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觉镇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围未进行隔离防护等。 表 三觉 镇取水口 水质指标 时间 DO (mg/L) TN (mg/L) TP (mg/L) NH4N (mg/L) 高锰酸盐指数 (mg/L) 519 15 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社会生产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基础, 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控制性要素。 但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由于部分饮用水水源地上游开发建设、规模畜禽养殖、开挖精养鱼池以及水库围网养殖、不当投饵等直接或间接破坏和污染水源的行为时有发生,加之农业面源污染,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有下降趋势。 寿县环境监测站 2020 年 5 月 16 日至 6 月 19 日对全县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口进行取样监测,取样的 22 个取水口中, 2 个使用地下水的取水口水质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 Ⅱ 类标准。 20 个使用地表水的取水口, 水质 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Ⅲ 类标准的有 9 个,达到 Ⅳ 类标准的 8 个,达到 Ⅴ 类标准的 3 个。 合格率仅达 9%(仅地下水的合格)。 全县共计 25 个乡镇,其中:正阳(部分)、陶店两乡镇饮用地下水,水质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 Ⅱ 类标准;另 23 个乡镇饮用地表水,其中:达到达到 Ⅲ 类标准的乡镇有 9 个(大顺镇、炎刘镇、三觉镇、板桥镇和张李乡、安丰塘镇、丰庄镇、安丰镇、寿春镇、八公山乡);达到 Ⅳ 类标准的乡镇有 8 个(瓦埠镇、 三觉 镇、双庙集镇、众兴镇、迎河镇、正阳关镇、窑口镇、保义镇);达到 Ⅴ 类标准的乡镇有 3 个(隐贤镇、堰口镇、涧沟镇)。 水源地水质问题已经对全县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实 现水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已刻不容缓,迫在眉睫。 三觉 镇瓦埠湖饮水水源地保护区,关系到 三觉 街道 5500 人 的饮水安全。 三觉 镇取水口主要原因 取水口 淤泥较多 、 周边 农田面污染严 16 重 ,导致取水水质难以达到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目标水质 Ⅱ 类水要求;一级保护区范围内只设置了 3 个界 标 ,对当地饮用水保护区的警示作用不够,对过往的农田耕作人员宣传教育不足;一级保护区陆域外围未进行隔离防护 ,人为干扰因素较大。 水源地 实施饮水水源地保护工程项目,解决饮水安全问题,加快区域经济发展,使广大人民群众喝上安全卫生的饮用水,对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保障人民 群众的生产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饮水水源地保护工程可以减少疾病,提高项目区群众的健康水平,减轻人民群众负担,同时改善农村生活环境,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农村地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维护社会稳定。 工程建设的可行性 ( 1)当地政府高度重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 根据国家《良好湖泊生态环境 保护规划 (2020~2020 年 )》中 , 环保部、财政部去年选定瓦埠湖为全国首批生态环境保护试点之一。 瓦埠湖水质状况关系到其周边地区及其他乡镇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瓦埠湖水质和生态保护,一直 是安徽六安市政府的工作重点。 当地 政府对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高度重视。 ( 2)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 工程得到了社会认可与支持 瓦埠 湖由于近年来出现了诸多问题,直接影响到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在此情况下,居民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 加之政府部门与公共媒体对 瓦埠 湖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程 的必要性已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关注,形成了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程的 良好氛围。 17 本工程可大大削减入湖面源污染物负荷,有效改善湖泊水质,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本工程的实施将可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和支持,有利于工程 的顺利推进实施。 ( 3)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取水口 周边用地适宜工程建设 根据 三觉 镇 饮用水水源地取水口 周边附近用地条件分析, 有适宜工程取水口规范化建设的用地。 ( 4)技术成熟,应用广泛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取水口规范化建设技术经过国内外近几十年的研究应用,技术趋于成熟。 在饮用水水源地开展 水源地上游水生植物拦截工程、 水源地 岸坡 防护工程、水源地保护区隔离防护工程 、水源地保护规范化管理工程、上 游清淤工程 、 地方配套取水管线升级改造工程。 国内外关于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取水口规范化建设的大量研究成果与应用案例将为 三觉 镇饮用水水源水源 地取水口规范化建设 提供经验借鉴。 ( 5)资金保障 瓦埠 湖所在 寿县 国民经济快速稳定发展, 2020 年全年地区经济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地方经济实力的增加,对本项目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寿县 、 地方两 级政府以及相关企业对本项目的实施大力支持,承诺给予落实配套资金。 根据对瓦埠湖滩涂湿地、道路、岸堤、水文、地质等自然特征及社会经济的调查分析,在瓦埠湖开展 饮用水水源水源地取水口规范化建设 工程是可行的。 18 第四章 方案论证 工程建设主要内容 三觉镇饮用水源地 保护 项目主要内容包括:水源地 滨水 缓冲带及护坡防护工程、水源地保 护区隔离防护工程、 水源地取水口 清淤疏浚建设 工程 、 水源地 保护 规范化管理工程、 水源地水质监测监控能力建设工程。 工程总布局图如图 所示。 图 工程总布局图 水源地 滨水 缓冲带及护坡防护工程 为了保证饮用水安全,有必要对进入水源地内的污染源进行有效防治。 滨 水 缓冲带及护坡防护工程 能有效防治污染已得到广泛认可,并在水源地上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19 水源地 滨水 缓冲带方案比选 根据对取水口的现场调研发现,取水口附近 原有 滨水 带已 退化 ,并有大片农田,化肥和农药流失带来的污染主要通过地表径流进 入河段, 对 取水口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因此,对于这种具有明显面源特征的污染源可以通过在一级保护区建设滨水缓冲带来解决,具体设计方案 工艺如下: 方案一: 该类型植被缓冲带设计为 A 区 10m, B 区 20m, C 区 5m 宽的沿河条带或沿湖岸带。 进行植物优化配置时,以乡土植物为主,适地适树和乔、灌、草相结合的原则,形成乔、灌、草共同组成的河岸带生态系统。 A 区作为最外围植被,也是截留外环境污染物的第一道屏障,应以对污染物截留和消减污染物能力最强的乔木、灌木为主,宽度可设 10 米。 B 区植物仍然以乔木、灌木为主,且将宽度扩大到 20 米,通过两道植被缓冲带的截留和消减,大部分污染物将被截留或消减。 由于乔、灌植被缓冲带对总氮的去除率高于总磷,实验研究表明,湿地和湿生植物对磷有很好的去除效率,因此在临水的 C 区设计以草本等湿生生物为主,总体上,植被缓冲带的宽度在 35 米左右,在保证植被缓冲带最大消减污染物效率下,较好地节约了土地,见图。 图 用水保护区河岸植植被缓冲 20 方案二: 该类型植被缓冲带设计为 A 区 20m,该区以乔木和草皮为主,用以从农田过渡到饮用水源地植被缓冲带,通过乔木和草皮先行截留和吸收一部分来自外环境的农村面 源污染, B 区则设置宽度 30m 的乔、灌、草植被系统,通过系统植被生态系统协调作用,最大限度截留和消减污染物进入饮用水源地,并尽可能阻止人员靠近饮用水保护区水体, C 区则设计 10m 宽的灌木和湿生植物,进一步消减总磷等有机污染物。 同样,在进行植物优化配置时,应以乡土植物为主,做到适地适树和乔、灌、草、地被相结合,维护植被缓冲带生态系统稳定,提高截留和消减污染物的效率,见图。 图 用水保护区河岸植被缓冲带 方案三: 该类型植被缓冲带在生态敏感景观段内饮用水源地植被缓冲带,由于湿地、滩涂面积大, 地表小环境多,且受外环境污染影响小,所以植物优化配置以乔灌木和湿地湿生植物为主,同时兼顾岸坡的稳定,没有划分严格的区带,只要满足基本宽度即可。 进行植物优化配置时,仍然要以选择乡土植物,适地适树为原则,利用现有的植物,通过加强保护,尽可能让植被自然恢复,为完善植被缓冲带生态系统, 21 也可引入新的本地品种,构建一个健康的植被缓冲带生态系统,从而引导植被生态系统向多样性和稳定性方向发展,以便更好保护饮用水源地生态环境和水环境质量,见图。 图 饮用水保护区河岸植被缓冲带 方案比较 如表 : 表 不同类 滨水 缓冲带比较 取水口特点 优点 缺点 方案一 取水口靠近城镇,人类活动频繁,土地利用的强度高,自然植被破坏严重,受生活污水或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 单位面积处理地表径流污染负荷较高,有效控制城镇生活污水污染。 能作为植被缓冲带的河岸或湖岸带水平宽度都较,容易受人为干扰。 方案二 取水口水源地人为活动频繁,植被分散零乱,以农业、林业为主。 单位面积处理地表径流污染负荷较高,有效控制农田面源污染。 占地面积大。 方案三 地处生态环境条件较好的山区河道或湖库,基本上以自然生态环境和景 观格局为主,人为活动干扰少。 靠近或在划定的自然保护区区域内,受保护较好的饮用水源地。 可以利用原有生态系统功能。 单位面积处理地表径流污染负荷较低。 通过 上述 优缺点分析,方案二不仅处理 能达到很好, 而且 能针对 22 三觉镇饮用水水源地取水口农田面源污染的特点进行有效治理, 故选择方案二 作为 本项目的 滨水 缓冲带 处理工艺。 水源地护坡防护方案比选 滨水 护岸结构型式应遵循因地制宜、技术可靠、经济合理的原则。 一般情况下, 滨水 带自然形态无需刻意突出人工护岸(护坡)结构的实施,宜在满足其稳定状态下保留其自然特征。 为满足 滨水 带生态修复工艺需求,确保 滨水 带的稳定,根据 滨水 带的不同特征,构建合适的 护坡防护 工程。 方案一 : 农田型 滨水 带护岸 (如 图 ) :缓坡型 滨水 带视水位变幅区的冲刷情况,布置植被生态护坡,宜以植物根系护坡为优先考虑方式,并宜考虑布置植物绿篱带,降低人类活动的干扰。 对于整体坡度大于 1: 3 的区段,可视为陡坡型,宜在水位变幅区及其附近区域设置砌石、石笼等具有植物恢复或生长条件的多空隙护坡结构,并宜在坡脚位置构筑抛石护脚结构体,对现有树木的生长形成防护能力。 图 农田型 滨水 带护岸(护坡)示意图 23 方 案二 : 植草空心块(砖)生态型护岸 (如图 ) :植草空心块(砖)生态型护岸利用自身结构满足护面稳定要求,且块(砖)孔洞内可提供较好的生物生存环境,为植物根系提供生存空隙。 护岸具有较好的渗透性、良好的生态和景观效果。 植草空心块(砖)从形式上一般可分为植草砖、六角螺母块、日字型砌块、田字形砌块及其它人工预制空心块体。 从铺筑形式上,可为斜坡面层铺设、阶梯式或台阶式堆砌等。 图 植草空心砌块生态型护岸示意图 方案三 : 石笼生态型护岸 (如 图 ) :石笼生态型护岸把自然生态与人工构筑物相结合用于 抵御水流、波浪冲刷,具有良好的防护性能,而且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护岸不仅具有很好的渗透性,而且可以适应阶梯式、斜坡式等不同的型式要求,又可多种型式组合使用,达到更好的效果。 石笼允许内渗流水通过透水式挡墙。 24 图 石笼生态型护岸示意图 方案比较 如 表 : 表 不同类护坡防护比较 优点 缺点 方案一 适用于农田型护坡防护,结构简单,投资低。 不易管理 方案二 结构简单,易管理。 投资高 方案三 抵御风浪能力强。 投资高 通过上述优缺点分析,方案一不仅处理能达 到很好,而且对三觉镇饮用水水源地 滨水 缓冲带有很好稳定作用,故选择方案一作为本项目的 滨水 缓冲带处理工艺。 水源地保护区隔离防护工程 饮用水源地围栏保护工程可以防止人类活动对水源保护区水量水质造成影响,照 HJ/T3382020 划分的保护区和保护范围,依据水源地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和环境管理需要,在人群活动较为频繁的一级保护区陆域外围边界应设置隔离防护设施。 原则上应沿着水源保护区的边界建设,各地可根据保护区的大小、周边具体情况等因素,合理确定隔离工程的范围和工程类型。 方案一 : 隔离网一般由钢制等坚固且防 锈蚀材质制成。 隔离网的网片是由优质钢板切拉而成、无焊点、强度高、整体稳定性好、防攀性很好, 25 同时安装便利,不易损坏,接触面小,不易沾尘,能长久保持整洁(如图所示 )。 并且由于采用立柱采用混凝土浇筑件,工程造价低,高度为 的围网材料价格大约在 170 元 /m。 缺点是质地较软、色彩单一、美观性不足。 图 围网示意图 方案二 : 防护栏一般由≥ 的热镀锌护栏网制成。 具有防破坏性能高、钢性好、造型美观、视野宽广、运输方便、安装简便,感觉明亮,轻松的特点。 同时合适的折弯,造就了此种产品独有的美观效果,而且表面可采用多种颜色的浸塑处理,立柱与网片不同颜色的搭配更是令人赏心悦目,同时此种产品多采用带底盘立柱,安装只需打好膨胀螺栓,非常的快捷。 同时价格适中,应用广泛,高 的防护栏大约155 元 /m。 但易受酸雨侵蚀,造成使用寿命短,造成隔离的维护成本大大增加 ,如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