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初探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以来形成的睦邻友好的政治关系,也为发展经贸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双方在资源构成、产业结构和工农业产品等方面各具特色,互补性很强,开展经贸合作的潜力巨大。 在这种条件下,建立东盟 中国自由贸易区的构想日益浮出水面。 2020 年 11 月 6 日,第 5 次东盟 中国领导人会议在文莱举行。 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出席会议并发表题 为《携手共创中国与东盟合作的新局面》的重要讲话。 他指出,中国与东盟应明确新世纪初的重点合作领域并确定建立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 — CAFTA)目标。 2020 年 11 月 4 日,第 6 次东盟与中国领导人会议在柬埔寨首都金边举行。 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出席会议并在讲话中提出启动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的建议。 朱镕基总理和东盟 10 国领导人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到 2020年建成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 专家预言,随着 2020 年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 的初步建立,一个拥有近 20 亿人口的世界最大消费市场将为亚洲经济带来新的活力,这里将形成一个生产总值近 万亿美元、贸易总量达 万亿美元的经济区。 短期内中国和东盟经贸关系的发展更多地有利于东盟,长期来看双方将在经济、国际事务等方面取得 “ 双赢 ” [3]。 图 22 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地理方位示意图 资料来源:中国 — 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官方网站 附表 2:东盟与中国关系大事记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5 三、中国 东盟“ 10+1”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2020 年 11 月,中国与东盟十国签订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标志着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起航。 2020 年 7 月 1 日,该协议正式生效,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计划步入实质性运行阶段,它奠定了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法律基础,为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保障。 如果说 “ 框架协议 ” 的制度意义在于构建自由贸易区的法律根基 , 那么它在整个自由贸易区建设的过程意义就是指明了自由贸易区时间表,涉及货物贸易、原产地规则、服务贸易、投资四个贸易核心问题。 政治、经济、外交与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是息息相关的,自由贸易区建设可以说是以上三项的一个晴雨表,任何一项出了问题都会影响 自由贸易区的进展。 可以说,自贸区的建设是多方面、多层次的;踏实的,富有成效的。 然而, “ 前景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和发展不会一帆风顺,各个国家的利益还会不断的斗争,寻求一种合作与对抗的均衡 [4]。 图 31 中国 东盟 11 国的国旗 中国 (China) 柬埔寨 (Cambodia) 越南 (Vietnam) 马来西亚 (Malaysia )泰国 (Thailand ) 缅甸 ( Myanmar) 老挝 ( Laos) 新加坡 (Singapore) 文莱 (Brunei) 菲律宾 (Philippines) 印度尼西亚 ( Indonesia) 资料来源:中国 — 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官方网站 (一) 中国 东盟“ 10+1”的现状 目前,中国与东盟之间已经开展了多个层次、多种形式、不同领域的区域经济合作,这其中,既包括双方共同参加的 APEC、亚欧会议等区域政治经济论坛,也包括曼谷协定等区域贸易安排;既包括“清迈协定”、大湄公河地区开发等经济领域的协定与安排,也包括地区政治、外交与安全领域的合作。 应该说,近年来,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相互依存度在不断增强,双方因此有着进一步加强多 领域合作的共同愿望。 这也是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协定能够得以最终签署并受到瞩目的深层次原因。 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为此,为了推进自由贸易区的进程,中国与东盟采取了一些特殊的安排,使得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散发强大的生命力,给双方特别是对于东盟的发展中国家带来直接的好处。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6 (1) 中国 东盟博览会机制的实行,为中国与东盟加强经贸联系提供了重要平台,为促进双方贸易与投资的发展创造了机会。 从 2020年起,每年在中国广西 首府南宁举办中国 东盟博览会,这是自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达成协议以来,为区内企业构建的第一个交易平台。 2020年第一届中国 东盟博览会,境内外参展商、采购商 ,其中境外采购商 4000多人,双方商品贸易累计成交 ;在 2020年第二届中国 东盟博览会上,双方累计交易总额达 ,与首届相比增长 6%。 至 2020年已成功举办了六届中国一东盟博览会。 中国一东盟博览会的成功举行,为中国东盟自山贸易区的顺利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5]。 图 32 中国 东盟博览会历届开幕式图片 第一届中国 东盟博览会开幕式 第二届 中国东盟博览会开幕式 第三届中国 东盟博览会开幕式 第四届中国 东盟博览会开幕式 第五届中国 东盟博览会开幕式 第六届中国 东盟博览会开幕式 资料来源:中国 — 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官方网站 (2) 加强东盟 湄公河流域的开发合作,这是中国与东盟各国开展经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倡议建立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实际行动。 湄公河区域合作第二次领导人会议通过《领导人宣言》并签署有关次区域合作成果文件,规划出未来合作方向和 重点合作措施,此次合作将有力地推动中国与东盟的区域经济进一步走向融合。 2. 双方企业挑起合作的大梁 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区内企业愈来愈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 1)银行业合作发展迅猛 2020年 5月,中国银联与泰国 PCC公司签署了银联卡合作协议,银联卡从此可正式在泰国 ATM机上使用。 中国银联还发展与东盟其他国家的业务工作。 同时泰国最大商业银行 盘谷银行的北京分行 2020年 7月 1日开业,泰国总理他信还出席了揭幕典礼。 新加坡淡马锡银行分别承诺斥资 31亿美元和 10亿美元购买中国银行和中国建 设银行的股份 [6]。 ( 2)旅游和交通运输业合作发展也极为迅速 据统计, 2020年,中国公民首站赴东盟国家旅游人数达 276万人次,同比增长 45%,占同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总人数的 1/3。 在交通运输方面,中国和东盟发展速度也很快。 在中方参与的有关合作项目中,由中国出资并承建的昆曼公路老挝段 1/3路段,已于 2020年开工建设, 2020年完工。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7 出于地理上的优势,东盟是中国西南地区如广西、云南等省市的主要贸易伙伴,从自由贸易区启动以来,东盟各国与这些省市的合作正在不 断拓宽,在贸易和投资、物流、运输等各个领域都开展了全方位合作,不断形成新的增长点,反映出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同中国的西部大开发已经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较好的良性互动关系。 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存在三个关税时间表 :一是根据 2020年 11月 4日朱镕基总理和东盟 10 国领导人共同签署的《中国一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规定,中国与10 个东盟成员国于 2020 年 7 月 1 日起实行 WTO 最惠国关税率。 二是《框架协议》同时规定“早期收获”方案,从 2020 年 1 月 1 日起对 50 多种产品 (主要 是农产品 )实行降税,到 2020 年这些产品的关税将降到 0;三是根据 2020 年 1 月 29 日温家宝总理和东盟 10国领导人共同签署的《中国一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货物贸易协议》的规定, 2020年中国和原东盟 6 国建立自由贸易区,而与东盟新成员国建成自由贸易区的时间是 2020年。 框架协议包括:( 1)货物贸易关税的减让;( 2)早期收获;( 3)原产地规则;( 4)逐步取消非关税壁垒措施;( 5)服务贸易自由化;( 6)实施有效的贸易便捷化措施;( 7)对东盟新成员国给予特殊和差别待遇及灵活性;( 8)金融、旅游、投资、农 业、人力资源开发、信息技术及非传统安全等领域的广泛合作 [7]。 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如果能够顺利进行,在其建成之际时,亚太地区将出现个拥有 20 亿人口,经济规模达到 万亿美元的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由贸易区。 届时,双方贸易结构将进一步合理化,贸易额将迅速增长。 据估算, 2020 年中国与东盟间贸易总额将达到 200250 亿美元,接近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水平 [8]。 附表 2: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进展大事记 (左图为:图 33 2020 年东盟国家 GDP,资料来源: ) 东盟自由贸易区对东盟经济的影响 20世纪 90年代以来,东南亚地区经济的高速增长受到了抑制,出现“四少”现象,即出口减少、投资减少、需求减少、就业减少。 而与此同时,中国正在和平崛起,经济增长迅速,市场容量巨大,东盟国家领导人逐步意识到,逐步与全球经济相融合的中国为他们的经济复苏提供了难得机遇,与中国合作建设自贸区大大改善他们的处境大有裨益。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8 建设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是我国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 客观需要:第一,可以拓宽我国对东南亚的贸易市场。 第二,利用东盟国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传统的商业文化环境,可以发展转口贸易,以此开拓南亚、南太平洋以及中东市场。 第三,东盟国家降低投资门槛后,我国大批企业可以在东南亚地区投资建厂和承包工程,这有助于培养我国的优秀企业。 第四 ,通过扩大对外贸易和吸引国外投资,刺激我国相关产业发展,可以为我国人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第五,通过吸引外资和相对优势技术,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同时可促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优化我国生产力布局。 第六,可以从东南亚获得更多我们相对稀缺的自然 资源和原材料,特别是能源。 (右图:图 34 中国 东盟建立对话关系 15 周年纪念峰会,资料来源: ) 由于某种原因,东亚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与其他地区相比,进程缓慢了一些,相对落后。 有人认为,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东亚经济体就像一颗颗散落的珍珠,危机使他们蒙尘,面对经济全球化浪潮,东亚地区需要寻找一条柔韧的丝线,将散落的珍珠串连如项链。 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将催化东亚的经济合作。 香港《亚洲周刊》的评沦指出,东盟与中国组建自由贸易区 ,乃是东亚经济整合迈出的第一步,其重要性甚至大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9]。 (二) 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中国和东盟国家存在地缘上的亲和力和经济优势的互补性,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有其巨大的经济和政治意义,但也面临着诸多客观上的障碍和干扰,因此,组建并非容易之事,在组建过程中必然将遇到种种挑战。 1. 东盟内部因素分析 ( 1)非经济因素的影响  东盟内部缺少核心的经济力量和协调机制 区域性经济组织并不需要明文规定组织内部的核心经济力量,但从欧盟和北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成 功范例中可以看出,区域性经济集团内部在客观上需要有核心的经济力量,在北美范例中毫无疑问美国执自由贸易区之牛耳。 1995 年墨西哥发生严重的金融危机,正是因为美国的全力注资解救才使得金融危机没有波及其他的美洲国家。 而东盟国家中则没有一个愿意而且有能力担当领导国家的责任,中坚力量的缺乏降低了东盟各成员国之间的凝聚力。 在 1997 年的金融风暴中,东盟各国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竞相贬值本国货币而全然不顾整体的利益结果,造成危机在各个国家中迅速蔓延损失惨重,东盟内部缺乏核心力量和共同应对机制的弊端暴露无遗。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9  信任机制的缺失和协调难度的加大 东南亚国家地区认同感和整体利益观念很淡薄,占统治地位的仍旧是民族利益,对地区经济一体化的积极认识不够,使东盟国家很难让渡国家经济权力 , 从而使自由贸易区协定不具有某种约束性规则。 各成员国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十分脆弱的,常常受一些突发事件的影响,甚至出现危机。 至今,东盟各国之间尚未建立行之有效的信任机制,猜疑、不信任乃至敌意远未消除。 东盟成员之间的矛盾增大,大大削弱了东盟的凝聚力和在国际上的影响 [10]。 东盟成员国之间的经济竞争和利益冲突是东盟成立三十年来在经济合作方面一直没有迈 出较大步伐的主要原因。 据德国国际安全事务研究院的专家穆勒认为,东盟自由贸易区主要障碍在于区域内各国同意分享产品,但并不愿意分享国内市场。  政治的动荡 东南亚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不断受到一些国家政局不稳的影响。 国家政局不稳阻碍着一体化的发展,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对经济具有一定的反作用,稳定的政治环境会促进经济发展,反之也阻碍经济发展。 结 合 加快一体化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功于各成员国内部的政治稳定。 此外,还有城市和乡村差别、贫富悬殊、社会矛盾、价值观等发展问题。 政局的不稳定直接影响到外来直接投资, 阻碍经贸活动的正常进行,客观上对区域内经济的发展以及未来自由贸易区的整体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东南亚内部政治多元化,在政治制度、宗教信仰、文化传统等诸多方面存着很多差异,因而可能采取不同的政策。 民族间的差别与历史遗留问题相结合,使东盟各国的民族问题错综复杂,不断协调各民族矛盾,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