离不得超过 30m,开关箱与其控制的用电设备的水平距离不得超过 3m。 (4)配电箱、开关箱应装设在干燥通风及常温的场所,周围应有足够二人同时工作的空间,周围不得堆放任何有碍操作、维修的物品。 (5)配电箱、开关箱安装要端正、牢固。 配电箱装设在坚固的支架上。 固定式配电箱其下皮与地面垂直距离为 动配电箱下皮距地面为 电箱体用 电箱、开关箱中导线的进线口设在箱体底面,进出线口处加护套,要求各箱进出线排列整齐,电源线和引出线都注明每条线路的名称和走向。 (6)配电箱、开关箱内的工作零线,通过接线端子板连接,并与保护零线端子板分设,配电箱的外壳均作保护接零。 每台配电箱由 设漏电保护器,各设工作零和保护零接线端,完全达到三相五线制要求,每台固定配电箱都有独立的重复接地线与箱内保护零相接,重复接地电阻值都不得大于 10欧姆。 7、室内配线(1)室内配线必须使用绝缘导线,采穿管敷设,距地面高度不小于 2)室内配线所用导线截面不小于 线截面不小于 3)室内灯具不得低于 低于 4)室内各处接头必须用分线盒保护好。 (5)场区照明采用 1000明灯距地 关采用防水拉线开关。 殿武等金属外壳保护接零。 8、室外配电箱(1)配电箱周围应足够两人同行的空间。 不得对方任何防碍操作,维修物品。 不得有灌木、杂草。 (2)配电箱内的工作零线应能过接线端子板连接应与保护零线端子板分设。 (3)配电箱内的连接线采用绝缘导线,接头不得松动,不得有外露带店部位。 配电箱的下底与地面的垂直距离为 动式配电箱下底与地面的垂直距离为 9、未尽事项按建筑电器安装图集及现行规范施工。 七、安全及电器防火措施1、本工地的施工用电严格按照建设部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005),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9)和当地用电安全规范。 2、临时用电组织设计及变更时,必须履行“编制、审核、批准”程序,由电气工程技术人员组织编制,经相关部门审核及具有法人资格企业的技术负责人批准后实施。 变更用电组织设计时应补充有关图纸资料。 3、临时用电工程必须经编制、审核、批准部门和使用单位共同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4、作业电工必须是持证电工,并严格遵守现场的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5、施工现场专用变压器供电实行三相五线制供电,必须采用三相五线保护接零供电系统 在线路首端(现场配电房)、中端、末端作重复接地。 而接地总电阻不得大于 4,其中端和末端不得大于 10。 6、现场电工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安装规程”。 维修电器设备时,应切断电源,验明线路无电并挂“严禁合闸,有人工作”的标识牌或专人看守。 其分配电箱用电机具开关箱安装好后应立即做好编号标识工作。 所有用电机具操作开关必须一机一闸一漏一箱安装,严禁用四芯电缆外加一条作五芯线使用,而其中的黄/绿双色线只能作机具的保护零线使用。 7、一切用电机具运到现场后,必须由电工检验其绝缘电阻及检查电器附件是否完整无损,固定用电设备其绝缘电阻应大于 类手持电动机具不小于 2 I 类不小于 7 电设备的金属外壳必须有可靠的接地保护,使用手持电动工具应使用 安全用电。 8、运行中的漏电开关必须每天进行检查,使用中发生跳闸,必须查明原因,才能重新合闸送电。 发现漏电开关损坏或失灵必须立即更换,严禁电工自行维修,严禁在漏电开关撤出或失灵状态下运行。 9、配电箱内开关电器、控制电器、保护电器必须完好无损,可动部分灵活可靠。 箱内电器接线整齐,无外露导电部分,进出线必须从箱底进出。 非电缆线路应加塑料护套保护线路进出位置。 线路两端严禁用插头连接使用,电源线严禁搭接在保险丝上,线路不得挂搭衣服。 大功率 1000施工现场配电房和主要分配电箱范围内应配备足够的电气防火器材。 10、与施工现场相临的外电线路和设备必须采取防护措施或严密封闭。 11、施工照明要设专用回路漏电开关,其金属外壳必须作接零保护,室内线路及灯具安装高度低于 6湿作业场所其照明电压不得大于 12V。 12、建立健全电器防火检查制度,安全教育制度,维护、检查、测试制度,购置的设备必须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专业标准、和安全标准。 执行专人专机负责制,定期检查、维修。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每周检查一次(漏电保护器每月测试一次),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八、避雷针装置及其安装1、 避雷针装置由避雷针、导(防)雷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组成。 2、 施工现场避雷针的安装对象,如塔吊等机械设备。 九、建立健全临时用电技术档案1、 必须建立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技术档案,应由主管现场的电器技术人员负责其建立与管理工作。 2、施工现场不仅要有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而且应做好以下资料记录:(1)修改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的资料(2)技术交底资料(3)临时用电工程检查验收表(4)电器设备的试验、检验凭单和记录(5)接地电阻测定记录表(6)定期检(复)查表(7)电工维修工作记录十、事故应急预案电气事故应急预案是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组织设计的重要一环,直接关系到企业荣誉和员工的生命安危及社会的稳定。 因此,应根据施工现场的特点指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成立应急救援小组,有效及时地进行事故处理,防止事故扩大。 1、(1)公司事故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组 长:王东耀副组长:常文涛 肖清发成 员:于井喜 朱 强 王长海 岳艳华 李秀珍救援组 组 长: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