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鸡西矿业集团平岗煤矿18mta新井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 54 附录Ⅰ ....................................................................................................................... 55 附录Ⅱ ....................................................................................................................... 59 V 绪 论 煤炭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的主要能源。 我国解放以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煤矿生产 、 建设及其发展。 颁发 了一系列有关的方针政策。 要求矿井设计必须从实际出发,深入现场调查研究,加强同生产,科研,施工和制造等单位协作配合。 结合我国的国情,吸取和运用国外的先进经验, 使 设计作到切合实际,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实用。 在设计中要注意矿山的环境保护,合理的使 用土地。 不占或少占农田。 我国正在进行工程设计的改革,改革的目的是调动广大设计人员的积极性,做出技术水平高,经济效益好的现代化水平的设计。 相信不久将会创造出 更加符合我国国情,具有 美国 独特风格的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 平岗矿 为 新井设计,本矿井有 25 33 35 三个煤层,分为 2个水平。 煤层总厚 米,本矿井服务年限 61 年,九个采区。 井田东西走向长平均 ,南北倾向 ,采煤工艺为综采,走向长壁采煤法。 1 第 1 章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井田概况 交 通位置 本区位于黑龙江省鸡东县的哈达、 平岗 两镇之间。 其地理坐标在北纬43186。 21′,东经 121186。 20′。 勘探区内公路四通八达 ,南部有林口至密山铁路线 ,国家级公路方虎线。 通往 平岗 矿有铁路专用线 ,距牡密线的东海站,哈达河站约 10Km,公路可通鸡西,密山,交通较为方便。 地形 地势 平岗 煤矿地处完达山与老爷岭结合部 ,地表为丘陵地带。 西部玄武岩覆盖 ,地势稍高 ,往东地势渐平 ,多为农田。 地面最大高差约 110m。 气象 地震 本区处中温带湿润区 ,属大陆性多风气候 , 区内由 11 月至翌年 4 月为冻结期,冻 结深度为 至 ,最高气温在零上 27℃ 至 31℃ ,最低气温在29℃ 至 34℃ ,有两条季节性小溪由北向南流过 ,夏季有水,冬季干涸,夏季地表水通过这两条小河排泄向南汇入穆棱河。 汛期常发生在每年的七、八月份。 年平均降水量 ,季内最大降水量。 唯哈达河在六五年八月十日,连续几天暴雨后,洪水位置骤然上升,溢出河床。 淹没了井田内标高 183~ 184m 以下的田地,是解放后最大一次洪水泛滥。 虽本区地处地震多发带,有感地震亦有过记载,但未矿井生产造成影响。 水源及电源 平岗 矿区水源来 自开采地下水,能够满足生产与生活需要。 生产与生活用电均来自鸡西市供电局。 2 滴道矿城子河矿正阳矿杏花矿东海矿通密山鸡东通密山鸡西鸡西矿务局张新矿二道河子矿小恒山矿恒山矿水源地通桦木林场石墨矿柳毛矿至牡丹江滴道至林口交通位置图比例尺 1:6 00 00 0 图 11 平岗矿交通位置图 地质特征 矿区内的地层情况 平岗 矿区位于鸡西盆地北部条带东端,基底是元古界麻山群,含煤地层为中生界上侏罗统鸡西群,包括滴道组,城子河组和穆棱组,勘探区地层层序表如表 11。 3 表 11 勘探区地层层序表 界 系 统 群 组 接触关系 地层厚度m 新生界 第四系 全 新 统Q4 冲积层 Q4 整和 整和 — 假整和 整和 — 假整和 整和 整和 120 第三系 上 新 统N2 玄武岩 223。 040 中生界 侏罗纪 上统 J3 鸡西群 穆棱组 J3m 6 城 子 河组J3ch 660740 滴道组 J3a 0130 元古界 麻山群 Ptms 变质岩系 0150 地质构造 鸡西煤盆地的古构造轮廓受近于南北向压应力的影响,大体上可分为二组:一是位于盆地中央的平阳 — 麻山古背斜,在古背斜轴部发育一条逆冲断裂称平 — 麻断裂,将鸡西煤盆地的基底分成了中间凸起,走向近东西的南北两个凹陷盆地。 二是走向 近北东或北西方向的剪切断裂。 侏罗纪晚期,含煤地层形成。 沉积前的古构造以及后来的燕山运动都对汗煤地层起了一定的控制作用。 在煤田形成之后,南北向压力进一步加强,使东西向褶皱和北东、北西断裂进一步发展,形成了煤田的今日构造形态。 平岗 矿区位于鸡西煤盆地北部条带的东端,地层走向近东西、倾向南、单斜。 地层倾角 8176。 ~ 25176。 之间。 矿区所涉及的断层分述如下: 4 F31:为勘探区北部边界断层,发育规模较大,延展长度在 5Km 以上,为较大的枢纽断层,其转动枢纽处在 5 剖面线附近,西部是是逆掩短断层,东部为正断层,走向 NE55176。 — 105176。 近东西弧形,向北倾斜,倾角 50176。 ~ 75176。 ,落差由转动枢纽处向东西两侧逐步加大,在 0~ 210m 之间, 1 线 — 11 线 11条剖面控制,程度可靠。 F1:位于 西部,走向 NE20176。 ,倾向 NW390176。 ,倾角 80176。 ,落差 420~ 450m。 正断层,属推断断层。 F2:为偏西部 断层,走向 NE15176。 , 倾向 NW285176。 ,倾角 55176。 ,落差 100~220m,逆断层。 程度基本可靠。 F3:为偏 东部边界断层,走向 NW20176。 ~ NE5176。 ,大致为南北弧形,向东倾斜,倾角 75176。 ,落差约 240m,正断层,延展长度 3 公里以上, 程度基本可靠。 F4:位于东 部,走向 NW15176。 ,倾角 25176。 ,落差在 0~ 5m 之间,逆断层,规模较小,上部尖灭,未在地表出露, 程度基本可靠。 见 断层发育及落差表。 5 表 12 断层发育及落差表 编号 产状 性质 落差( m) 备注 倾向 倾角 F1 NW325176。 NE15176。 60176。 正断层 0210 来源于81 年报告及生产实见 F2 NE70176。 95176。 75176。 正断层 240 资料来源于以往地质报告 F3 NE15176。 75176。 正断层 68 资料来源于以往地质报告 F4 NW15176。 25176。 逆断层 0~ 5m 资料来源于以往地质报告 煤层赋存 状况及 可采煤层特征 本区煤层都赋存在穆棱、城子河两个含煤组中,地层总厚度 56m,主要可采煤层发育在城子河组 地层中,本次报告以城子河含煤组为主,根据煤层群发育特点 . 主要可采层: 25 33 35 其它煤层因可采点少 ,连不成块而未参与储量计算。 6 本区城子河组地层,含煤性好,主要可采层总厚 ,煤层最大总厚度 ,地层总厚度 700m,含煤系数 %。 本区煤层发育较稳定,标志层清楚,物性特征明显,煤岩层对比可靠。 可采煤层特征如下 : 25 号煤层:全区发育且稳定,为本区主要可采层,煤层结构复杂,厚度较大,煤质较稳定,肉眼鉴定为半亮 — 半暗型、块状。 本煤层有多层夹矸,多数见煤点为 1~ 3 层夹矸,岩性为煤页岩或页岩,厚度在 ~ 之间。 煤层厚度 , 顶板粉砂岩,平均厚度 ,底板粉砂岩,平均厚度 米,下距 33 号煤层约 100m。 33 号煤层:全区发育稳定,本区主要可采层,浅部较复杂,含多层夹矸,岩性为煤页岩,厚度 ~ ,深部煤层结构较简单,肉眼宏观煤岩型为半亮型、粉、块状。 煤层顶板为粉砂岩或细砂岩,平均厚 度为 ,底板是粉砂岩或中砂岩,平均厚度 ,煤层厚度 ,下距 35号煤层约为 115m。 35 号煤层:全区发育,较稳定,结构单一,宏观煤岩为半亮型、粉状。 煤层厚度。 煤层顶底板为粉细砂岩,顶板平均厚度 ,底板平均厚度。 岩石性质 厚度特征 本区内岩性较细,主要由粉砂岩、细砂岩、粉细互层、中砂层及煤层组成,仅有较少的粗砂岩,含烁砂岩。 煤层和岩层的物性差异均比较明显,各岩层的密度差别较小,γ─γ曲线在各种岩层反应平直煤层异常反应明显,岩石硬度多数为中等硬度的砂岩类。 井田水文地质情况 冲积孔含水层:分布在河流两面岸,成狭长条带状相等距离的由东往西分布排列,宽为 50~ 120m。 含水层厚度一般东薄西厚,其厚度主要决定于河流的大小而异。 西部:哈达河冲积层一般 8~ 14m,富水性强,渗透系数为7 ,单位涌量为。 部分地段由于表土复盖较薄,仅 ~1m,且含水层直接受地面水的补给,因次地下水呈自由水出现。 东部:自长山沟以东厚 ~ ,含水性弱,渗透系数为 ~ ,单位涌量为 ~ ,由 于表土复盖较厚, 2~ ,对降水的补给与渗透起到到控制作用,使地下水呈承压水出现。 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和冲积孔含水层水,水力性质呈潜水状态,对浅部矿井充水造成良好条件。 构造裂隙含水带:埋藏于风化裂隙含水量水带之下,两者为渐变过渡关系,呈承压水,据简易水文,抽水及矿井调查证实,此带含水性弱,岩芯较为完整,在 60m 以上冲洗液消耗不大于,以下则不大于 ,随着深度的增加涌水量则显著减少。 矿井涌水量一般为 m3/h,最大涌水量为。 沼气 煤尘及煤的自燃性 本矿属于瓦斯高突矿井,相对涌出量 ,绝对涌出量为 ,随着开 采深度的延伸,瓦斯赋存条件好涌出量大给矿井的安全生产带来一定的困难。 煤尘爆炸指数为 ,属于有爆炸危险的煤层。 开采煤层均属高沼气煤层,矿井属高沼气等级矿井,属有煤尘爆炸危险煤层,属低硫特低磷不易自燃煤层。 随着今后矿井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瓦斯涌出量也逐步加大,这给矿井生产会带来不利影响,因此,未来矿井通风、瓦斯防治技术措施将需进一步增强。 煤质 牌号及用途 本矿区内的煤层是由高等植物所形成的 腐植煤,其肉眼煤岩成份主要是亮煤、暗煤、夹镜煤丝带、丝炭较少,黑色光亮内生裂隙发育,质脆,黑色条带状,层状结构,其煤岩类型多为光亮型、半亮型和半暗型;镜下鉴定为煤岩组成多是凝胶物质体,色鲜红以镜煤煤化物质为主树脂胶体占次要地位,矿物杂质多见。 8 原煤灰分变化较大,一般在 %至 31%。 净煤灰分一般在 10%左右,胶质层厚度在 至 , 粘结指数 G 在 7585%之间,原煤分析基高位发热量为 58006400 千卡规律,精煤 挥发分一般在 32%左右,硫含量在%之间。 磷含量一般在 %之间。 是低硫、低磷的 1/3焦煤。 主要工业用途以冶金用煤为主,火电厂作动力用煤次之。 9 层号黑色、较硬、半亮型、具有玻璃光泽黑灰色、半亮型煤、玻璃光泽灰色、石英沙砾、硅质胶结、坚硬灰白色、石英粒粉、坚硬、层理不明显黑灰色、石英为主、胶结致密、坚硬、层理发育较好浅灰色、快状、层理不明显灰色、水平层理、致密坚硬黑色、 泥页岩、粉度松软灰色、水平层理、夹煤线浅灰色、水平层理、硅质胶结、致密坚硬灰白色、快状、粒度分选不均匀灰色、水平层理、致密坚硬黑色、半亮型、无夹矸、媒质好浅灰色、石英颗粒、曾状构造、泥质胶结粗砂岩煤粉砂岩细砂岩粉砂岩中砂岩煤粉细互层中砂岩粉砂岩粉砂岩煤粗砂岩表土层岩性描述岩石名称累 计( )厚 度( )柱状煤层号煤 图 12 煤岩层综合柱状图 勘探程度及可靠性 1 钻探工程量统计 :本次钻探从 1990 年 9 月 13 日开工,到 1993 年 1010 月结束,历时三年整。 施工钻孔是 7 个,竣工 16 个,总工程量 17, 米,超千米孔 14 个。 2 工程质量: 本次勘探所使用的钻机有 TXB1000 型( 1 台), TK1 型( 2 台), TK3型绳索取芯( 1台),这三种钻机设备良好,符合技术要求。 本次勘探竣工钻孔 16 个,全部按煤炭部落 987 年 12 月颁发的确《煤田勘探钻孔工程质量标准》进行验收。 91年前竣工钻孔参加了东煤公司的复查,92 年后施工的钻孔本队验收。 验收成果:特级孔 2 个,甲级孔 6 个,乙级孔5 个,丙级孔 3 个,特、甲、乙级孔层 12 层,不合格层 20 层,优质合格层率为 %。 测井验收 66 层,均为优质层,优质层率 100%。 表 13 钻探工程量统计表 线号 孔号 终孔深度 钻机层位 钻孔型号 钻孔质量 备注 10 911 1173. 55 32 下 TK1 乙。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鸡西矿业集团平岗煤矿18mta新井设计(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流两面岸,成狭长条带状相等距离的由东往西分布排列,宽为 50~ 120m。 含水层厚度一般东薄西厚,其厚度主要决定于河流的大小而异。 西部:哈达河冲积层一般 8~ 14m,富水性强,渗透系数为 ,单位涌量为 237m3/h。 部分地段由于表土复盖较薄,仅 ~ 1m,且含水层直接受地面水的补给,因次地下水呈自由水出现。 东部:自长山沟以东厚 ~ ,含水性弱,渗透系数为 ~ ,单位涌量为 ~
........................................................................................................ 79 1 绪 论 通过大学四年的学习,我掌握了很多专业知识,为了能更好的巩固和运用这些知识,借毕业设计这个机会我做了黑龙江省 鸡西 市 张新 矿的新井设计。 张新矿地质条件较好
综合柱状图 (1)36A煤层 ,煤层厚度 ~ ,平均煤层厚度 ,煤层结构简单, 6 赋存稳定,无夹石,全区发育,容重 t/m3,顶板为 粉沙质 泥岩,伪顶为 的煤泥岩或含炭泥岩,底板 也 为粉砂 泥质 岩,灰分在 14%左右。 (2)27煤层 ,煤层厚度 ~ ,平均煤层厚度 ,平均倾角 25176。 ,全区发育,属于稳定的中厚煤层,结构单一,容重 ,顶板为 粗 — 中 砂岩,底板为粉砂 泥质 岩
................................................................. 63 结论 ............................................................................................................................ 65
................................ 53 致谢辞 ...................................................................................................................... 54 参考文献 ................................
...... 46 概述 ............................................................................................................. 46 矿井水来源及涌水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