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万吨年高钛渣及其产品深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产 4 辽宁国润集团 60 92 C 5 承德钛通矿业 30 76~78 S 计划扩建 6 广西巴马天润钛业 30 90 C 7 承德天福 钛业 25 76~7 90 C、 S 8 攀枝花金港钛业 20 76~78 S 9 攀枝花市旭东钛业 20 76~78 S 10 云铜钛业有限公司 18 90 C 11 河南佰利联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30 90 C 在建 本项目 高钛渣 目标市场是 国内高端钛白粉生产企业, 耐磨铸件 目标市场为国内 铸造企业。 15 产品 价格表 表 23 序号 名称 价格(元 /吨) 1 高钛渣 6000 4 耐磨铸件 3600 本项目 依托 当地 资源与区位优势 , 采用先进成熟 的 生产工艺技术 , 进行钛资源的加工利用,产品 利用价值和应用市场都非常大。 产品 生产 中 不仅可以有效保护环境,而且能很大程度改变 资源利用率低下的状态。 本项目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产品达到国家相关标准,项目 成本较低,在行业竞争中优势 较 明显。 本项目建成后,针对国内外市场供应现状及公司所具有的竞争优势,公司制定市场营销的主导方案是:首先占领本地区市场,在此基础上逐步向周边市场拓展。 公司顺应市场潮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产品质量,一手抓销售,在服务上采取优质服务策略。 具体的营销策略: 建立良好的营销和售后服务体系。 培养高素质、懂技术的人员从事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工作。 建立公司的网站,进行网上宣传,通过建立全新的企业信息发布和技术交流平台,使人们更方便的了解公司和产品。 16 第三章 建厂条 件 厂址 厂址的选择应综合分析与权衡以及有关的自然和经济资料,进行多方案的技术经济,安全可行性的比较,合理选择做到安全可 靠,厂址的安全可靠主要涉及工程地质条件的优劣,厂区范围内能否适应总平面布置和安全距离的要求,自然灾害的威胁程度及抗御的可能性,能否避免由于企业间发生事故时引起二次灾害,能否便于治理三废,以及同外部的联系与协作等因素。 综合考虑厂址的地形、地质、总平面布置以及与周边安全距离的要求等因素并结合新上装置的实际需要,为满足本项目建设条件,本项目拟建在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红沙岗工业集中区。 可充分利用 当地及周边的矿产资源和能源 和园区的区位优势。 甘肃省武威市 民勤县红沙岗工业集聚区。 自然条件 地形地貌 项目地 地处巴丹吉林沙漠南缘,潮水盆地北缘东段,北大山南麓山前冲积平面上,呈典型的戈壁沙漠地貌景观。 区内地形平坦,略呈北高南低之势,海拔在 1450m 左右,地面坡度高差不超过 5m。 北侧发育剥蚀残丘和低山地貌 — 北大山,海拔 1500~ 1700m,高差小于 200m。 区内无常年性地表迳流,仅发育一些南北向季节性的沙沟和冲沟。 山前冲积扇前缘及沙河冲沟地带有井泉分布,系第四系潜水溢出,局部可供当地人畜饮用。 工程地质 场地地质结构相对简单,属祁连山区山前冲积扇平原,冲积层较厚,地层岩性单一,分层清楚,成层性 良好。 经地质勘测资料,场址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符合建设要求,第四系地质结构完整,地基有较好的耐压性和稳定性。 地层由上至下大多为:杂填土(厚度 )轻亚粘土层(呈褐黄色,粒度均一,为耕作层,厚度 );砾卵石层(砾石磨圆度为 5cm,砾石间充填粗砂)。 持力层的允许承载力为 300350kpa。 气象 17 场地 属中温带,系大陆性干旱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差异较大。 降雨多集中在 10 三个月。 一月最冷, 8月最热,年平均无霜期为 223 天。 场地 盛行风向多为西北风,年频率为 21%;东南风 出现频率较少,频率 2%,年静风率 25%。 年平均气温 ℃ 年极端最高气温 ℃ 年极端最低气温 28℃ 年平均降雨量 日最大降雨量 年平均蒸发量 年最大蒸发量 年平均相对湿度 57% 最大积雪厚度 13cm 最大冻土厚度 109cm 地震 根据 1/400 万《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厂址区域基本烈度值为Ⅷ度;根据 1/400 万《中国地震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 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 ;根据 1/400 万《中国地震动值加速度区划图》,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供水 民勤县红沙岗工业集聚区 供水系统完善, 可以 满足项目运行 供水需求。 排水 本工程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直接排入附近道路的雨水管 网系统,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达标后排放污水管网系统,最后排入 园区污水处理厂。 供电 本工程 由园区变电站 引入 110kV 供电线路,可以保证工程用电的需求。 交通运输 民勤红沙岗工业集聚区位于民勤县西部,东距县城 73 公里,南邻镍都金昌 50 公里,省道 河雅公路 (S212)和民西公路在此交汇。 交通运输十分便捷。 建设材料及运输条件 18 工程所需的建设材料如:钢材 、水泥、电缆等均可由 本地 建筑材料市场供应。 环境条件 民勤红沙岗工业集聚区自 2020 年建设以来,以太西煤集团投资开发区内煤炭资源为重点,完成投资 26 亿元,开工建设了一批重大项目。 240万吨 /年原煤的红沙岗一矿今年8 月份可达到设计生产能力, 180 万吨 /年原煤的红沙岗二矿正在加紧建设,年运输能力600万吨的红沙岗至金昌火车站铁路专用线投入运营, 90 万吨 /年铁精粉选炼厂建成一条20万吨规模 的生产线, 2 万吨石墨选矿厂、 420万吨洗煤厂等项目按计划正在推进。 甘肃荣华集团拟投资 25 亿元,新建 50 万吨电石厂、 3 10 万千瓦动力电厂、 150 万吨水泥、36万吨 PVC 和 30万吨烧碱生产线。 在新能源利用方面,积极引进华电、大唐、国电、中广核等企业投资开发集聚区内风光资源,中广核一期 兆瓦风电项目已完成风机吊装,华电红沙岗 10 兆瓦光伏发电项目正在建设, 6 月底均可并网发电;大唐红沙岗 兆瓦、兰电电机 兆瓦风电项目和国电红沙岗 9 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已经开工建设;红沙岗百万千瓦级风电场规划已通过国家 能源局专家评审,有望上半年批复实施;到年底,红沙岗风电场装机容量可达20 万千瓦,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 万千瓦。 这些重大项目的建设和投产,奠定了集聚区跨越式发展的产业基础。 集聚区基础设施以规划的红沙岗小城镇为主体,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先后投入资金 亿元,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和行政服务设施不断配套完善,形成了管委会、镇政府、公安、工商、税务、法庭、国土、质监、文化、安监、畜牧、供电、货运、医院、学校等职能机构为主的行政服务中心,开通了镇区上下水和“四纵六横”的主干道路网络 建设,部分实现了硬化、绿化、亮化目标,现代化工矿型小城镇基本形成。 同时,红沙岗矿区办公、服务、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共完成投资 亿元,集聚区投资服务环境大为改善,产业承载能力日益增强。 19 第四章 生产技术方案 生产规模 项目 一期 计划 建设 30万吨 /年 选矿、 15 万吨 /年 高钛渣 及其产品深加工项目 设施及其配套系 统,配套建设 30 万吨 /年选矿装置。 主要设施如下: 建 30 万吨 /年选矿生产线。 建 15 万吨 /年预还原 电炉工艺 高钛渣 生产线。 建 75000 吨 /年 耐磨铸件 生产线。 增建储运设施,装卸、 储存 原料 、中间原料、产品等。 配套公用设施和配套设施。 产品规格及原材料质量指标 本项目的产品主要是 高钛渣。 高钛渣 指标 执行的标准为我国有色金属行业标注: YS/T2982020 表 41 产品级别 TiO2% ≥ 杂质的质量分数 %(≤) Fe P CaO+MgO MnO2 一级 94 二级 92 三级 90 四级 80 10 钛精矿 A、 钛精矿 20 钛精矿的成分组成表 表 42 成份 TiO2 ∑ Fe FeO Fe2O3 SiO2 S P MgO Al2O3 CaO MnO V2O5 Cu Co Ni % 钛精矿的粒度组成表 表 43 粒度(目) 60 60~ 100 100~ 200 200目以上 % 水份要求< 2%。 B、 细粒级钛精矿 细粒级钛精矿的化学成份如下 表 44 成份 TiO2 ∑ Fe FeO Fe2O3 SiO2 S P MgO Al2O3 CaO MnO V2O5 Cu Co Ni % 细粒级钛精矿的粒度组成全部在 200目以上( ~ )。 水份要求<2%。 还原剂 本工程电炉生产拟采用冶金焦或无烟煤作为还原剂, 冶金焦的技术条件符合 GB/T199494中的规定。 冶金焦化学成份及粒度要求 表 45 名 称 工 业 分 析( %) 粒 度 ( mm) 固 定 碳 挥 发 份 灰 份 冶 金 焦 ≥ 76 ≤ ≤ 12 1~ 5 电极糊 本工程电炉生产拟采用自焙电极,自焙电极用电极糊的技术指标如下。 电极糊的化学成份 表 46 成 份 固定碳 灰 份 挥发份 (%) 78~ 80 4~ 5 13~ 15 21 自焙电极的技术性能 表 47 性 能 假比重 ( g/cm3) ~ 真比重 ( g/cm3) ~ 孔隙度 % < 20 比电阻 ( Ω .cm) 55~ 68104 线膨胀系数( 273~ 1273K) 5106/K 导热率( kJ/) ~ 418 抗压强度(㎏ /cm2) 250~ 350 抗弯强度(㎏ /cm2) 50~ 100 抗拉强度(㎏ /cm2) 30~ 50 灰分含量 % 4~ 5 许用电流密度( A/ cm2) < 7 电极糊的灰分化学成份 表 表 48 成 份 Fe2О3 SiO2 Al2O3 CaO MgO 含量 ( %) 15~ 20 20~ 35 25~ 30 15~ 18 4~ 5 工艺技术方案 概述 高钛渣 目前常用的 生产工艺是将钛精矿与一定量的还原剂混合均匀加入钛渣电炉中,在高温下经还原熔炼将矿物中氧化铁还原成金属铁,经沉降分离,使二氧化钛富集得到钛渣,再经破碎、磁选、筛分后得到商品钛渣;生铁利用余热进一步深加工。 钛精矿的粒度、矿物学特性、还原剂的选择都对钛渣熔炼生产工艺控制有关联影响;钛渣电炉的供电形式、结构参数、电极材质都对生产的能耗、产能也都 有影响。 钛渣生产原料的处理工艺有粉矿直接入炉、预热(预氧化)、预还原等几种方法,各种方法的优缺点也不一样。 粉矿直接入炉工艺:钛精矿与还原剂混合后直接入炉,优点是工艺简单、可靠、生 22 产较为稳定,缺点是电耗高、同规模钛渣炉产量小,矿物粒度小时飞扬损失大。 国内生产技术现状 近年来除云南新立公司和攀钢钛业公司引进的南非和乌克兰的 30MVA( DC)、 25MVA以及攀枝花金江钛业建设的 30MVA 矩形电炉外,其他钛渣企业整体生产技术仍然较落后,炉型以敞开和矮烟罩圆形电弧炉为主,电炉变压器容量介于 4007000kVA 之间,并且大多数钛渣电炉都是采用铁合金电炉转产和结构形式设计的。 生产工艺特点是都采用钛精矿直接入炉冶炼、一次性间断加料、人工捣炉、间断出炉、烟气直接排空;渣和铁从同一出口排出,生铁不经处理即出售。 小型钛渣电炉生产主要存在的问题:采用敞口炉型污染严重、热辐射高、操作环境恶劣、安全卫生条件差、金属实收率低、热损失大能耗高、劳动强度大,噪声污染严重。 电炉容量小、渣铁不能分排、排渣量不易控制、排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