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指挥系统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报批稿(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PBX)的设置,应该保证 7x24 小时的连续运行。 (有条件时可以采用两台交换机作热备份运行,主交换机配置完整,备交换机按基本用户数量 配置,备机可以采用计算机语音板卡。 ) 数字交换机信令与功能的配置,应该采用数字中继 (DTC),PRI信令或中国 7 号信令,具有数字交换机的基本功能和交互式语音应答( IVR)、电话自动分配( ACD)、网络电话( VOIP)、计算机电话集成( Computer Telephony Integration CTI)等必需功能,还具有远端报警、在线维护、统计、计费等管理功能。 调度席位的设置依据 ⑴ 以市区常住与流动人口之和为准,适当考虑 该市 人口数量。 所属急救分中心也按人口规模同时设置(远端)调度席位。 按 常住与流动人口合计数估算, 120 指挥中心调度席位数量的设置标准为: 不同级别城市 120指挥中心调度席位数量的设置标准 城市级别 县级市 120 指挥系统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 10 — 席位设置 1 个 /20万人口 ⑵ 以预计三年后 120电话平均日受理数量为准。 预计三年后 120电话平均日受理数量 ={ [当年 120电话平均日受理数量( 1+K) ]( 1+K) }( 1+K) K=近三年中 120电话受理数量的年最高递增系数( %)。 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峰值呼救电话量可以达到日常呼救电话量的 10倍。 ⑷ 调度席位工作量基准值可以参考国际通行的做法:每个席位每 24小时的处理接报警电话数量 400 次。 (国内的报警中心席位设置一般都参考这个数值。 ) 按电话受理数量估算调度席位 120电话平均日受理数量 ≥ 500次 值班席位设置数量 2 个 实际席位设置数量 4 个 ⑸ 为应对突发事件,实际设置的调度席位至少应该是日常值班席位的 1 倍。 (县级市值班席位数量可以与实际设置数量相同)。 调度席位实际设置数量应该参考以上因素。 调度专业培训席位可以含在实际设置席位数量之中。 ⑹ 交换机的数字用户线数量按调度席位的 倍设置,模拟用户线数量按目前实装用户数量的 倍设置,便于应 急扩容。 来话呼叫响应时间 秒;单记录查询响应 2 秒;未完成通话的放弃率 =0。 ⑺ 在本地或异地设置 14条市话线,用于 120电话应急受理。 三 、 数字录音系统的配置 双机热备份运行,接入端口数量要大于 120指挥中心实装电120 指挥系统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 11 — 话数量之和,具有实时录时录音、快速查询、与呼救事件的受理调度过程无缝集成,不中断、不丢失,至少可存储一年的电话录音,可以多种简便形式回放和复制。 四 、 主叫信息系统的配置 当电信公司不主动提供主叫用户信息时,需要设置主叫信息系统,采用“打一送一”的方式获取,由数据专线、服务器和路由器等组成。 五 、 地理信息系统( GIS)的配置 由服务器、维护终端、采用国际坐标系的基础地理信息(城市 1:5000、农村 1:1万)、专业地理信息、地图应用软件等组成,与 CTI、 CAD无缝集成。 六 、 指挥调度平台应该配置 计算机辅助指挥( Computer Assists Dispatch CAD)系统、无线通信系统、有线通信系统、移动智能系统(过去称 GPS)、急救调度台(多屏幕调度操作平台)、综合信息显示系统(大屏幕)、应急决策系统、现场指挥系统、县(市)分中心系统和社会联动接口系统。 ( 1)计算机辅助指挥系统( CAD)配置主数据库服务器、备数据库服务器、 GPS服务器、 CTI 服务器、调度终端、管理终端、维护终端、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等。 应用软件与 ACD、 CTI、 VOIP、数字录音系统、 GIS、移动智能系统、急救调度台、综合信息显示系统无缝集成。 ( 2)无线通信系统配置公网无线通信链路、专网无线通信链路、移动话音通信模块、移动数据通信模块。 采用数 /模通信模式, 800MH 集群通信或 GPRS、 CDMA、 GSM等通信制式。 终端安装在 120指挥中心、急救分中心、急救站、所有的救护车和部分120 指挥系统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 12 — 手持机。 ( 3)有线通信系统提供市话用户线、交换设备、数字用户和模拟用户话机。 ( 4)移动智能系统(过去称 GPS)配置车载设备(移动智能终端)、移动智能服务器、系统软件、通信软件和应用软件。 ( 5)急救调度台(多屏幕调度操作平台)配置计算机辅助指挥系统的调度终端,包括受理调度平台、 GIS 操作平台、综合信息平台、语音通信平台,有线通信系统的数字电话和模拟电话、无线通信系统的无线电话和对讲机。 ( 6)综合显示系统配置大屏幕投影设备、 LED 显示设备、远程固定点数字视频监控接设备(如交通路口视频图像)、远程移动数字视频 监控接设备(如抢救现场视频图像),与计算机辅助指挥系统和医疗救治信息系统集成。 ( 7)应急决策子系统配置电话会议系统、综合显示系统、决策指挥终端、设备控制终端和网络接口。 ( 8)现场指挥系统配置通信指挥车、远程指挥终端、视频采集传送设备、无线通信设备、移动办公设备等。 ( 9)县(市)分中心系统配置急救调度台(包括受理调度平台、地理信息平台和综合信息平台),分中心管理终端、数据专线、路由器、网络终端、数字录音、 IP 电话、模拟电话、无线电台、不间断电源( UPS )、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包含城市分中心系统的管理软件)。 ( 10)社会联动接口系统配置路由器、数据专线、中间件和通信协议 , 七 、 信息处置平台配置 以政府专网、电信虚拟专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