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木质素突变株b743生物学特性分析(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质量; 106— 样品质量单位由 g换算成 μg的倍数; 图 1, 葡萄糖标准曲线 , Glucose curve of starch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本实验通过紫外吸收法 [7]。 蛋白质溶液在 280nm的光吸收值与肽键含量成正比。 核酸对紫外也有吸收,但其最大吸收 峰在 260nm波长处,故可通过校正加以消除。 称取烘干、粉碎的高粱种子 ,放入研钵中,加入 30%NaOH溶液及少量石英砂研磨 2min,再加入 60%碱性乙醇溶液研磨 5min。 然后用 60%碱性乙醇溶液将研磨好的样品全部转入 25mL容量瓶中定容。 摇匀后静置片刻,再取部分提取液离心10min(3500r∕min)。 吸取离心后的上清液 25mL容量瓶中,用 60%碱性乙醇溶液定容,摇匀后即可用于测定。 取适量稀释后蛋白质提取液,在紫外光分光光度计上, 以 1 cm光径的石英比色 杯 分别 在 280nm和 260nm波长条件下( 空白对照为 样品提取液)测定其光吸收值,然后根据所测得的光吸收值,代入公式计算出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 样品中的蛋白质浓度 (mg/mL)=A260 样品中蛋白质含量 (%)=(A260)稀释倍数 100/1000 式中: ; A280为蛋白质提取液在 280nm波长处的吸光度值; A260 5 为蛋白质提取液在 260nm波长处的吸光度值; 100/1000为蛋白质浓度换成成百分数。 种子蛋 白质组分的分析 利用不同性质的蛋白溶解在不同的提取液中,再通过紫外吸收法测定各类蛋白含量[7]。 清蛋白的提取 [7] 取 1g烘干的高粱种子,研磨成细分,放入 25mL具塞磨口三角烧瓶,加 10mL蒸馏水放入 THZC恒温振荡器提取 2h后静置 , 4000r/min,取其上清液,将残渣合并于原三角瓶中, 再 分别用 50mL和 30mL蒸馏水重复振荡 后 离心,合并上清液, 合并 剩余残渣于原三角瓶中。 球蛋白的提取 [7] 在三角瓶中,加 100mL ,放于 THZC恒温振荡器上振荡提取 2h后静置 , 4000r/min,取其上清液,残渣合并于原三角瓶中,在分别用50mL和 30mL ,合并上清液, 合并 剩余残渣于原三角瓶中。 醇蛋白的提取 [7] 在三角瓶中,加 100mL 70%乙醇溶液,放于 THZC恒温振荡器上振荡提取 2h后静置 , 4000r/min,取其上清液, 残渣合并于原三角瓶中,在分别用 50mL和 30mL 70%乙醇重复振荡提取离心,合并上清液, 合并 剩余残渣于原三角瓶中。 谷蛋白的提取 [7]在三角瓶中,加 100mL 70%乙醇溶液,放于 THZC恒温振荡器上振荡提取 2h后静置 , 4000r/min,取其上清液, 合并 残渣于原三角瓶中,在分别用 50mL和 30mL ,合并上清液。 用蒸馏水 将上述四组离心后的上清液定容至 250mL,用各自 提取液作对照 用 TU1810紫外可见光光度计 ,分别在 280nm和 260nm波长 下测定其吸收值。 按下面公式计算样品中蛋白质浓度 : 样品中的蛋白质浓度 (mg/mL)=A260 样品中蛋白质含量 (%)=(A260)稀释倍数 100/1000 式中: ; A280为蛋白质提取液在 280nm波长处的吸光度值; A260为蛋白质提取液在 260nm波长处的吸光度值; 100/1000为蛋白质浓度换成成百分数。 淀粉含量测定 高氯酸水解 蒽酮比色法 [8]测定淀粉含量。 用乙醇溶液 除去 样品中的可溶性糖,再用高氯酸溶液溶解残留物中的淀粉,使淀粉与其他成分分离,在浓硫酸的作用下, 淀粉与蒽酮反应生成蓝绿色化合物,在 640 nm 波长下测定 吸光度。 试剂配制: 52%高氯酸溶液; 80%乙醇溶液;蒽酮试剂 ( 将 100mL 88%硫酸溶液中,现用现配 ) ;淀粉标准液 ( 将 200mg淀粉倒入 100mL烧杯中,加入 5mL蒸馏水,加入 65 mL52%高氯酸溶液,搅拌溶解,加水定容 至 100mL,浓度 2mg/ mL;取上述标准淀粉溶液 250mL, 即 为 80ug/ mL)。 标准曲线: 取洁净 试管,分别加入 、 、 、 、 、 ug 淀粉标准液,每一个浓度 2个重复,加 蒸馏 水 使 各试管均为 mL, 冰水中冷却 2 min,加入 mL蒽酮 试剂 ,摇匀, 置 冰水中冷却 2 min。 再置 沸水中 水浴 5 min,取出试管, 自然 冷却至室温。 用 mL 蒸馏水按照上述操作作为空白参比,于 640nm 波长下比色,测定各试管溶液的吸光度。 以吸光度为横坐标,淀粉浓度为纵坐标,绘制 标准 曲线,进行曲线拟合。 操作步骤:称取研碎的子粒粉末 10 mL离心管中,其中包括 2个重复, 加 2滴80%乙醇溶液使样品湿润,再加 1 mL 水摇匀,加入 5 mL 热的 80%乙醇溶液 , 摇匀后静置 5min后, 3000r/min离心 5 min, 倾出上清液 . 再用 6mL 80%乙醇溶液重复提取 1次。 向上述残 留物中加入 5 mL水和 6mL 52%高氯酸溶液, 振荡 10 min,以 3000r/min离心 10min,将上清液转入 20 mL 溶量瓶中,残留物再用 7 mL 52%高氯酸溶液提取,合并提取液 , 6 过滤,弃去最初 mL 滤液。 吸取 mL滤液加水定容 25mL溶量瓶中,取上述淀粉提取液 mL在 640 nm 波长下 吸光度。 y = R2 = 01020304050607080900 吸光度 OD浓度(ug/ml) 图 2, 淀粉标准曲线 , Standard curve of starch 叶绿素( Chl)含量测定 本实验采用丙酮提取分光光度法测定 [7]。 称新鲜高 粱叶片,擦净组织表面污物,剪碎(去掉中脉)混匀。 称取 去中脉后 剪碎的新鲜 叶片 , 共三份,在这里仍然是每组浓度下三个重复,并不能缺少对照组,分别放入研钵中,加少量 碳酸钙粉和 石英砂及 23mL80%丙酮研成浆状,再加 80%丙酮 10mL继续研磨至组织变白。 静置 35min。 取 一张 滤纸,置于漏斗中,用丙酮润湿,沿着玻璃棒把提取液倒入漏斗中,过滤到25mL棕色容量瓶中,用少量 80%丙酮冲洗研钵、研棒及残渣数次,最后连同残渣一起倒入漏斗中。 用滴管吸取丙酮,将滤纸上的叶绿体色素全部洗入容量瓶中。 直至滤纸和残渣中 无绿色为止。 最后用丙酮定容至 25mL。 分批提取叶绿素,把叶绿体色素提取液倒入光径 1cm的比色杯内。 以 95%丙酮作对照,用分光光度计测定 665nm和 649nm下的吸光度 [7]。 按下列公式求出叶绿素浓度: Ca= Cb= 叶绿素总浓度 C=Ca+Cb 求得叶绿素总浓度后按下列公式计算叶绿素的含量: 叶绿素含量 (mg/g)=CVN103/W 式中: C为叶绿素浓度 (mg/L); V为提取液体积 (mL); N为稀释倍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