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不连沟煤矿50mta新井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角砾,砾径 ~。 充填物为砂质。 距底部 15m 处,有一层黑色、灰绿色玄武岩,致密,坚硬。 中段:朱红色砂岩、泥岩、砂质泥岩为主,偶见砂砾岩或砾石层。 上段:灰白色粗砾岩为主,夹有灰绿色、灰紫色泥岩,厚度不大。 以上三段地层,从井田北界煤层露头开始,向南超覆于各时代地层之上。 越往南,超覆层位越高。 本组地层厚度 ~ ,一般厚度。 不整合于古生界之上。 ( 5)第三系上新统( N2) 主要为红色,砖红色粘土,局部为粉砂质粘土。 下部夹钙质结核层。 底 部为厚度约 2m~3m 的底砾岩层。 本统地层厚度 ~ ,一般厚度在 左右。 与下伏地层不整合接触,零星出露于各沟谷中。 ( 6)第四系( Q) a、上更新统马兰组( Q3m):广布全井田。 为浅黄色黄土层。 柱状节理发育,含钙质结核。 本组地层厚度变化大为 0~ ,一般在 左右。 不整合于下伏地层之上。 b、全新统( Q4):为近代风积沙,冲洪积砂砾层,淤泥、残坡积物等。 厚度 0~ ,主要分布在井田西北部。 中 国矿业大学 2020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 第 9 页 综 合 柱 图 12 综合柱状图 中 国矿业大学 2020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 第 10 页 水文地质特征 黄河流经井田东缘(距井田东界约 8km),是井田及周边最大且唯一的地表水体,黄河高程 (测量点位于井田东南约 10km 的荒地北贾窑圪旦)。 在井田周边的黄河河床均为奥陶系下统,与石炭,二叠系地层未直接接触。 黄河水与煤系地层无水力联系,黄河是本井田排泄地表水及地下水的天然场所。 本井田以裂隙砂岩充水为主(单位涌水量小于 L/s m),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 矿井充水水源主要为山西组砂岩裂隙和太原组砂岩裂隙的 地下水,充水通道为开采过程中形成的冒落带及裂隙带。 大气降水为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但井田地形起伏较大,易于排泄,渗入地下甚微。 煤系地层基底的奥陶系含水层与煤系地层间有本溪组稳定隔水层,无水力联系。 地质报告“按‘大井法’预测矿井涌水量 ,推荐作为矿井正常涌水量;假定矿井产量 5 Mt/a、按富水系数比拟法预测矿井涌水量 ,建议作为矿井最大涌水量。 ” 经过研究和分析,并且矿井按照 Mt/a 生产规模时的最大涌水量已经过 153 勘探队的确认,因此设计确定本矿正常涌水量 m3/h,最大涌水量 m3/h。 煤层特征 可采煤层 煤层 井田煤系地层自上而下含有 6 上 、 6 下 、 9 上 、 10 号 9 层煤层,井田煤层特征见表 11。 井田煤系地层共含可采煤层 6 层,其中二叠系山西组有局部可采煤层 1 层,为 5 号煤层;石炭系太原组有可采煤层 5 层,即 6 上 、 6 下 、 9 上 、 9 号煤层,除 6 上 和 6 下 号煤层为局部可采外, 9 上 和 9 号煤层为全区可采或大部可采。 其中 6 煤资源 /储量为 Mt,为本井主要开采对象。 5 号煤层:位于山西组底部。 煤层厚度 ~ ,平均 ,局部可采。 6 上 煤层:位于太原组上部,煤层厚度 ~ ,平均 ,局部可采。 与 5号煤层间距 ~ ,平均。 中 国矿业大学 2020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 第 11 页 表 11 井田煤层特征表 煤 层 号 煤层厚度( m) 最小~最大 平 均 夹 矸 平均厚度 (m) 平均层数 煤层间距 (m) 最小~最大 平 均 稳定程度 可采性 备 注 1 极不稳定 不 可 采 3 ~ 1 极不稳定 不 可 采 5 ~ 不 稳 定 局部可采 ~ 6 上 ~ 不 稳 定 局部可采 ~ 6 ~ 9 稳 定~ 较稳定 全部可采 主要可采 煤 层 ~ 6 下 ~ 不 稳 定 局部可采 ~ 9 上 ~ 较稳定 大部可采 ~ 9 ~ 较稳定 大部可采 ~ 中 国矿业大学 2020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 第 12 页 10 ~ 1 极不稳定 不 可 采 6 号煤层分叉的上分层,分布在井田南部。 在 810 勘探线间尖灭。 6 号煤层: 煤层厚度 ~ ,平均 ,全井田可采,属稳定~较稳定煤层。 煤层结构复杂,夹矸 3~ 22 层,平均 9 层;夹矸总厚度 ~ ,平均 ;夹矸的岩性多为泥岩、砂质泥岩、粘土岩,部分为炭质泥岩,煤层结构尤以顶部复杂。 6号煤层顶底板岩性大部分为泥岩、粘土岩、炭质泥岩,其次为砂岩。 6 号煤层距 6 上 煤层~ ,平均。 6 下 煤层:位于 6 号煤层下部,是 6 号煤层的分叉层。 煤层厚度 ~ ,平均,局部可采。 夹矸层数 0~ 2 层,夹矸厚度 ~ ,平均。 与 6 号煤层间距 ~ ,平均。 在井田西南边缘于 Y080 528 号孔与 6 号煤层合并。 9 上 煤层:煤层厚度 ~ ,平均 ,全井田大部可采。 属较稳定煤层。 煤层结构复杂~简单。 夹矸层数 0~ 6 层,平均 层;夹矸厚度 0~ ,平均。 夹矸岩性多为泥岩、砂质泥岩、粘土岩等,煤层顶底板岩性为泥岩、砂质泥岩、砂岩等。 9 上 煤层距 6 下 煤层 ~ ,平均。 9 号煤层:为本井田主要可采煤层,位于 太原组下部。 煤层厚度 ~ ,平均 ,全井田大部可采。 属较稳定煤层。 煤层结构复杂~简单,夹矸最多 8 层,平均 层。 夹矸最厚 ,平均。 夹矸的岩性为泥岩、砂质泥岩及粘土岩。 煤层的顶底板岩性为泥岩、砂质泥岩、粘土岩,炭质泥岩及砂岩。 9 号煤层距 9 上 煤层间距为 ~,平均。 煤质 ①水分( Mad):各可采煤层煤芯原煤空气干燥基水分较高,一般在 %~ %之间。 6 号煤层在 %~ %之间,平均 %; 9 号煤层平 均 %。 浮煤水分略高于原煤,在垂向上,水分变化不大,平面上变化规律不明显。 ②灰分( Ad):各可采煤层煤芯原煤灰分在 %~ %之间,在垂向上,上、下部灰分较高,中部较低。 5 号煤层灰分最高,平均 %,为高灰煤。 其它各层均为中灰煤。 6 号煤层煤芯原煤灰分在 %~ %之间,主要集中在 15%~ 25%之间,平均%。 ③挥发分( Vdaf):各可采煤层浮煤挥发分一般在 37%以上,属于高挥发分煤。 ④元素分析:浮煤元素组成中碳含量( Cdaf)平均值在 %~ %之间,氢含量( Hdaf)平均值在 %~ %之间,氮含量( Ndaf)平均值在 %~ %之间,氧含量平均值在( Odaf) %~ %之间。 ⑤有害元素分析: 硫分( St,d):各煤层煤芯原煤全硫在 %~ %之间,平均值在 %~ %之间,属低硫煤 中硫煤。 其中主要可采煤层, 6 号煤层平均值为 %, 9 上 号煤层平均值为%, 9 下 号煤层平均值为 %;均为中硫煤。 局部可采煤层 6 上 号煤层平均值为 %,为低硫煤。 浮煤硫分低于原煤,各煤层平均值在 %~ %之间。 煤中硫分以硫酸盐硫 中 国矿业大学 2020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 第 13 页 及有机硫为主,硫化铁硫含量较低,经过洗选加工后无机硫显著降低,有机硫变化不大。 磷分( Pd):各煤层磷含量较低,变化不大, 5 号煤层平均为 %,属中磷煤;其余各煤层在 %~ %之间,为低磷煤。 砷( As,d) : 各煤层砷的含量较高,变化大, 6 号煤层在 1ppm~ 98ppm 之间,平均 16ppm;9 上 号煤层在 1ppm~ 69ppm 之间,平均 14ppm; 9 号煤层在 0~ 81ppm 之间,平均 15ppm;超出食 品工业燃煤小于 8ppm 的要求,要引起重视。 砷多以砷黄铁矿形态存在,硫分高,砷就高,经洗选加工可以明显降低。 氟( F):各煤层原煤氟的含量在 160~ 266ppm 之间,氟在燃烧时,大部分烟气散到大气中,对环境有影响,应引起重视。 氯( Cl) : 各煤层氯含量在 %~ %之间 ,低于 %,工业利用危害不大。 ⑥发热量( Q,ad):各煤层煤芯原煤空气干燥基低位发热量在 ~, 6 号煤层平均值在 MJ/kg, 9 上 号煤层平均值在 MJ/kg, 9 下 号煤层平均值在 MJ/kg。 属于中~中高热值煤。 ⑦煤的分类:本矿生产原煤属于长焰煤。 其它开采技术条件 岩石工程地质特征 勘探报告根据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