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本科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31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34 参考文献 35 致谢 36 第二 章 ☆☆☆☆☆ Ⅰ 第一章 绪论 背景介绍 从商业银行诞生至今的经营历史中,其收益与风险总是一对孪生兄弟共同伴随着商业银行而存在。 收益是商业银行追求的目标,但是风险却是商业银行为追求收 益而付出的代价,为追求较高的收益就必须承担较高的风险,如果不想承担风险,就只能获得一个平均的收益。 因此,如何在追求收益的过程中更好的防范和控制好风险,在商业银行的发展历史中,一直是一个令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者颇费精力但又不得不时时刻刻认真对付的事。 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商业银行在对风险防范和控制上经历了这么一个过程: 80 年代,在储蓄和贷款机构主要因信用风险而大量倒闭的促动下,银行普遍开始注重对信用风险的防范与管理,其结果是产生了“巴塞尔协议”对资本充足性的管理与实践。 该协议对加强银行资本充足率,保护银行安全起 到了巨大的作用。 90 年代以后随着衍生金融工具及交易的迅猛增长,市场风险日益突现。 在 90年代中叶发生的几起震惊世界的银行和金融机构危机大案如巴林银行、大和银行等促使人们对市场风险的关注。 一些主要的国际大银行开始研究、建立自己的内部风险测量、资本配置模型,以弥补巴塞尔协议之不足。 其结果,则是出现了以下主要发展:市场风险测量新方法 —— VAR(风险价值方法)。 这一方法的最主要代表则是摩根银行的“风险矩阵系统( Risk Matrix)”;银行业绩衡量与资本配置方法 —— 信孚银行的“经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率( RAROC) ”系统。 就在最近几年内,一些大银行认识到信用风险仍然是关键的金融风险,并开始关注信用风险测量方面的问题,试图建立测量信用风险的内部方法与模型。 这方面的主要代表有摩根银行的“信用矩阵( Credit Matrix)”系统。 这一系统是第一个评估信用风险的内部模型,可以测量整个银行的合并信用风险,并提供另一种 VAR 报告。 信用风险模型反映的背景是经济日益全球化,新兴市场日益成为美国银行业的新市场,美国的银行业面对着越来越复杂的信用风险。 这就要求有更加复杂,更加特定的信用风险内部方法和模型来弥补巴塞尔协议对信用风险的笼 统分析。 1997 年夏开始,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世界金融业开始出现动荡。 这使得金融界再次警醒,进一步深入考虑风险防范与管理问题。 特别是 1998 年 10 月美国发生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 LTCM)事件,这家由华尔街金融业精英,政府前财政官员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组成,曾经红及一时的金融业巨子,在世界金融动荡的冲击下,也难逃一劫,几近第二 章 ☆☆☆☆☆ Ⅰ 破产。 在这一实践中遭受损失的机构中有些是国际著名大银行,这些损失又主要是由信贷风险与市场风险合力造成的信贷损失。 这一系列震惊世界的事件,再一次用事实向金融界指出:必须进一步全面考虑银行风险管 理理念、 方法与模型的时候了。 2020 年底发生的次贷危机造成美国股市有史以来最剧烈的震荡和下跌,从而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此次金融危机爆发不少美国和西方商业银行都未能幸免于难,纷纷倒闭。 长期以来国外银行业十分注重风险的防范,也形成了一整套较为科学、规范的风险管理体制,对风险分析,风险评定、风险控制体系灯油规范而严格的要求,但此次的危机也暴露了国外银行管理方面存在的缺陷与不足。 在我国加入 WTO 后,我国的商业银行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生存和发展环境将变得更为复杂,在追求各自利润的过程中,传统的风险防范和控制 方法将不再适应新的要求。 在各方为提高商业银行竞争力,增强其风险防范和控制能力的过程中,有必要对西方商业银行在这一方面的最新发展动态做一个研究,同时,分析一下我国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上存在的不足,特别是在加入 WTO 后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新的生存环境和竞争方式,从而明确如果要想使我国的商业银行未来几年在和国外商业银行同台竞技的过程中生存下来并得到长足发展,就有必要在其风险管理上进行 进一步的加强和改进。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课题研究的目的 通过对商业银行风险基础的阐述使我们对商业银行风险进行进一 步的了解和理解。 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现状的分析披露并与国际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进行简单的对比,从中找出我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能在的不和问题,最后就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有参考性的对策和改进方法。 课题研究的意义 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的金融中介组织,与一般工商企业的最大不同就在于银行利用客户的存款和其它借入款作为主要的营运资金,自有资本占比低这一特点决定了商业银行本身具有较强的内在风险特性。 现代金融业的竞争与其说是资产规模的竞争,不如说是金融风险管理的竞争。 在我国目前的金融体系下, 由于资本市场起步较晚,以商业银行贷款为主的间接融资方式仍占主导地位。 这就决定了我国的金融风险主要表现为 商业银行中的 风险 , 因此,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其对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管理也有借鉴作用。 第二 章 ☆☆☆☆☆ Ⅰ 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手段及论文结构 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手段 本文主要采用了描述性研究法和文献研究法,通过对商业银行中的风险的概述,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现状的描述,使读者对其有一定的初步了解和认知。 同时采用了比较研究法,对比国内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环境 显示出国内外的差距。 本文是在阅读大量参考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内容作出分析,总结,并概括出自己的想法和认识中不断完善和完成的。 论文的内容结构 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绪论,着重叙述论文的背景、目的及课题意义,同时介绍论文的研究内容、方法及论文结构。 第二部分介绍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概念、特征、成因以及分类。 第三部分介绍了我国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战略和与国际上的差距。 第四部分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第五部分在前两部分的基础上,提出对我国商业银行主要的三个风险及管理提出改进方法 和对策。 最后一部分是结论和展望。 第二 章 ☆☆☆☆☆ Ⅰ 第二章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概述 商业银行风险的概念 银行在经营资产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这主要是基于以下两点:其一,银行主要依靠负债经营,自有资本的比例很小,因而抗风险的实力也小得多;其二,银行经营的 “ 商品 ” 是货币,货币受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最易产生变化,这种变化既难预测,也难驾驭。 风险问题既体现在银行全部资产负债的总体经营上,也体现在每项资产负债的个别业务上。 防范风险,减少资产负债的损失是商业银行风险管 理的主要内容。 商业银行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存在而招致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是指商业银行通过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处理等方法,预防、回避、分散或转移经营中的风险,从而减少或避免经济损失,保证经营资金安全的行为。 这里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有两方面的涵义:( 1)在收益一定条件下的风险最小化;( 2) 在风险一定条件下的收益最大化。 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贯穿于其经营的全过程,由于商业银行处于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所以其风险管理也是动态的。 商业银行对其风险管理工作必须进行连续的再评价,对 工作效果进行不断的监督和检查。 商业银行风险的特征 与一般企业相比,商业银行风险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商业银行产生的风险所造成的损失大、涉及面广。 商业银行是社会各经济主体风险的集散地。 信用中介和信用创造使商业银行面临较大的流动性风险。 第二 章 ☆☆☆☆☆ Ⅰ 我们得出: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要大于一般企业,其风险损失造成的影响也大于其它行业。 因此,现代商业银行都把风险管理放在重要位置,力求把风险带来的损失降到最小范围,以实现盈利的最大化。 商 业银行风险的来源 商业银行风险的产生与其所处的风险环境紧密相关,是风险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 商业银行由于经营对象、经营方式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在社会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即成为国家宏观经济活动及微观经济活动的连接核心和纽带,是反映国家宏观经济活动的晴雨表。 宏观环境因素。 宏观环境因素主要是指来自国内、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因素,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 1)国家经济政策。 国家经济政策的制订和实施将不可避免地引起经济活动中投资总量、投资结构、行业分布、外汇流动等的变化,这些变化直接影响到相关产业的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 ,这些行业的企业又将这些影响间接传递给商业银行,影响商业银行经营所追求的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经营目标的实现。 结果形成了在国家经济政策变动的情况下,企业的兴衰决定了商业银行经营环境的优劣。 这里,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动显然将成为商业银行经营风险产生的原因之一。 ( 2)宏观经济形势。 宏观经济在其发展过程中具有周期性波动的特点,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商业银行面临风险程度也不同。 当经济处于复苏和繁荣阶段时,企业资金需求大、生产效益好,商业银行经营会出现存贷两旺的局面,资金周转快、效益高、风险低;当经济处于萧条和危机阶段 时,企业效益差,商业银行就会由于贷款客户的效益不佳而背上沉重的包袱,资金周转慢、效益低、风险增加。 商业银行经营中的风险在繁荣时期被掩盖,呈潜伏状态,在经济衰退时期就集中爆发出来。 在经济衰退时,更能清楚地看出一家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 第二 章 ☆☆☆☆☆ Ⅰ ( 3)国家宏观金融政策。 国家宏观金融政策一般是指货币金融当局或中央银行所制定的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决定着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同时会导致利率、汇率和物价水平的相应变化,进而引起社会财富分布、社会资产结构、信用可供量以及公众预期心理的变化,从而影响商业银行客户的行为取向。 ( 4)金融监管状况。 金融监管的方式、力度和效果是决定商业银行经营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 如果一国金融监管体系健全、措施得力,则会增加国内外对本国商业银行的信心和依赖程度。 同时,由于监管得力,也可将商业银行经营中的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或减轻风险造成的损失;反之,则容易导致商业银行业无序竞争和短期行为,使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加大。 ( 5)国际经济环境。 当前国际经济日趋一体化,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资金往来更加密切,国际银行业务迅速发展,商业银行业务向国际的延伸必然使国际经济环境成为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 借款 国的政治经济状况是构成其借款安全性的重要因素。 本世纪 80 年代的国际债务危机、 90 年代墨西哥金融危机、英国巴林银行风波、东南亚金融危机等事件对国际经济造成的冲击及其波及面影响,使各国商业银行在开展国际业务时,不得不重视对国际经济环境的考察、分析和预测。 微观环境因素。 我们把商业银行所处的市场环境和商业银行内部状况称为微观环境。 造成银行经营风险的微观环境因素主要有: ( 1)同业竞争。 近 20 年来,许多国家普遍放松了金融管制,原来的行业分工和地域被打破,证券业、信托业、保险业与银行业的业务交叉与渗透愈加显著, 金融监管逐渐由分业管制走向合业管制,银行业受到来自国内外银行业、证券业、信托业和保险业的挑战。 为了增强综合竞争能力,银行业也主动涉足其它金融业务,于是,银行业所承担的风险也由原来单一的存贷风险扩大到多种风险。 虽然我国对金融业的监管采取分业管理模式,但来自银行业内部的竞争也同样会给各个银行带来竞争风险,如相互间对存款、客户及市场占有份额的竞争等。 第二 章 ☆☆☆☆☆ Ⅰ ( 2)利率。 商业银行的利率升降主要取决于两大因素:一是市场利率,它是随资金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二是中央银行的基准利率,它是随中央银行执行政策的需要而作相应调整的。 这两方面都不是商业银行所能直接左右的。 当利率变化时,存贷款在期限和总量上的实际结构往往导致成本和收益之间并非同比例变化,风险便产生了。 ( 3)汇率。 随着金融自由化、国际化的发展,商业银行的业务迅速向国际拓展,经营对象也由一种货币为主转向多种货币并重。 与此同时,以西方国家为代表的许多国家于1973 年以后纷纷放弃了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汇率波动更加剧烈,这给商业银行带来了更大的风险。 汇率的变动直接影响着银行资产的市场价值和流动性,影响商业银行筹集外汇的成本和贷款收益。 汇率的时间差、地区差、币种结构、期限 结构都是银行所要面临的汇率风险。 ( 4)商业银行业务在产业和地区上的分布。 如果商业银行的业务活动过分集中在某一产业或某一地区,就意味着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果严重依赖于该行业或该地区的经济状况。 风险来源过于集中,则一旦该产业或该地区经济不景气,商业银行经营将出现严重困难。 ( 5)金融创新。 金融创新的结果,一方面使商业银行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增加收入、分散和规避风险的目的。 另一方面也使商业银行面对的风险界面扩大了。 如担保和承诺,商业银行在未来需承担信贷风险;又如期货交易,如果商业银行预测失误则会遭受重大损失。 英国巴林银 行因操作金融衍生商品(日经指数期货)不当,遭受 10 亿美元损失,招致破产便是金融创新风险灾害的例证。 ( 6)商业银行内部管理制度。 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能有效地避免、防范和控制风险;相反,如果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松懈、教育不力,导致从业人员纪律观念淡薄、操作不合规、缺乏敬业精神,则贪污、欺诈、蒙骗、越权行事等现象,得不到制止和纠正,发展下去给商业银行带来重大损失。 此外,商业银行经营中还会面临不可预测和难以控制的自然风险环境,比如火灾、抢劫、通讯故障、电脑病毒等,这些都会给商业银行带来不同程度的风险损失。 商业银行风险的分类 第二 章 ☆☆☆☆☆ Ⅰ 信用风险。 一般情况下,信用风险主要来自客户信用状况。 这种风险的产生,主要有两种原因:一是由于银行信贷员在发放贷款前对客户的信用状况缺乏认真细致的调查与分析;二是发放贷款后客户经营状况的恶化。 第二种原因通过银行在贷款过程中的检查与监督,一般来说,可以预料,但如遇突发事故,银行亦无能为力。 导致银行风险的主要原因是第一种。 所以,要降低信用风险招致银行资产的损失,在发放贷款前要对借款者进行信用分析与评价。 这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 流动性风险。 银行作为信用中介,资产的流动性是其 信誉的根本,流动性风险对银行经营乃至生存发展都尤为重要,应给予高度重视。 利率风险(市场风险)。 利率风险是指在市场利率波动时,由于银行的资产和负债的期限结构不平衡、形式不协调引起的利率收入和支出变动不一致而给银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 利率风险是现代商业银行面临的基本风险。 汇率风险(市场风险)。 无论银行发放的是何种外币贷款,只要收回的外币发生贬值,信贷资产都要遭受损失。 我国商业银行也在不同程度上开展了外汇业务,随着金融体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