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mw太阳能光伏发电示范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升压变压器电压比为 35177。 8179。 %/;在 10kV 母线侧安装过电压消弧装置。 35kV 配电装置布置在站区西南侧,向南出线,采用屋外普通中型断路器单列布置。 10kV 配电装置布置在站区西北侧,采用屋内开关柜单列布置。 10kV 电容器布置在 10kV 配电装置西北侧,主变压器布置在站区中部。 继电保护间、所用配电室和蓄电池室均布置在综合楼内,综合楼布置在站区北侧。 工程消防设计 本工程消防设计贯彻“预防为住,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设计考虑站区的各类火灾的防止和扑灭,立足自救,布置要考虑消 防通道,要满足在发生火灾时施救人员和机械的通行。 设备选型(包括 太阳能光伏发电示范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5 电缆选型)要选择防火型设备。 针对工程的具体情况采取防火措施,以防止和减少火灾危害。 积极采用先进的防火技术和新型防火材料,做到保障安全、使用方便、经济合理。 对消防部位中央控制采取专门防火措施,安装消防监测自动报警装置。 土建工程 太阳能板固定式共布置 714 个单元,电池板型号为 CNPV180W。 每个单元方阵与地面有 4 个支撑点,支架为角钢,支架基础为现浇筑钢筋混凝土基础。 基础为长方柱,以最大载荷组合状态下基础的反力不脱开为原则,经计算固定式基础 尺寸为 179。 179。 ( m),基础埋深 ,单个钢筋混凝土基础体积。 施工前在四周及底面铺设 200mm 的中粗砂。 太阳能支架地基需钢筋混凝土基础总方量为,钢筋 172t。 变电站为光电站的配套工程,站区总布置在满足生产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小占地面积。 考虑到该工程属于发电厂,需要在升压站内建设生活、服务性建筑。 本工程建筑平面布局本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形体简单中求变化,形体高低错落,整个建筑简洁明快的原则。 施工组织设计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在施工布置中考虑以下原则:施工总布 置遵循因地制宜、方便生产、管理,安全可靠、经济适用的原则。 充分考虑光伏电池板布置的特点,统筹规划,尽量节约用地,合理布置施工设施与临时设施。 合理布置施工供水与施工供电。 施工期间施工布置 太阳能光伏发电示范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6 必须符合环保要求,尽量避免环境污染。 光伏电池板和箱变基础混凝土浇筑:先浇筑混凝土垫层,后浇筑基础混凝土。 光伏阵网和箱式变压器安装采用 20t 汽车吊装就位。 根据工程所在地区的气候条件、建设期限的要求、控制性关键项目及工程量制定的分项施工。 光电站的自动化程度较高,管理机构的设置应根据生产经营需要,本着高效 、精简的原则,实行现代化的企业管理。 结合本光电站的特点进行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定员标准为 8 人。 其中管理人员 2人,负责光伏电站的生产经营和日常管理工作,维护人员 6 人,负责电站设备巡视、设备定期检查、日常维护及安全和技术管理等工作。 本次规划的太阳能电站的环境影响初步评价,是在对 赤峰元宝山区 太阳能电站地区环境现状现场资料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并对主要环境要素做了初步的分析、识别和筛选,确定了主要环境要素。 在此基础上,得出主要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本次规划的太阳能电站的环境影响以有利影响为 主,不利影响很小,在采取必要的措施后对生态环境基本上没有不良的影响,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考虑,建设本项目是可行的,不存在环境制约因素。 水土流失预测结果表明,本工程建设期和运行期均不同程度地存 太阳能光伏发电示范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7 在着扰动地表、破坏原地貌结构,加速土壤流失的问题。 为遏制工程建设和运行期间的人为土壤流失,必须坚持预防为主、因地制宜和因害设防的原则,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防护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理,严格按照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设计要求进行生产运行,维护好各项设施,构成行之有效的防治体系,遏制新增水土流失的发生与发展。 提高区域水土保持能力,治理人 为造成的水土流失,保证主体工程安全运行。 建设本项目的水土保持防治工程设计技术可行、投资合理,从水土保持设计的角度来考虑,是可行的。 遵循国家已经颁布的政策,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在设计中结合工程实际,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和可靠的防范手段,确保工程投产后符合劳动安全及工业卫生的要求,保障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分析生产过程中的危害因素,提出以下防范措施和对策: 建立以项目总经理负责的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组织机构,配备兼职的管理人员,明确责任,建立完善的管理体 系。 建立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两级组织机构,确定主要负责人,具体管理人。 确定工程建设期及建成运营期的管理点。 按照国家法律、法规针对本工程制定相关规章制度。 太阳能光伏发电示范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8 制定有关执行规章制度的具体办法。 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定期检查。 工程概算依据国家、部门现行的有关文件规定、费用定额、费率标准等,材料价格按 2020 年内蒙古 赤峰 市第一季度价格水平计算。 本工程动态投资为 万元,工程动态单位千瓦投资 万元。 表 11 光伏电站工程特性表 名 称 单 位 数 量 备 注 电 站 场 址 海拔高度 m 450 经度 纬度 年日照小时数 h 3168 年辐射量 kWh/ m2Y 1558 主 要 设 备 电 站 设 备 太 阳 电 池 组 件 型 号 CNPV180 功 率 W 175 数 量 块 11429 总功率 MW 机电 设备 并网逆变器 台 20 100kW 箱式变压器 台 2 /10kV 系统支架 套 714 变 主变压器 台 数 台 l 太阳能光伏发电示范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9 电 所 容量 MVA 5 额定电压 kV 10/35 出线回路数 及电压等级 出线回路数 回 l 电压等级 kV 35 土 建 组件支架基础 个 个 2856 固定型式 矩形 变压器基础 台数 个 2 型式 矩形 混凝土 m3 基础钢筋 t 172 概 算 指 标 静态投资 万元 动态 投资 万元 单位千瓦静态投资 万元 单位千瓦动态投资 万元 经济 指标 装机容量 MW 年平均上网电量 万 kWh 289 年等效满负荷小时数 h 1445 2 太阳能资源 概况 太阳能资源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这种分布特点反映了太阳能资源受气候和地理条件的制约。 从全球角度来看,中国是太阳能资源相当丰富的国家,具有发展太阳能利用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中国 太阳能光伏发电示范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0 国土面积从南到北、自西向东的距离都在 5000 公里以上,总面积达960 万平方公里,为世界陆地总面积的 7%。 在我国有着十分丰富的太阳能资源。 全国各地太阳辐射总量为 3340~ 8400[MJ/( m2178。 y) ],中值为 5852[MJ/( m2178。 y) ]。 从中国太阳辐射总量分布来看,西藏、新疆、青海、内蒙古等地的辐射量较大 ( 见图 2- 1) ,分布的基本特点是 :西部多于东部,而南部大多少于北部 ( 除西藏、新疆外 )。 内蒙古海拔较高 ( 见图 22) ,晴天多,太阳辐射强,日照时数也较多。 全区总辐射量在 4830~ 7014[MJ/( m2178。 y) ]之间,仅次于青藏高原,居全国第 2 位。 日照时数在 2600~ 3200 小时,是全国的高值地区之一,太阳能资源异常丰富。 全区太阳能资源的分布自东部向西南增多,以巴彦淖 尔盟西部及阿拉善盟最多。 一年之中, 4~ 9 月的辐射总量与日照率都在全年的 50%以上。 特别是 4~ 6 月,东南季风未到内蒙古境内,所以空气干燥,阴云天气少,日照充足。 太阳能光伏发电示范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1 太阳能资源 赤峰市地处 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蒙冀辽三省区交汇处,与河北承德、辽宁朝阳接壤。 地处燕山北麓、大兴安岭南段与内蒙古高平原向辽河平原的过渡地带。 总面积 90021 平方公里,东西最宽 375 公里 、南北最长 458 公里。 东与通辽市毗邻,东南与辽宁省朝阳市接壤,西南与河北省承德市交界,西北与锡林郭勒盟相连,地理坐标为北纬41176。 1 7’ 45176。 24’ 、 东经 116176。 2 1’ 120176。 58’ 之间。 赤峰市位于内蒙古的东南部,地处温带季风区,属于大陆性干旱 太阳能光伏发电示范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2 气候。 季风显著:冬季盛行西北、东北和北风;到夏季盛行西南、南和东南风。 四季分明,温度适中。 水热同期。 春季太阳辐射增强,气温升高较快,日差较大,少雨风大、气候干旱;夏季主要为降雨量集中,季降水量占全年的 60%70%;秋季,多受极地大陆气团控制,降水较少,易发生秋旱;冬季,受蒙古冷高压控制,盛行偏北风。 全年气候基本规律是:冬季干冷,春旱多风,夏热多雨,晚秋易旱。 赤峰市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条件便利 , 居于东北、华北 两大经济区之间,东南和西南分别靠近辽中南和京津唐两个发达经济区域。 正南临近渤海,距北京、天津、沈阳、大连几大中心城市和锦州、秦皇岛均在 500 公里左右,是连接关内外的重要通道。 赤峰境内有 8 条国省公路干线与市外相通,南部京通、叶赤两条铁路与关内、东北和辽宁沿海相连。 北部集通铁路横贯内蒙古腹地。 民用航空拥有通往北京、赤峰市 的定期航班。 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太阳能资源较丰富,具有经济开发利用价值。 据 NASA 数据库数据显示,赤峰市元宝山年日照时数约 3168h,太阳能辐射总量约为 1558 [ kWh /m2178。 Y],太阳能 直辐射量约为2089[ kWh /m2178。 Y],太阳能散辐射量约为 513 [ kWh /m2178。 Y],环境温度 ℃, 10 米高度风速。 主要气象条件: 累年极端最高气温 40℃,出现日期: 1955 年 7 月 20 日; 累年极端最低气温 30℃,出现日期: 1951 年 12 月 1 日; 太阳能光伏发电示范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3 累年平均降雨量 ; 累年最大降雨量 950mm,出现于 1964 年; 累年最小降雨量 210mm,出现于 1968 年; 累年全年主导风向为 SSW,相应频率为 15%; 累年冬季主导风向为 SSW,相应频率为 13%; 累年夏季主导 风向为 SSW,相应频率为 14%; 累年最大积雪厚度为 45cm,出现日期为 1073 年 3 月 1 日; 累年一般积雪厚度为 11cm; 累年最大冻土深度 82cm, 1968 年 2 月 1 13 日 累年一般冻度土深 48cm。 3 工程地质 工程地质条件 地形地貌 拟建站地区地貌成因类型为冲积平原,地貌类型为平地,地形平坦。 站址自然地面高度约为 450m。 场地东西方向可利用长度 1km,南北方向约为 ,可满足规划容量 的太阳能建设及施工场地需要,扩建条件较好。 太阳能光伏发电示范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4 水文条件 站址地处赤峰市元宝山经 济转型开发区,开发区水源保障充足,内蒙古丘陵地形的特征雨水较少,站址 50 年内未遇洪涝灾害,可确保项目安全运行。 地层结构及不良地质作用 拟建站址区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 Q4al),岩性主要为粉土、粘性土及砂土地层。 ①粉土:黄褐、褐黄色,稍密,干 ~微湿,具触变性。 该层厚度一般不大于 10m。 ②粘性土:黄褐色,可塑 ~软塑状态,微湿。 该层厚度不均,厚度一般为 ~。 ③砂土:浅黄、褐黄色,松散 ~稍密,微湿。 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建议采用: ①粉土: fak=100~130kpa。 ②粘 性土: fak=110~130kpa; ③砂土: fak=150~200kpa。 站址范围内无矿产资源及文物分布。 站址范围内无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不良地质现象。 太阳能光伏发电示范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5 站址土对混凝土结构具有弱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弱腐蚀性,对钢结构具有弱腐蚀性。 场地地震效应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赤峰市元宝山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建议及说明 场地地基稳定,岩土工程条件较好,适宜本工程的建设。 根据本工程的工程特性及土层的埋 藏分布条件,该场地无不良工程地质现象,具有较好的建筑稳定性。 根据本工程的建设特点及结构类型,场地可采用天然地基。 场地土对建筑材料无腐蚀性,设计时也不用考虑场土的液化问题。 场地处于抗震的有利地段,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