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阳县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研究(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之间有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这意味着我国股票市场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极其有限的 ,即使有那么一点点 ,也是不利的。 在中国金融中介体发展和股票市场发展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这意味着在现阶段的我国 ,股票市场的发展并不排斥金融中介体的发展。 综合所言, 我国金融中介体的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有显著的、很强的正相关关系。 但我国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的 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不明显。 艾洪德等( 2020)对我国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东部和全国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而中、西部呈负相关的关系,且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 过度开放金融竞争和推动金融的市场化改革,对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可能反而不利。 所以,要优化金融结构,努力提高金融资产增长的质量。 计承江强调要为发挥金融在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杠杆”作用找准均衡点,用金融杠杆推动城乡统筹发展找准着力点,用金融杠杆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找准支撑点,不断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周小川提出 要研究如何利用金融市场(如期货市场)支持农业科技产品开发;二是需要研究如何利用金融市场的定价和风险管理技术,发挥金融市场在资源配置和节能减排中的作用;三是 要研究 借鉴国际碳交易机制,解决城镇化过程中节约耕地、提高土地使用效率与支持农业基础建设资金占补平衡的问题。 1 长阳县金融发展现状 长阳县金融总量指的是长阳县在一定条件 下金融发展所能容纳的金融资产的数量,包括货币资金量、金融机构的 投资总量 、存贷规模 以及 城乡 居民的储蓄能力。 它既反映长阳县金融发展的总体水平,又与其当地 的经济发展程度密切相关。 长阳县金融总量如表。 表 长阳县金融总量情况 单位:亿元 年份 全县存款 全县贷款 全县金融机构的存差 全县居民储蓄存款 5 2020 2020 2020 2020 2020 2020 2020 2020 2020 2020 2020 数据来源: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统计局 全县金融机构的存差 =全县存款 — 全县贷款 存款是长阳县经济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同时也被看做衡量长阳县经济发展 产出成果的价值符号。 贷款资金则被看做衡量长阳县经济投入的价值符号。 从表上可以看出近 十年,全县存款总额持续稳步增长,贷款总额大体呈增长之势。 存款平均增长率为 %,贷款平均增长率为 %,存贷差距持续扩大。 这间接反应出长阳县内的信贷业务不大活跃,金融中介的效率是逐渐下降的,金融支持长阳县经济发展的力度有待提高。 1969 年,戈德史密斯( )提出了金融相关率( FIR)指标,他将其定义为某一时期内金融活动总量与经济活动总量的比值。 但实际使用中,人们常用金融资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 GDP(或国民生产总值 GNP)的比值来表示。 从表 可以看出近几年,长阳县金融和经济 的相关程度有所提高,这与金融资产和地区生产总值的逐步增长相吻合,也与长阳县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的提高相符合。 表 长阳县金融相关率情况 单位:亿元 年份 金融业总资产 地区生产总值 FIR 2020 2020 2020 2020 2020 数据来源: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统计局 用来反映金融中介体总体规模 的金融深度指标( DEPTH)等于全部中介体的流动负债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即 M3/GDP。 由于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统计局里并没有相关数据 M3,所以用 M2代替。 考虑到 M2是时点值, GDP 是时期值,所以将每年末的 M2与上一年末的M2求平均值,再与长阳县当年的 GDP 求比值,得出当年的金融深化程度指标。 从表 6 以发现,近些年长阳县金融深化程度逐年下降,即经济货币化程度逐年下降,这与长阳县金融网点的收缩和金融业从业人员的减少相吻合。 表 长阳县金融深化程度 单位:亿元 年份 M2 地区生产总值 DEPTH 2020 2020 2020 2020 数据来源: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统计局 长阳县银行类 金融组织结构主要是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和邮政储蓄。 国有商业银行中,中国银行设有 1个营业网点,农业银行设有 4个营业网点,工商银行设有 2个营业网点,建设银行设有 2个营业网点;政策性银行中的农业发展银行设有 1个营 业网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中的农村信用合作社设有 19 个营业网点;邮政储蓄设有 9个营业网点。 此外,还有 非银行类金融机构 : 中国人寿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公司、 华泰 联合证券客户交易资金托管行和 长江证券客户交易结算资金托管行。 从表 可以看出长阳县金融机构网点数和金融业从业人员大体上是逐渐缩减的。 目前,金融网点数为 39个,从业人员为 556人。 表 长阳县金融机构网点和从业人员情况 单位:个、人 年份 金融网点 从业人员 2020 42 591 2020 42 586 2020 42 580 2020 42 579 2020 41 571 2020 41 571 2020 41 568 2020 40 566 2020 39 561 2020 39 559 2020 39 556 数据来源: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统计局 从表 、 和 可大致得知,农村信用合作社是长阳县金融发展的主力军,其存贷款额的市场份额均占全县存贷款额的三分之一以上,为长阳县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资金,发挥了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的作用;服务农业的中国农业银行受商业化经营目标的影响,贷款力 7 度小,对长阳县农业发展 的支持力度有待加强;农业发展银行是长阳县唯一的政策性银行,弥补了长阳县金融市场机制的缺陷,有健全和优化金融体系的功能,但由于经营范围和筹资渠道的狭窄单一,其对长阳县经济发展的贡献非常有限,贷款规模仅 2亿元左右;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虽然对长阳县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其自身的经营规模和能力尚显薄弱,需要提升竞争力;由于国有商业银行撤销了乡镇一级的营业网点,邮政储蓄银行得以大量吸收存款,但其“只存不贷”,使得长阳县大量的金融资产外流,严重阻碍了长阳县金融资产的优化配置,十分不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 表 主要金融机构及全县存款额 单位:亿元 年份 中行 农行 工行 建行 农发行 农信社 邮储 全县 2020 — 2020 2020 表 主要金融机构及全县贷款额 单位:亿元 年份 中行 农行 工行 建行 农发行 农信社 邮储 全县 2020 — 2020 2020 表 主要金融机构存贷款额占全县存贷款额的比重 年份 中行 农行 工行 建行 农发行 农信社 邮储 存款 贷款 存款 贷款 存款 贷款 存款 贷款 存款 贷款 存款 贷款 存款 贷款 2020 5% 4% 17% 9% 6% 3% 15% 38% — — 31% 36% 17% 1% 2020 6% 5% 15% 10% 6% 6% 14% 40% 1% 7% 32% 32% 18% 1% 2020 5% 3% 13% 7% 7% 7% 15% 41% 1% 7% 34% 34% 19% 1% 数据来源: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统计局 2 长阳县经济发展金融支持 度评价 与问题 长阳县金融对于当地经济发展的贡献主要是通过三个方面体现的 : 第一是对促进长阳县经济发展或促进长阳县经济总量方面的直 接贡献;第二是对促进要素投入量 方面的贡献 ;第三 是对促进要 素生产率 方面的贡献。 通过研究金融在这三个方面的贡献, 可以直观地认识 8 到长阳县金融对于长阳县经济发展的作用和影响,理解金融 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金融在经济总量方面的支持度 现代经济中,最主要的经济总量指标是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 根据国家统计局国统字「 2020」 14 号文件关于三次产业划分的规定,金融业是属于第三产业 — 服务业。 在1965— 1993年间,全世界范围内第三产业产值占 GDP的比重从 52%上升到 62%,与此同时,发达国家第三产业产 值占 GDP的比重达到 60%,而发展中国家平均接近 40%,所以第三产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高低从一个方面反映了这个国家的发达程度,即第三产业产值比重提高的过程也就是一个国家由不发达向发达转化的过程。 在第三产业中,发达国家的金融保险业所占的比重不断提高,上个世纪 70— 80 年代就已经达到 30%,而且这种增长的趋势在不断上升,所以用金融业产值占 GDP的比重能衡量金融对国民经济的贡献 [2],那么长阳县金融对于经济的最直接的贡献就用长阳县金融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来衡量 (见表)。 经过计算可得,长阳县金融 业产值直接对长阳县经济总量的贡献为 %。 排除统计误差,也可以说明长阳县金融业的发展确实能够促进当地经济增长。 表 金融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 单位:亿元 年份 金融业产值 地区生产总值 金融业产值占地区 生产总值的比重 2020 2020 2020 2020 2020 2020 2020 年均增长 数据来源: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统计局 金融在要素投入方面的支持度 在要素投入量的增长中,劳动的增长取决于人口增长和劳动力的增长,资本的增长取决于储蓄的增长。 就资本投入来说,储蓄是投入增长的唯一来源。 在国民收入分解为消费和储蓄的过程中,二者的比例关系有它内在的决定因素,但消费总是有最低的基本消费和一定程度的可能消费,储蓄也总是会有必不可少的基本储蓄和一定程度的可能储蓄。 也就是说,在既定的国民 收入水平下,消费与储蓄之间总是存在着一个弹性区间。 弹性区间的存在使真实的消费一储蓄比例可能因许多因素 而改变。 金融的存在和发展促使这个弹性区间被更大份额的储蓄所挤占, 这主要是由于以下二个原因:一是金融的发展使储蓄转变为未来消费变得非 9 常容易,如货币储蓄显然比实物储蓄更为方便。 二是利息的存在使储蓄能够带来增值,从而为将来更多的消费创造条件。 虽然金融发展 (如提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