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吨a汽车尾气催化剂(caty17)建设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措施,不满足消防急救要求。 3) 易制毒化学品 的危险分析 硫酸属第三类易制毒化学品, 它的生产和经营受到政府有关管理部门的监控,必须按照有关易制毒品的要求办理采购手续。 22 电气、仪表 1) 电气火灾与触电伤害: 电气设备线路发生火灾,主要是由于设备线路的短路、过载 、绝缘破损 或接触电阻过大等原因,产生电火花、电弧或引起电线、电缆过热,从而造成火灾。 配电设施 运行、维护不当可发生电气设备事故,而所有带电设备若绝缘不良、无可靠的电气接地或接零保护措施、违反电气作业安全规程等,可造成人员的触电危险。 2) 雷电危害 : 生产 厂房 和 仓库 为第 三 类防雷建 筑物。 X 阳地区全年雷暴日 35 天左右,若建、构筑物无有效防雷措施,可导致雷电击危害,引起火灾、人身伤亡事故。 3)仪表控制: 生产装置的 温 度、压力、流量检测 仪表失灵,可造成物料的温度、压力的不正常,从而引发安全事故。 项目中使用 硫酸、液碱等 为腐蚀性物质,对现场电气、仪表的腐蚀尤为严重,会直接导致电气、仪表故障,生产失控,引发事故。 配套和辅助工程设施 给排水 1)供水 ( 1)生产装置若冷却供水中断或水压水量不足,致使生产装置如反应釜冷凝 器内的热量无法移出。 ( 2)供水水质达不到指标要求,造成冷凝器 、管道内壁等部位结垢、堵塞,影响传热效果。 ( 3)消防用水供水不可靠情况下,一旦发生火灾,无法及时以大量水冷却,可造成火灾的蔓延、扩大。 23 ( 4)当物料喷溅于人体上,如人体部位受到腐蚀品、毒物玷污,应以大量清水立即冲洗,在没有冲洗水情况下,将延误现场急救时机。 项目单位的给水系统经试生产运行考核能满足生产需要,消防给水系统经消防部门验收合格。 在日后的正常运行过程中,应加强对给水系统的维护和管理,否则上述固有的危险有害因素可造成事故后果。 2)排水 ( 1)洪涝:生产企业 存在 固有的危险特征,一旦发生洪涝灾害,将构 成严重的安全威胁。 2)废水及废水处理区: 项目单位的排水系统及废水处理系统经资质单位设计、施工,在生产 车间、 仓库 设置 安全 报警装置,可有效地防范危险。 供配电 1) 失电的危险性 生产装置采用间歇性生产工艺,生产用电供电负荷等级 三级。 生产装置运行过程中供电中断可能造成生产混乱,严重时可能造成生产安全事故, 如反应釜停止搅拌等。 供电中断将影响事故紧急状态 下的消防应急安全需要。 2) 电气火灾与触电伤害 电气 设备 线路发生火灾,主要是由于 设备 线路的短路、过载或接触电阻过大等原因,产生电火花、电弧或引起电线、电 缆过热,从而造成火灾。 电气设备线路或电气作业过程违反电气安全规程要求 ,带电设备绝缘不良、电气接地保护措施不可靠,都 有可能造成人员触电事故。 在检修工作时,可因安全组织措施和安全技术措施不完备而造成人员触电事故。 输配电系统的电压较高,如防护设施缺陷或违反电气安全操作规程,则有触电的可能和危险。 电气设备带负荷拉闸,违反操作规程,可造成电弧烧伤的事故。 24 供热 系统 蒸汽管道 ,未定期检测合格使用,操作不当,高温蒸汽对人员有烫伤的危险。 供气 系统 空压机 的储气罐属压力容器,若不定期检测,储罐质量不合 格或 制气 系统的压力超过储罐的压力,容易因罐体缺陷造成容器爆炸事故。 其它危险有害因素 1)开、停车及检修作业是化工生产过程事故易发多发环节,大多是由于作业前准备工作不充分、未进行系统性检查合格、违反作业程序、违章指挥、违章作业所致,应予以高度重视。 生产设备、容器、管线的检修作业过程中,尤其是动火作业、 设备检修作业、 受限空间作业,若违反安全操作规程,未采取隔离、清洗、置换、通风、检测、监护等安全措施,常常容易发生 腐蚀、化学灼伤 事故。 2)机械伤害危险性 机械伤害是指机械设备运动(或静止)部件、工 具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割、刺等伤害。 项目中的 压滤 机、 各类机泵、搅拌装置等转动机械设备,传动部位安全防护设施缺失,或者缺乏必要的检修、维护和保养,易导致机械伤害的发生;操作人员若不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违章作业或粗心大意、误操作等,均易引起机械设备运动部件打击人体造成伤害。 3)化学灼伤危险性 项目中存在大量的化学腐蚀品,如果操作人员没有正确佩戴劳动防护用品、违反操作规程,或者物料发生泄漏,溅洒在皮肤上,特别是眼睛里,可 25 造成操作人员的化学灼伤。 项目单位为从业人员配备了劳动防护用品 以 及 车间安装洗眼器 等卫生设施,能有效地防范和减轻人员化学灼伤危害后果。 4)车辆伤害危险性 汽车在厂区运输过程中,若管理不严或人为失误,容易造成装卸、搬运人员和厂区员工的伤亡事故;运输车辆驾驶人员如果不遵守厂内运输交通规则、疲劳驾驶、超速、制动及信号失灵等,可造成人员和财产损失。 5) 高处坠落危险分析 项目中的操作平台 、梯台 等作业或检修部位高度均超过 2m,项目单位在危险部位均按规范要求设置了护栏。 在正常生产过程、检查、维修、开停车及调试时,可能由于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或思想麻痹而发生高处坠落事故。 6)噪声危害 主要 存在 机械噪声、空气动力性噪声等。 项目中使用的 空压机、制氮机、冷冻机、 各类机泵、真空泵 等 是噪声源,从业人员长期处于这些噪声环境中,会使听觉功能受损。 具体表现在听觉功能敏感度下降,严重的甚至会造成耳聋或神经衰弱,心血管病及消化系统疾病。 26 4 评价单元及评价方法 评价单元 根据 XXX有限 公司 建设项目的前述概况内容,涉及的主要危险化学品,以及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的分析结果,该建设项目的评价单元划分结果及其理由为 : 1)建设项目外部安全条件单元 依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应对建设 项目所处位置的周边环境适应性、是否符合安全条件进行分析评价。 2)建设项目总平面布置及建、构筑物单元 依据安全生产规范标准,应分析评价建设项目总平面布置是否符合安全生产要求;建、构筑物是否符合有关规范、标准的要求。 3)主要生产装置、设施单元 根据项目产品生产工艺过程及物料储运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应定性、定量评价产品生产单元和储存单元的危险、有害程度。 对产品工艺、设备、装置及相关设施的安全生产条件应进行符合性评价。 4)配套和辅助工程单元 对建设项目涉及的相关公用工程设施,应在前述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分析 的基础上,分析评价相关配套和辅助工程设施能否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 5)应急救援单元 对建设项目单位的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可操作性、有效性及其备案、演练等应进行分析评价。 6)安全管理及从业人员条件单元 对建设项目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人员配备,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等方面应进行符合性分析评价;对从业人员应对照省、市有关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从业人员的基本条件进行分析评价。 评价方法 根据以上评价单元的划分,采用下述国际、国内通行的安全评价方法并 27 阐述其选择理由;各评价方法简介详见本 报告附件评价过程中相关内容。 1)安全检查表法 该建设项目评价为安全设施竣工验收评价,因此主要采用以安全检查表的方法进行符合性的评价。 2)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LEC 法) 对建设项目生产装置、设施的各子单元的岗位操作危险性,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3)职业卫生评价法 对建设项目生产装置、储存设施所涉及的危害物质进行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分级评价。 28 5 危险、有害程度的定性、定量分析评价 固有危险程度的分析 项目中 具有爆炸性、可燃性、毒性、腐蚀性 化学品的相关参数 序号 名称 主危险类别 数量 t 浓度 规格 状态 主要所在 部位 温度 ℃ 压力 Mpa 1 硫酸 强腐蚀性 2 8% 液态 配制 釜 70 常压 50 储槽 常温 常压 2 液碱 强腐蚀性 1 30% 液 态 转化釜 130 常压 40 储槽 常温 常压 评价单元中危险化学品的固有危险程度 1) 爆炸性化学品 本项目中不存在危险化学品分类( 主、次危险性类别 )中的爆炸性化学品。 2) 易燃 、可燃 性化学品 本项目中不存在危险化学品分类(主、次危险性类别)中的 易燃、可燃性化学品。 3) 毒性化学品 本项目中 不存在危险化学品分类(主、次危险性类别)中的 毒性化学品。 4) 腐蚀性化学品 本项目中属于危险化学品分类(类别以及次要危险性)中的腐蚀性化学品品种主要有:硫酸、液碱,其质量和浓度计算结果为: 序号 化学品名称 存在部位 存在数量 kg 浓度 备注 1 硫酸 配制釜 2 8% 储槽 50 2 液碱 转化釜 1 30% 储槽 40 建设项目作业场所的固有危险程度 ( 1)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 通过对建设项目产品生产过程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可知,在评价的 24 29 项作业中, 属于 “显著危险” 作业的有 4 项, 占总数的 %; 属于 “比较危险” 作业的有 14 项, 占总数的 %; 属于 “稍有危险”作业的有 6项, 占总数的 25%。 具体分析见附件。 ( 2) 职业卫生评价法 本建设项目所涉及的危险化学品中 硫酸、液碱 作为生产性毒物列入《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化工行业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的标准,硫酸属于 Ⅲ 级中度危害物质 ;液碱属于 Ⅳ级轻度危害物质。 具体分析见附件。 风险程度的分析 危险化学品泄漏的可能性 1)泄漏 项目单位各 装置 、设施 中的设备、容器、泵机 、阀门、管道系统 (包括法兰、垫片、管件等 )、仪表 (液位计等 )都有可能发生泄漏, 各种形式的泄漏(包括喷射式泄漏、渗漏式泄漏或满溢泄出)的常见原因有: ( 1) 设备、管道 系统 的材质、安装或检修质量是泄漏的直接原因。 如设备、管道的焊接质量、阀门、法兰、垫片、螺纹连接的质量都会直接影响生产装置在运行中是否产生泄漏; ( 2) 生产过程中由于工艺参数控制不当造成超温、超压或者温度、压力频繁、大幅度地变化,容易引起泄漏。 如反复开、停工 等 ; ( 3) 设备密封的损坏。 如设备密封面磨损, 反应釜 封头盖密封圈损坏,液位计损坏等; ( 4) 操作失误导致物料放空、跑损泄漏。 ( 5) 设备、管道、管件、阀门等因腐蚀穿孔而导致物料泄漏。 ( 6) 投料、出料过程物料溢出、无组织挥发排放。 2)泄漏的形式与后果 30 泄漏一旦出现,其后果不单与化学品的数量、反应性、毒性有关,而且与泄漏化学品的相态、压力、温度等状态有关。 这些状态可能多种不同的结合。 泄漏化学品的物性不同,其泄漏后果也不同,本项目中主要存在 腐蚀化学品 的泄漏。 项目中的 腐蚀化学品( 硫酸、液碱 等)泄漏后可造成设备腐蚀、人员中毒及化学灼伤。 泄漏量的多少是决定泄漏后果严重程度的主要因素,而泄漏量主要与泄漏 面积和持续时间等因素有关。 危险化学品泄漏后具备火灾爆炸事故的条件及需要的时间 1)危险化学品泄漏后具备火灾爆炸事故的条件 发生火灾、爆炸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助燃物、点火源。 空气中含大量的助燃气体氧,因此,生产工艺过程中只要存在可燃物,尤其是可燃易燃物与空气形成的爆炸性混合物,在有点火源(或高温等,指点火能量)的条件下就可以引起 火灾 或爆炸。 ( 1) 具备火灾事故的条件 ①存在助燃物。 ②存在点火源。 可能存在的火源有: 使用 火柴、 打火机、吸烟、燃烧废物,会产生明火;设备维护检修过程电焊、割枪可产生明火;电气线路着火、机动车辆排烟尾气火星等等都是明火的来源。 明火产生是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 明火的产生主要与管理因素有关。 配电箱、电机、开关、照明、仪表等等在防爆区域中电器设备 (包括拆装 31 后) 的防爆等级 不够 、电气设备老化、电气线路破损短路、过载、电气设备接地未定期检测合格,以及操作人员误操作等均可产生电气火花、电弧。 电阻率大的可燃、易燃液体、气体在输送和搅拌过程中会因摩擦产生静电,如果防静电措施不当,会在设备、管道上积聚静电荷,形成电位差而放电, 产生静电火花,当点火能超过最小点火能时就会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另外,进入作业场所的作业人员如未穿防静电服、鞋时,化纤织物衣服相互摩擦也能积聚静电产生静电火花。 在雷雨天气易发生雷击, 巨大的雷电电流流过导体,产生大量热能 ,架空的电线和金属设备表面,有可能因雷电感应而产生较强的感应电荷,出现瞬时较高的电位差,可产生雷电感应火花。 建(构)筑物防雷措施不当或防雷设施未定期检测合格而失去效能,在雷雨天气里可能因雷电产生的火花而引起火灾事故。 、摩擦产生撞击火花 使用铁质工具在易燃易爆场所 开启铁桶或敲击设备,生产中所用传动设备润滑或冷却不良,就有可能因摩擦发热而产生火花,造成可燃物质的燃烧或爆炸。 外部散发进入的火种、飞火等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