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双鸭山矿业集团东荣三矿24mta新井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 53 矿井主要排水设备 ..................................................................................... 53 排水系统和排水方式简介 ................................................................. 54 主排水设备及管路选择计算 ............................................................. 54 第 9 章 矿井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 57 结 论 ...................................................................................................................... 59 参 考 文 献 ...................................................................................................... 60 致 谢 ...................................................................................................................... 61 附录 1 ...................................................................................................................... 62 附录 2 ...................................................................................................................... 72 VII 绪论 我国煤炭资源总量位居世界第一,可采储量为 2040亿 t ,位居世界第二。 我国煤炭资源具有其他能源无可比拟的优势,煤炭约占我国化石能源的95% ,储量的 90%。 从目前我国能源构成来看,立足煤炭,立足国内,是我国能源工业发展的现实和必然选择。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但是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我 国 采矿技术一直比较落后,煤炭生产的效率比较低,这些与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提高煤炭开采技术,培养高素质的煤炭技术人员,已经成为了我国煤炭 发展的必经之路。 本设计从我国煤炭现状出发,立足现实,注重煤炭企业的长远发展,特别注重了环境保护和资源的二次利用。 通过设计也使我对矿井体系有了一个系统的认识,我即将的工作和自己将来的发展奠定下了理论基础。 1 第 1 章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井田概况 井田位置及范围 本 井田 位于黑龙江集贤煤田东南端,行政区划属集贤县腰屯镇和升昌镇管辖,西南距福利屯 32km ,经福利屯到 矿业集团 所在地双鸭山市 40km,福利屯到福锦县公路穿过本井田。 交通比较便利 .详见 交通位置图 11. 图 11 交通位置图 2 矿区经济概况 本区为农业区,工业基础较薄弱。 附近的人大部分以种地为主要的经济来源。 但是,双鸭山矿业集团距本区较近,可以借助老区力量建设新区,人力来源及材料供应条件都是良好的。 双鸭山地区现有区域变电站两座及正在兴建的大型火力发电厂一座。 在矿区总体设计阶段。 供电电源方案已达成协议。 所以,供电电源容易解决。 本矿区邻矿区煤炭生产建设及规划情况 本矿区东西宽 8~ 11km,南北长 23km。 面积为 230km2,《东荣矿区总体设计》规划用四对井进行开发。 总规模 达。 本矿井内没有生 产、在建及停闭矿,也没有小煤窑。 气象和地震 本设计区冬季寒冷。 夏季气温较高,年平均最高气温为 176。 ~ 176。 C;年平均最低气温为- 176。 ~- 176。 C,最低气温可达- 35176。 C。 年降水量~ ㎜;年蒸发量 ~ ㎜,年平均风速 ~ ,风向多偏西风。 每年十月至次年五月为冻结期,最大冻结深度为 ~ . 根据国家地震局资料,过去无强烈地震记载。 地势和河流 本井田处于三江平原的西南部,属高河漫滩,地势低平。 地面标高为 +92~+ 126m。 井田东部有双山子,标高+ ;西依索利岗山,标高为+;南邻完达山北麓;北面广阔平坦。 本井田内没有大的河流。 只有二道河子等季节性河流从西、南两个方向流入本区。 雨季,二道河子流量为。 井田区及邻区经济状况 本设计井 区内 村镇 以农业为主,其次种植少量经济作物如蔬菜、黄烟等;井田邻近穆陵河的河砂、砾岩及后山的火山碎屑岩,可供建筑之用。 井田北侧有青山萤石矿正在开采,可供炼钢催化剂之用。 3 地质特征 矿区范围内的地层情况 本井田主要的 构造分述如下: 1. 岩浆活动: 本井田内的岩浆岩以侵入为主,大多呈岩脉及岩床侵入于晚侏罗纪煤系地层中,为燕山期产物,以中性石英闪长岩,基性辉绿岩玄武岩为主,岩浆岩主要分布在 F9断层与精查线之间,或岩床侵入煤层中,使煤层局部变质。 : 详见 断层落差及发育表 11: 表 11 断层落差及发育表 序号 名称 性质 产状 落差 倾角 断点可靠度 1 F48 逆 NE200 170340 600 可靠 2 F9 逆 NE350 40130 730 可靠 3 F29 逆 NE310 5096 710 可靠 4 F45 正 EW700 1525 700 可靠 5 F84 逆 NE450 4565 670 可靠 6 F72 正 NE670 1020 300 可靠 7 F10 逆 NS1460 4060 730 可靠 煤层赋存状况及可采煤层特征 本井田开采之煤层主要位于侏罗系鸡西群城子河含煤组,含煤性好,主要可采厚度 ,平均厚度为 ,地层总厚度 700m,含煤系数 %,本区煤层发育较稳定,标志层清楚,物性特征明显,煤岩曾相对可靠。 4 可采煤层特征 如下: 3煤层: 该煤层基本上全区发育,仅在井田南部的浅部局部不可采,煤层的开采厚度在 ~ 之间,平均厚度为 ,赋存较稳定,结构属复煤层,有 1~ 2层夹矸,厚 ~ ,岩性多为页岩,煤层顶板多为粉砂岩,底板多为粗砂岩。 煤层有露头,在- 10m 标高之上发育不稳定,煤变质程度较高,且有风化现象。 5煤层:该层在全井田大部分区域发育,煤层在断层 F9之后,逐渐变薄,结构单一,煤层厚度在 ~ ,平均厚度为 ,煤层顶板为粉砂岩,底板为细砂岩。 煤层有露头,露头煤质不稳定,且在在177。 0m 标高之上局部不可采。 15煤层:全区发育且较稳定,煤层结构单一,厚度较大,煤质稳定,肉眼鉴定为半亮 — 半暗型,块状。 由南向北,由东向西增厚,煤层厚度为 ~,平均厚度为 ,煤层顶部和底部局部出现了 1~ 2 层夹石,厚度为~ ,岩性多为炭质泥岩,煤层顶板为粉砂岩,细砂岩, 底板 为粉砂岩及含炭质粉砂岩。 煤层有露头,在177。 0m标高之上局部不可采。 17煤层:大部可采煤层,可采厚度 ~ ,平均厚度。 可采范围内煤层厚度稳定,南西薄,向北东增厚,结构属单一煤层,局部有薄层 炭质泥岩或粉砂岩夹层石,顶板为粉砂岩,细砂岩及中砂岩,底版为细砂岩,砂岩。 18煤层:全井田发育,只在井田南部浅部变薄,煤层结构较单一,厚度为 ~ ,平均厚度为 ,在井田深部,煤层倾角有变大的倾向,煤层顶板为细砂岩,底板为粉砂岩。 煤层在井田中部,有煤层露头,且煤质也有风化的倾向,在- 10m 标高之上发育不稳定,且局部不可采。 5 具体各煤层厚度、结构和顶底板情况分层 详见 煤层特征表 1煤层综合柱状图 12 所示: 表 12 煤层特征表 煤层 煤厚 层间距 稳 定 性 结构 发育 程度 顶板 底板 露头情况 范围 平均 3 ~ 24m 较 稳 定 单一 全区 发育 粉砂岩细砂岩 粉砂岩 有 5 ~ 较 稳 定 复杂 全区 发育 粉砂岩 粗砂岩 有 119m 15 — 较 稳 定 单一 大部 发育 粉砂岩中砂岩 细砂岩 有 21m 17 ~ 较 稳 定 单一 大部 发育 粉砂岩 细砂岩 有 21m 18 ~ 较 稳 定 单一 全区 发育 细砂岩 粉砂岩 有 6 肥气煤,  r=1 .40肥气煤,  r=1 .403M2 J M3上统系罗罗侏侏界生中统系界地层系统柱 状17212450煤层号煤层(m)地层厚(m)泥岩细中 砂岩,灰灰 白色粗中 砂岩细中 砂岩粉砂岩,泥岩夹煤粉砂岩细粗 砂岩细砂岩,灰灰 白色细中砂岩,分选好断续斜层理肥气煤,r=1 .40肥气煤,r=1 .40粉砂质泥岩岩 性 描 述515183细粗 砂岩 图 12 煤层综合柱状图 7 岩石性质、厚度特征 各煤层的岩石性质、厚度特征详见岩石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表 13。 表 13 岩石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表 名称 视密度 kg/cm3 孔隙度 抗压强度 102 kg/cm3 抗拉强度 102 kg/cm3 变形模量 102 kg/cm3 性模量 kg/cm3 砂 岩 ~ 5~ 25 2~ 20 ~ ~ 8 1~ 10 砾岩 ~ 5~ 15 1~ 15 ~ ~ 8 2~ 8 泥灰岩 ~ ~ ~ 2~ 7 5~ 10 灰岩 ~ 5~ 20 5~ 20 ~ 1~ 8 5~ 10 页岩 ~ 16~ 30 1~ 10 ~ 1~ 2~ 8 石英 ~ ~ 15~ 35 ~ 6~ 20 6~ 20 水文地质情况 ( 1) 井田内各地段的水文地质特征各有不同,现分述如下: 第四系孔隙含水层:本井田广泛发育,除山坡地区较薄外,其余均很厚。 发育规律为:由南往北逐渐增厚。 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是大气降水及山区地下水。 涌水量为 ~ 7L/S178。 m。 基底岩层裂隙水:分布于低山和丘陵地带。 由花岗岩、安同山岩及变质岩等组成。 对煤系裂隙含水带补给量甚微。 而且对矿床充水无影响。 ( 2) 地面水及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 矿井在开采过程 中,排水将以疏干煤系风化裂隙带的储水量为主。 开 采初期,矿井涌水量最大。 随着开采的不断进行,水的静储量逐渐消耗,矿井的涌水量将会逐渐减少,并趋于相对定状态。 ( 3) 井田内的主要隔水层有第四系顶部粘土、亚粘土;中部粘土。 亚粘土层和第三系泥岩、砂岩层。 本井田最大涌水量为 ,正常涌水量为 m3/h。 8 沼气、煤尘及煤的自燃性 本矿井属于低瓦斯矿井,相对涌出量 ,绝对涌出量为,煤尘无爆炸危险,且煤层无自燃倾向性。 随着开采深度的延伸,瓦斯涌出量大 , 会给矿井的安全生产带来一定的困难。 本矿 井瓦斯取样的控制深度为 ~ ,在 深以上,甲烷成分为 ~ %;在 ~ 深度为 ~ %;平均为~ %。 二氧 化 碳一般为 ~ %,瓦斯成份及含量均很低。 煤层顶底板岩石主要为粉砂岩和细砂岩。 抗压强度一般在 500~ 1100kg/cm2左右。 预计本矿井各煤层顶板类别均在一级Ⅱ以上 煤质、牌号及用途 煤种及其变化 本矿井煤的挥发份一般大于 40%,属低变质煤。 各煤层 y 值增平均为 5~9m/m,粘结性较低。 煤种主要为气煤、长焰煤次之,煤种在垂直方向上无明显变化。 元素分析 及有害成分 各煤层碳( Cr)的平均含量为 ~ %;( Hr)的平均含量为 ~%;( Or)的平均含量为 ~ %。 说明煤的元素组成稳定,属低腐质煤。 灰分: 井田煤的灰分含量( Ag)为 ~ %,多属中低灰分煤层。 硫: 煤层硫的含量均很低,原煤全硫( SgQ)为 ~ %,属特低硫煤。 磷:各煤层原煤磷的平均含量为 ~ %,属特低~低磷煤。 工业用途评价 本井田原煤按 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