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防爆课程设计-小型硝铵化工厂进行防火防爆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泵站,变电所等设施。 如此,则会加快生产区工业生产中废气的排放,并减少其对办公生活区的影响。 如发生有毒有害气体泄漏,也可避免或减缓对办公生活区的影响。 由于仓储区储存着生产原料以及成品产物,所以为了便于储存、运输,防止有毒物质的泄露对生活区产生影响,则将仓储区放置在生活区的下风向即东北部。 火灾危险类别的确定 硝铵及生产原料的理化性质简介1. 硝铵分子式 NH4NO3 无色油状液体,有毒。 稍有带甜气味。 ,折白色结晶粉末,溶于水,加热160℃以上放热分解,加热至400℃爆炸,强氧化剂。 遇可燃物着火时,能助长火势。 与可燃物粉末混合能发生激烈反应而爆炸。 受强烈震动也会起爆。 急剧加热时可发生爆炸。 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如硫、磷或金属粉末等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此外,与有机物、可燃物、氯离子、铜、锌、铝等接触时能发生爆炸或燃烧,遇雷汞起爆炸。 因此,在硝铵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要求密闭操作,加强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聚乙烯防毒服,戴橡胶手套。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远离易燃、可燃物。 避免产生粉尘。 避免与还原剂、酸类、活性金属粉末接触。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应与易(可)燃物、还原剂、酸类、活性金属粉末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禁止震动、撞击和摩擦。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类氧化剂;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硝铵的火灾危险性分类为甲类。 氨气常态为气态,属于易燃易爆气体,与空气混合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经过实验,液氨常用理化常数:比重:(79℃);熔点:℃;沸点;℃;自燃点;651℃;爆炸极限:℃~%,最易引燃浓度:17%;蒸气密度:(空气=1);蒸汽压力:℃,;℃,;℃,;℃,;遇火星会引起燃烧爆炸,有油类存在时,更增加燃烧危险;有毒,液态接触到皮肤可造成灼伤和冻伤等。 因此,存储时严加密闭,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碱类接触,远离火种、热源,避免光照,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 应与氧化剂、酸类、碱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库房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 可用钢瓶储存。 爆炸极限为15%~28%。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 类有毒气体。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氨气的火灾危险性分类为乙类。 2. 浓硝酸分子式为HNO3,纯硝酸是无色液体强氧化剂,助燃品,℃,℃,与空气混合可形成爆炸混合气。 浓硝酸一般带有微黄色。 发烟硝酸是红褐色液体,在空气中猛烈发烟并吸收水分。 浓硝酸在长期储存后(尤其是在光线照射下)会分解释放出二氧化氮。 硝酸的危险性在于:能与多种物质如金属粉末、电石、松节油等猛烈反应,发生爆炸。 与可燃物、还原剂和有机物如木屑、棉花、稻草或废砂头等接触,引起燃烧,并散发出剧毒的棕色烟雾。 与硝酸蒸气接触有很大的危险。 因此,存储应注意库房通风低温干燥。 与H发孔剂、碱类、氰化物、可燃、易燃物分开存放,切勿与易燃物,易爆物及氨气共储或拼车运输。 此外,运输时要求用铅槽车输送98%浓硝酸。 运输过程中要避免撞击,避光,保持常温,避免过高。 车后要用铁链接地。 搬运时要注意个体防护,禁止皮肤直接接触,作业操作时应带耐酸碱手套,口罩,以及其他劳保用品.《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类酸性腐蚀品。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浓硝酸的火灾危险性分类为乙类。 生产工艺火灾危险分类根据《建筑防火设计规范》,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见附录中表A1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划分)可知,浓硝酸稀释、氨化中和属于甲类生产;硝铵,硝酸与氨的混合液在解吸塔和洗涤器进行氨的回收属于甲类生产;硝铵溶液的一段蒸发属于也甲类生产,浓硝铵溶液的造粒,包装都属于甲类生产。 具体理由如下:(1) 在《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中规定, 类氧化剂,其火灾危险性分类为甲类; 类有毒气体,其火灾危险性分类为乙类; 类酸性腐蚀品,其浓硝酸的火灾危险性分类为甲类。 (2) 由于从稀释到中和反应、洗涤回收再到一段蒸发,生产车间和反应装置中都有硝酸,硝铵等甲类类物质,而氨气属于一类危险物质。 但为了提高安全性能,把以上过程火灾危险性提高到甲类。 (3) 鉴于喷淋造粒和包装过程只有硝铵大量存在,硝铵的火灾危险性为甲类,故喷淋造粒和包装过程的火灾危险性被确定为甲类。 存储区火灾危险分类根据《建筑防火设计规范》 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见附录Ⅰ中表A2贮存物品火灾危险性划分),将各原料、成品储罐、储库的火灾危险性为:硝铵,℃,沸点210℃(分解),属于火灾危险性甲类,则硝铵库的火灾危险性为甲类;氨气,比重:(79℃);熔点:℃;沸点;℃;自燃点;651℃;爆炸极限:℃~%,最易引燃浓度:17%,属于易燃易爆气体,与空气混合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火星会引起燃烧爆炸,有油类存在时,更增加燃烧危险,氨气库的火灾危险性为乙类。 浓硝酸,硝酸是液体强氧化剂,助燃品,℃,℃,与空气混合可形成爆炸混合气。 能与多种物质如金属粉末、电石、松节油等猛烈反应,发生爆炸。 与可燃物、还原剂和有机物如木屑、棉花、稻草或废砂头等接触,引起燃烧,并散发出剧毒的棕色烟雾。 与硝酸蒸气接触有爆炸的危险,浓硝酸的火灾危险性分类为乙类。 煤的火灾危险性属于乙类。 耐火等级的确定 生产区根据生产区厂房的火灾危险类别,依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见附录中表A3厂房的耐火等级及厂房面积)确定各厂房的耐火等级及厂房面积。 本次设计厂房全为单层厂房,1至5号生产车间火灾危险类别都为甲类,选择耐火等级为一级 ,其中1至3号生产车间厂房面积均为2400㎡,4号和5号生产车间占地面积为1600㎡。 6号液氨泵室的火灾危险类别为乙类,7号硝铵泵室的火灾危险类别为甲类,选择耐火等级均为一级,两个泵室均为单层结构,厂房面积为200㎡ 储存区根据库房的火灾危险类别,依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见附录Ⅰ中表A4库房的耐火等级、层数和占地面积)库房的耐火等级,可以确定储存区仓库、产品车间的层数和面积。 原料和成品储库均为单层,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独立建造的硝酸铵仓库、电石仓库、聚乙烯等高分子制品仓库、尿素仓库、配煤仓库、造纸厂的独立成品仓库以及车站、码头、机场内的中转仓库,当建筑的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时。 本场所有储库均为单层仓库,其中储库3火灾危险类别为甲类,耐火等级为一级,面积为500㎡;储库2耐火等级一级,火灾危险类别为乙类,面积为1200㎡。 储库11存放燃料煤火灾危险性为乙类,耐火等级二级,占地面积1600㎡。 生活区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生活区的建筑可以依据民用建筑确定耐火等级和面积(见附录一中表A5民用建筑确定耐火等级和面积)。 本厂生活区内的所有建筑确定耐火等级均为三级,面积分别为食堂—700㎡、办公楼办公楼2—600㎡、浴池—600㎡、技术安全科—500㎡、礼堂—700㎡、医院—500㎡、员工娱乐中心—1600㎡、宿舍3—400㎡、配电站和污水站—225㎡、锅炉房和水泵站—100㎡、消防水池—400㎡。 其他设施区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对其他设施的耐火等级及面积进行设计。 其中锅炉房应为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但每小时锅炉的总蒸发量不超过4t的燃煤锅炉房可采用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 因此,设计本化工厂锅炉房为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面积为100㎡;由于消防水池不是是露天的,所以不考虑耐火等级,面积为400㎡;水泵站、配电站、污水处理站为耐火等级均为二级,面积分别为100㎡、225㎡、225㎡。 综上所述,化工厂内各建筑物的火灾危险类别、耐火等级、层数、。 化工厂内各个建筑物的火灾危险类别、耐火等级、层数、面积项目编号建筑物名称火灾危耐火层数面积(m2)类别险类别等级 1生产车间1甲类一级单层2400生2生产车间2甲类一级单层2400产3生产车间3甲类一级单层2400区4生产车间4甲类一级单层1600 5生产车间5甲类一级单层1600 6泵室6甲类一级单层200 7泵室7甲类一级单层200存8储罐1乙类一级单层体积12560储9储罐2乙类一级单层体积12560区10储库3甲类一级单层500 11储库4乙类三级单层1200 12食堂 三级二层700生13礼堂 三级三层700 14办公楼1 三级四层600活15办公楼2 三级三层600 17医院 三级二层500 18技术安全科 三级二层500 19娱乐中心 三级二层900 20宿舍1 三级三层400 21宿舍2 三级三层400 22宿舍3 三级三层400 23变、配电站 二级单层225附属24污水站 二级单层225设备25锅炉房 二级单层100区26水泵站 二级单层100 27消防水池 单层体积400 防火间距 防火间距设计原则本次设计中各建、构筑物之间防火间距的设计是以《建筑设计设计防火规范》、配电站与建筑物、储罐、堆场的防火间距为最低标准,以本次设计各建构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的设计主要根据《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 主要标准进行确定。 对硝铵厂各建、构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进行确定,并且只考虑邻近建、构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 本厂重点防火区域为生产区和储存区,根据生产车间、仓库、储罐等的火灾危险类别,对防火间距进行设定。 生产区内生产车间的火灾危险类别为甲类、乙类,储库和储罐的火灾危险类别包括甲类和乙类。 因此,根据标准可知,甲类车间、仓库之间的防火间距为30m,甲类与乙类之间的防火间距为25m。 由于工厂所处工业区已实现“七通一平”,因此厂内锅炉房仅为工厂生产所需,水泵站为生产区小型供水泵站,所以将锅炉房和水泵站当作丙类设施。 则其与配电站之间的防火间距应符合丙类设施与全厂重要性设施之间的防火间距,为35m。 防火间距的确定依据以上原则,并且考虑产品生产、储存过程的安全性,工厂整体布局的规范美观,以及便于消防灭火等因素,厂内建、构筑物之间的防火确定见表D1。 根据各建、构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及其面积,综合考虑总体布置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