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层ac-25型沥青混合料目标配比设计报告(107)(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65~ 83 57~ 76 45~ 65 24~ 52 16~ 42 12~ 33 8~ 24 5~ 17 4~ 13 3~ 7 掺配比例 (% ) / / 11 2)AC25M 型 矿料合成级配曲线如图 4所示。 1619 0102030405060708090100筛孔尺寸 ( mm )通过百分率(%)下限 上限 中值 AC 25 M 型目标 图 4 AC25M型矿料合成级配曲线图 3)AC25M 型沥青混合料 马歇尔试验结果及最佳沥青用量确定 ① 马歇尔试验结果见表 14。 AC25M型沥青混合料 马歇尔试验结果 表 14 试件 组号 油石比(% ) 试件 相对 密度 空隙率(% ) 矿料间隙率 (% ) 沥青饱和度(% ) 稳定度(kN) 流值 () 实际 理论 1 2 3 4 5 技术 要求 3~ 6 ≥ 8+设计空隙率 55~ 70 ≥ 15~ 40 注: 1)沥青加热温度控制在 160℃,上下浮动 177。 5℃;矿料加热温度为 170~ 180℃;混合料拌和温度为 155℃,上下浮动 177。 5℃;击实温度为 140~ 145℃;混合料废弃温度 195℃; 2)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是通过 T07111993方法测出。 ②最佳沥青用量确定 12 由表 14得出的油石比与各项测定指标的关系曲线 如 图 5所示。 油石比(%)毛体积相对密度 油石比(%)稳定度(KN) 油石比(%)空隙率(%) 303234363840 油石比 ( % )流值(0.1mm) 油石比(%)饱和度(%) 油石比(%)矿料间隙率(%) 4 5 油石比(%)稳定度(KN)空隙率(%)饱和度(%)流值()公共范围 图 5 AC25M型 目标配合比确定沥青用量图 根据曲线图,由于稳定度没有严格出现峰值,所以采用目标空隙率 % 对应的油 13 石比作为 OAC1,可以得到: OAC1=% OAC2= (% +% )/2= % 各项指标均符合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的沥青油石比范围为 ~ % ,最佳油石比的初始值 OAC1在此范围内。 根据 OAC1和 OAC2,确定 AC25M 型 目标配合比的最佳油石比为: OAC=%。 且 OAC 位于 VMA 凹形曲线最小值的贫油一侧, 当 OAC=% 时,空隙率为 % ,VMA 值为 % ,满足设计要求。 4)最佳油石比马歇尔试验 AC25M型沥青混合料 最佳油石比 马歇尔试验结果 表 15 试件 组号 油石比(% ) 试件 相对 密度 空隙率(% ) 矿料间隙率 (% ) 沥青饱和度(% ) 稳定度(kN) 流值 () 实际 理论 1 技术 要求 3~ 6 ≥ 8+设计空隙率 55~ 70 ≥ 15~ 40 注: 1)沥青加热温度控制在 160℃,上下浮动 177。 5℃;矿料加热温度为 170~ 180℃;混合料拌和温度为 155℃,上下浮动 177。 5℃;击实温度为 140~ 145℃;混合料废弃温度 195℃; 2)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 密度是通过 T07111993方法测出。 5)浸水马歇尔试验 AC25M型沥青混合料 残留稳定度试验结果 表 16 油石比 (% ) 浸水时间 稳定度 (kN) 残留稳定度 (% ) 试验结果 平均值 30min 48h 14 6)冻融劈裂试验 AC2M型沥青混合料 冻融劈裂试验结果 表 17 油石比 (% ) 试验条件 稳定度 (kN) 劈裂抗拉强度 (MPa) 冻融劈裂强度比 (% ) 未经受冻融循环 经受冻融循环 7)车辙试验 AC25M型沥青混合料 车辙试验结果 表 18 车辙板尺寸: 300 300 50mm 拌和温度: 155℃ 碾压温度: 140℃ 行走距离: 23177。 1cm 轮压: 试验编号 试验温度 (℃ ) 动稳定度 (次 /mm) 平均值 (次 /mm) ① 60 1340 1533 ② 1750 ③ 1510 ① 70 612 536 ② 460 ③ 535 8)渗水试验 AC25M型沥青混合料 渗水试验结果 表 19 试验编号 初始读数时间 (s) 初始读数 (ml) 终读数时间 (s) 终读数 (ml) 渗水系数 (ml/min) ① 0 100 180 420 107 ② 0 100 180 400 100 ③ 0 100 180 450 117 15 3. 下面层 AC25C 型 —— “规范级配,贝雷法” 1)设计方法 贝雷法是由美国伊利诺伊州运输部 (IDOT)的罗伯特 贝雷 (Robert Bailey)首先提出,旨在使设计级配形成稳定的骨架结构并具有合适的矿料空隙率,提高沥青路面的抗车辙能力和耐久性。 这一方法在 80 年代早期开始应用于 IDOT 的第 5区, 90年代在美国得到普及应用。 并且贝雷法对细集料的级配组成也提出了设计方法和检验手段。 因此,以贝雷法来设计和检验集料级配,为形成稳定的嵌挤 骨架 结构提供了理论依据。 贝雷法对集料级配的设计与评价是分为粗 、细两部分进行的,混合料中粗、细集料的分界点称为第一控制筛孔 (PCS=the Primary Control Sieve), PCS 的确定依赖于混合料的公称最大粒径 (NMPS)。 贝雷法的研究结果认为采用 倍的划分标准,并不一定适用于每一种沥青混合料,只要在 ~ 这一范围内,不会影响对集料级配的分析。 所求的 PCS 的计算公式如式 (1): PCS=NMPS (1) 对细集料级配的评价也同样分为 两部分,对细集料的进一步划分仍以 PCS 的 倍作为分界点,称为第二控制筛孔 (SCS=the Secondary Control Sieve);对细级配的较细部分再进一步划分,以 SCS 的 倍作为分界点,称为第三控制筛孔 (TCS=the Tertiary Control Sieve)。 在此基础上,贝雷法提出了粗集料比 (CA 比 )、细集料粗比 (FAC 比 )和细集料细比 (FAf比 )三个判断指标。 ① 粗集料的 CA 值检验 对 > PCS 的粗集料级配以 CA 值指标予以评价: CA=2/2/100NMPSPCSNMPS P PP (2) 即 NMPS/2PCS 的含量与 > NMPS/2 总量的比值,此值太大不能形成嵌挤 骨架结构 ,太小则容易离析,且难以压实。 ② 细集料的 FA 值检验 细集料中较粗部分与较细部分级配以 FA 指标进行评价: FAc=PCSSCSP , FAf =SCSTCSPP (3) 2)设计过程 根据下面层设计方案Ⅰ确定的配合比,通过贝雷法对其进行验证和调整。 16 ①初步计算粗细集料组成比例 国内外经验表明,当设计密度为松装密度 95% ~ 105% 之间时,设计出的沥青混合料粗集料骨架结构稳定,现场变异较小,且施工压实容易。 因此,本设计密度取为松装密度的 105% ,根据下面层设计方案Ⅰ确定的各集料的比例和表 表 4 中的各集料的密度,得出每 cm3体积内各粗集料量为: 10~ 25mm碎石 为 ; 10~ 20mm碎石 为 ; 5~ 15mm碎石 为 ; 粗集料间隙率 VCR 为。 因此, 每 cm3体积内所需细集料 : 0~ 5mm碎石量为 ; 粗细集料总量为。 粗细集料初步组成为: 10~ 25mm碎石 : 10~ 20mm 碎石 : 5~ 15mm 碎石 : 0~ 5mm碎石 =: : :。 ②考虑粗集料中含细料和细料中含粗料对组成比例进行调整 本配合比设计中,公称最大粒径为 ,则粗细集料划分界限 (PCS)为 ,根据各集料筛分结果,可以得出 : 10~ 25mm碎石 所含细料为 % ; 10~ 20mm碎石 所含细料为 % ; 5~ 15mm碎石 所含细料为 % ; 粗集料所含细集料总量为 %。 对粗料调整为: 10~ 25mm碎石 为 15% ; 10~ 20mm碎石 为 % ; 5~ 15mm碎石 为 % ; 对细料调整为 0~ 5mm碎石为 %。 ③ 考虑 合成集料中含 : 10~ 25mm碎石 为 % ; 17 10~ 20mm碎石 为 % ; 5~ 15mm碎石 为 % ; 0~ 5mm碎石为 % ; 所需填料矿粉为 %。 因矿粉中不含 以上部分,所以对粗料不进行调整,对 0~ 5mm 碎石调整为%。 最后各档集料比例为 : 10~ 25mm碎石 : 10~ 20mm 碎石 : 5~ 15mm 碎石 : 0~ 5mm碎石:矿粉 =15: : : :。 合成级配见表 20 所列。 3)原材料筛分及合成级配 AC25C型 沥青混凝土合成矿料级配组成 表 20 筛孔 尺寸 (mm) 原材料级配通过百分率 (% ) 合成级配(% ) 规范推荐范围 (% ) 10~ 25mm 碎石 10~ 20mm 碎石 5~ 15mm 碎石 0~ 5mm 石屑 矿粉 100 100 90~ 100 19 75~ 90 16 65~ 83 57~ 76 45~ 65 24~ 52 16~ 42 12~ 33 8~ 24 5~ 17 4~ 13 3~ 7 掺配比例 (% ) / / 18 4)AC25C型 矿料合成级配曲线如图 6所示。 19160102030405060708090100筛孔尺寸 ( mm )通过百分率(%)下限 上限 中值 AC 25 C 型目标 图 6 AC25C型矿料合成级配曲线图 5)AC25C 型沥青混合料 马歇尔试验结果及最佳沥青用量确定 ① 马歇尔试验结果 见表 21。 AC25C型沥青混合料 马歇尔试验结果 表 21 试件 组号 油石比(% ) 试件 相对 密度 空隙率(% ) 矿料间隙率 (% ) 沥青饱和度(% ) 稳定度(kN) 流值 () 实际 理论 1 2 3 4 5 技术 要求 3~ 6 ≥ 8+设计空隙率 55~ 70 ≥ 15~ 40 注: 1)沥青加热温度控制在 160℃,上下浮动 177。 5℃;矿料加热温度为 170~ 180℃;混合料拌和温度为 155℃,上下浮动 177。 5℃;击实温度为 140。下面层ac-25型沥青混合料目标配比设计报告(107)(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略角度来说,薪酬管理的功能是与人力资源管理的总功能是一致的,即能吸引、激励和留住企业需要的优秀人才。 那么,企业是否能设计适合自己的薪酬模式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成长,因为没有一个薪酬模式是绝对普遍适用的,企业只能根据自己的战略、环境等实际情况来选择“好” 的薪酬模式。 目前企业薪酬模式主要有基于岗位、基于技能、基于绩效、基于市场、基于年功和宽带薪酬 几种,这几种模式各有 优缺点,在现实中 ,
排入暗水涵洞。 (二)动力系统工程 厂区电源设立 10KV 开关站, 10KV开关站应设有二回以上电源。 电力线路规划高压配电等级为 10KV,低压为 380/220V。 电缆原 则采用地埋排管方式。 (三)消防系统工程 LScqlsjsxmgl 年产石油管道及高速铁路 专用焊接成套设备技改项目资金报告书 重庆联盛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22 消防用水按用水量 25/S,按同一时间发生火灾一次
ttentive discussion of ways in which a text can simultaneously establish and undermine its own truth. Among them, there are few conspicuous works from the feminism aspect. Several pieces of feminist
控制器时又能兼顾快速响应和消除静差两方面的要求。 一般的调速系统要求以稳和准为主,采用 PI 调节器便能保证系统获得良好的静态和动态性能。 在图 中标出了两个调节器输入输出电压的实际极性,他们是按照电力 电子变换器的控制电压 Uc为正电压的情况标出的,并考虑到运算放大器的倒相作用。 开环直流调速系统调节控制电压 Uc就可改变电动机的转速。 如果负载的不可逆 VM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设计 11 图
降,二是为二衬施作提供平台。 由于洞内界线尺寸较小。 因此,初期支护完毕后再施工二衬。 22 第 六 章、现场监控量测 现场监控量测,是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对围岩和支护系统的稳定状态进行监测, 为高速公路的安全提供数据分析 ,把量测的数据经整理和分析得到的信息及时反馈到设计和 施工中,进一步优化设计和施工方案,以达到安全、经济、快速施工的目的,围岩量测是施工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直度和磨盘的水平。 因该地层有较厚的淤泥质粉质粘土,应做好泥浆护壁工作,防止桩身塌孔和缩颈现象。 钻头进入界面和终孔,必须捞取岩样与原始样比较,并经监理工程师确认后封袋保存。 ~,~,并经试桩后调整,二次清孔时间均应大于30分钟以上。 钢筋笼制作优先采用闪光对接焊,加劲箍和主筋必须采用点焊,箍筋和主筋同一截面点焊不得少于3个,孔口对接采用单面焊,焊缝长度10d0,需有专职焊工进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