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凤凰山矿24mta新井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西省的东南部,晋城市城区、泽州县境内。 行政区划属晋城市城区北石店镇、泽州县巴公镇管辖。 地理坐标为:东经 112186。 49’ 11” ~ 112186。 53’ 24” ,北纬 35186。 33’ 21” ~ 35186。 37’ 28”。 井田位于太行山西侧,泽州盆地北端。 井田内沟壑纵横 , 地形地貌属山地、丘陵区, 北、东部为丘陵区,中、南部为山区。 最高点海拔标高 (小尖山 ),最低点海拔标高 ,最大高差 ,平均 海拔 高程 左右。 由采矿许可证 (证号: 1000000260021)给定的拐点坐标圈定。 北以 2 号点连线为界,南与古书院矿相接,东与王台铺矿为邻,西至白马寺逆断层,东西宽约 ,南北长约 ,面积。 全套图纸,加 153893706 交通条件 凤凰山矿以 8km 的运煤专用铁路与太 (原 )— 焦 (作 )铁路在晋城北站接轨。 晋城北站北距太原车站 374km,南距焦作车站 105km。 太原、焦作均为国内铁路的大型中转车站。 井田以西约 30km的阳城是侯 (马 )— 月 (山 )铁路的一个中型车站 ,将晋 城与南同蒲铁路、侯 (马 )西 (安 )铁路连成一体,是华北与大西北连通的又一重要通道。 207 国道 (太原 — 洛阳 )在凤凰山矿东侧约 2km 处通过,与 207 国道平行的正在建设的晋 (城 )— 长 (治 )高速公路将于明年建成,晋 (城 )— 阳 (城 )、晋 (城 )— 焦 (作 )、长 (治 )— 邯 (郸 )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这样,将使晋城与国内各大城市相连,交通更加便利 (图 11)。 中国矿业大学 2020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 第 6 页 中国矿业大学 2020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 第 7 页 图 11 交 通位置 气候条件 晋城市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 四季分明,温和宜人,日照充足,无霜期长。 据晋城市气象站资料,年平均气温 11℃,极端日最低气温 ℃ (1956 年 1 月 21 日 ),极端日最高气温 ℃ (1967 年 6 月 4 日 )。 晋城市雨季为 8 三个月,年平均降雨量 ,最小 (1965 年 ),最大 (1956 年 )。 年平均蒸发量 1783mm,最小 (1989年 ),最大 (1965 年 )。 降雨量远低于蒸发量,年蒸发量是降雨量的 2~ 3 倍。 冬、春季多西北风,夏、秋季多东南风和南风,风力一般 3~ 4 级,最大 6 级左右。 每年 10 月中旬至来年 4 月中旬为霜冻期,全年霜期 150~ 180d。 最大冻土深度 43cm。 煤矿分布及其他工业和农业分布情况 整个晋城矿区跨越晋城和阳城、沁水两县,面积 6795km178。 1985 年底统计资料人口为1184000。 本区处于太行山西坡,土质比较肥沃,主要农作物有玉米、小麦和高粱。 工业主要有冶炼、化肥、水泥、发电、农机、副产品加工及手工业等。 水文 晋城市属黄河流域沁河水系。 井田北部有四义河,南部有车渠河, 呈树枝状展布,均属季节性河流。 井田内沟谷纵横,松散层广泛分布,蓄水能力强,第四系潜水多生成于此。 井田内有水库、水池多处,由于多年干旱失修,大多数除雨季外,常年无水。 常年有水的较大水库有:东四义人工湖,容量 52万 m3;山耳东水库,库容量 147 万 m3;车渠水库,库容量 45 万 m3。 四义河发源于二仙掌,经柏杨坪、李庄、山耳东、四义、巴公、泊村流入丹河,全长 ,径流面积 20km2,流量 ~。 车渠河发源于小车渠,经大车渠、北石店、水东流入丹河,井田内长 ,径流面积 6km2,流 量 ~。 两河的共同特点是,旱季上游基岩泉水补给地表水,雨季河水泛滥,淹没一级阶地,因此,水量变化非常之大,上游有小型水库数座,这些水流、水体均能不同程度地下渗补给地下水。 瓦斯 经多年的观测和测试,可知本矿未发生过瓦斯突出和喷出瓦斯在井下甚至在井上缓慢地扩散释放出来。 瓦斯相对涌出量除 2020 年为 ,其余年份在 ~ ,属低瓦斯矿井。 井田地质特征 井田的煤系地层 凤凰山井田位于沁水煤田南部、晋城矿区东矿区,井田内广为第四 系黄土覆盖,基岩出露面积约占井田面积的 25%,主要分布于中部的山梁及沟谷地段,大部分为下石盒子组及上石盒子组中、下部地层。 井田内含煤地层主要为上石炭统太原组 (C3t)和下二叠统山西组 (P1s)。 中国矿业大学 2020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 第 8 页 表 11 标志层和煤层编号对应关系表 区 域 资 料 本 报 告 矿 方 使 用 K9砂岩 K9砂岩 K8砂岩 7 号煤 7 号煤 6 号煤 81 号煤 81 号煤 7 号煤 82 号煤 82 号煤 8 号煤 K4 上 石灰岩 K4 上 石灰岩 K4 石灰岩 K4 石灰岩 K4 石灰岩 K3 石灰岩 12 号煤 12 号 煤 13 号煤 K3 石灰岩 K3 石灰岩 K2 石灰岩 13 号煤 13 号煤 14 号煤 K2 石灰岩 K2 石灰岩 K1 石灰岩 一 、 太原组 (C3t) 为井田主要含煤地层之一。 由深灰色~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砂岩、石灰岩、煤层组成。 含煤 11 层,自上而下编号为 8 8 1 1 1 15 号,其中可采 2 层 ( 15 号 )。 发育 5~ 10 层石灰岩,一般 5~ 6 层,由下而上分别称为 K K K K4上 、K K6。 每层石灰岩之下均有煤层赋存,是良好的对比标志。 本组厚 ~ ,平均。 据岩性、岩相组合可分为三段: (一 )一段 (K1底~ K2底 ): :厚 0~ 2m。 灰~深灰色细粒石英砂岩,硅质胶结,坚硬。 在本井田不甚发育,有时相变为砂质泥岩、泥岩。 ~ 15 号煤底:厚 ~ ,平均。 灰色铝土质泥岩、灰黑色砂质泥岩、泥岩,构成 15 号煤的直接底。 局部夹粉砂岩或细粒砂岩。 号煤层:俗称“臭煤”。 厚 ~ ,平均。 为井田内主要可采煤层之一。 本段主要为泻湖、潮坪、潮道及沼泽沉积。 (二 )二段 (K2底~ K4顶 ): :厚 ~ ,平均。 深灰色,致密性脆,夹燧石条带,中部含泥质。 裂隙中充填有方解石细脉。 含丰富的动物化石。 厚度大且稳定,是岩、煤层对比的主要标志层之一。 Pseudoschwagerina huabeiensis 华北假希瓦格蜓 Pseudofusulina firma 坚固假纺锤蜓 Quasifusulina pacta 紧卷似纺锤蜓 Sphaeroschwagerina quadratoides 近方形球希瓦格蜓 ~ K3底:厚 ~ ,平均。 上部为灰色细粒砂岩,含石英、云母及黑色矿物;中下部为黑灰色砂质泥岩、泥岩互层夹煤线 ,有时相变为细粒砂岩或粉砂岩。 顶部夹 0~ 煤线 (13 号煤 ),极不稳定。 :厚 ~ ,平均。 深灰色,致密坚硬,偶夹燧石条带,含黄铁矿。 裂隙被方解石充填。 产动物化石。 有时相变为砂质泥岩。 中国矿业大学 2020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 第 9 页 Triticites simplex minuta 简单麦蜓微小 亚种 Quasifusulina cayeuxi 凯佑氏似纺锤蜓 Schwagerina postcallosa 后硬皮希瓦格蜓 ~ K4底:厚 ~ ,平均。 深灰~灰黑色细粒砂岩与砂质泥岩互层。 顶部含不稳定的 11 号煤,厚 0~。 中部含不稳定的 12 号煤,厚 0~。 :厚 ~ ,平均。 深灰色,坚硬致密,质不纯,具星点状黄铁矿。 有时相变为泥岩。 含丰富的动物化石。 Schubertella pusilla 细小苏伯特蜓 Boultonia cheni 陈氏布尔顿蜓 Quasifusulina sp. 似纺锤蜓 (未定种 ) 本段主要为下三角洲平原~前缘和碳酸盐台地沉积。 (三 )三段 (K4顶~ K7底 ): ~ 9 号煤底:厚 ~ ,平均。 灰黑色砂质泥岩,炭质高岭石粘土岩,遇水易软化膨胀。 号煤层:俗称“半香煤”。 厚 ~ ,平均。 黑色,以半亮煤为主。 为主要可采煤层之一。 石灰岩:厚 ~ ,平均。 深灰色,为 9 号煤直接顶,不稳定,有时相变为砂质泥岩。 含动物化石。 Schubertella lata elliptica 宽松苏伯特蜓椭圆亚种 Quasifusulina concave 凹似纺锤蜓 :厚 ~ ,平均。 灰~深灰色,上部夹砂质泥岩。 :厚 ~ ,平均。 深灰~灰黑色。 号煤:厚 0~。 、砂岩:厚 ~ ,平均。 下部为灰色细粒砂岩或中粒砂岩;上部为灰黑色砂质泥岩。 底部有时含不稳定的石灰岩或泥质灰岩。 号煤:厚 0~。 、砂质泥岩、泥岩:厚 ~ ,平均。 灰~黑灰色,底部有时含1~ 2 层很不稳定的石灰岩。 号煤:厚 0~。 :厚 ~ ,平均。 深灰色,致密坚硬,含方解石脉及小斑晶,产丰富的动物 化石。 层位稳定,为良好的标志层之一。 Boultonia willsi 威尔斯氏布尔顿蜓 Quasifusulina pseudocayeuxi 假凯佑氏似纺锤蜓 Schwagerina pseudoexilis 假弱希瓦格蜓 ~ K6底:厚 ~ ,平均。 以灰黑色砂质泥岩为主,夹薄层泥岩及细粒砂岩。 顶部有一薄煤 (5 号煤 ),厚 0~。 产植物化石。 :厚 ~ ,平均。 深灰色,夹似层状燧石。 不稳定,有时相变为细~中粒砂岩、砂质泥岩或硅质层。 ~ K7底:厚 ~ ,平均。 灰黑色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薄~中国矿业大学 2020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 第 10 页 中厚层状,含植物化石碎片。 本段又可分为三部分,即 K4顶~ K5顶、 K5顶~ K6顶、 K6顶~ K7底,前两部分为完整的海退~海进层序,后者与山西组构成一个海退型层序。 K4 顶~ K5 顶属三角洲平原~前缘及局限台地沉积,煤层发育与三角洲河道的迁移废弃关系密切, 9 号煤层为发育在三角洲平原上的泥炭沼泽沉积,一般在支流间湾处发育较好,废 弃河道上煤层较薄。 K5顶~ K6顶属低能的河口湾、潮坪、泻湖沉积。 K6顶~ K7底前三角洲沉积。 本组总的说来,属三角洲相和碳酸盐台地相沉积。 K1 砂岩为分流河道沉积,向上逐渐过渡到泻湖、湖沼环境,最后形成闭流沼泽,发育了15 号煤层。 由于水流不畅,处于还原环境,利于黄铁矿的形成,所以 15 号煤含硫量较高。 二、山西组 (P1s) 为井田主要含煤地层之一。 由灰白色~深灰色砂岩、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煤层组成。 含煤 4 层,自上而下编号为 4 号,其中 3 号煤为主要可采煤层。 本组厚 ~ ,平均。 :厚 ~ ,平均。 深灰色薄层状细粒砂岩,具波状层理。 有时相变为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 ~ 4 号煤底:厚 ~ ,平均。 深灰~灰黑色砂质泥岩、泥岩,生物扰动构造发育,含植物化石碎片。 号煤:厚 0~。 不稳定。 号煤顶~ 3 号煤底:厚 ~ ,平均。 顶部为黑灰色泥岩,含炭质及植物化石碎片,厚 1~ 3m;中部为薄层状细粒砂岩、粉砂岩,厚 ~。 号煤:俗称“香煤”。 厚 ~ ,平均。 黑色,以亮煤为主,具似金属光泽,贝壳状断口,质硬。 属稳定可采煤层,是良好的对比标志。 、砂质泥岩:厚 0~ ,平均。 灰黑色,有时与粉砂岩、细粒砂岩呈互层状。 产植物化石碎片。 砂岩:厚 0~ ,平均。 灰~灰白色细~中粒砂岩,成分以石英为主,岩屑次之,含白云母片及炭屑。 为 3 号煤的老顶。 ;厚 ~ ,平均。 灰~灰黑色,夹粉砂岩及细粒砂岩。 产植物化石碎片。 号煤:厚 0~。 :厚 ~ ,平均。 灰~灰黑色,夹粉砂岩及细粒砂岩。 产植物化石碎片。 号煤:厚 0~。 :厚 0~ ,平均。 灰黑色,夹砂质泥岩和粉砂岩。 产植物化石碎片。 本组属三角洲平原亚相和泻湖、湖沼相沉积。 K7砂岩为分流河道沉积。 随着海平面的下降,沉积了一套以泥岩、粉砂岩为主的细粒沉积物。 后由于河流分道,泻湖海湾的充填淤平,形成了淡水泥炭沼泽。 由于当时地壳相对稳定,为成煤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发育了稳定性好、厚度大、含硫量低的 3 号煤层。 以后,地壳相对上升,被上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决口扇、溢岸沉积所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