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七煤集团龙湖六矿12mta新井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统城子河组粉砂岩、页岩1/3焦 煤,r= 1. 4细砂岩、粗砂岩页岩、细砂岩粉砂岩、细砂岩、粗砂岩粉砂岩、粗砂岩粉砂岩、页岩粉砂岩、页岩、细砂岩细砂岩、粗砂岩133420301210881/3焦 煤,r= 1. 41/3焦 煤,r= 1. 41/3焦 煤,r= 1. 41/3焦 煤,r= 1. 41/3焦 煤,r= 1. 4 图 12 煤层综合柱状图 煤层 赋存状况 及 可采煤层特征 1 煤层 本区含煤地层为城子河组。 含煤 10 层,其中可采煤层为 6 层,可采煤层总厚度为 m。 可采煤层 均为中厚煤层。 本区城子河组参与储量计算的煤层有 10 层,其中参与能利用储量计算的煤层有 6 层。 自上而下分别为 5 5 60上 、 62A、 62C、 62D、 66 65B、 67 上 煤层,参与暂不能利用储量计算的有 60上 、 62A、 6 65A。 详见 13 可采煤层特征表。 7 表 13 可采煤层特征表 序号 煤层号 煤层间距 ( m) 顶板岩性 底板岩性 发育可采范围 1 58 粉砂岩 粗砂岩 全区发育,全区可采 2 59 粗砂岩 粉砂岩 全区发育,全区可采 3 62C 粉砂岩 粉砂岩 全区发育,全区可采 4 63 粉砂岩 粉砂岩 全区发育,全区可采 5 65B 粉砂岩 粉砂岩 全区发育,全区可采 5 67 上 粉砂岩 粉砂岩 全区发育,全区可采 可采煤层具 的 特征 :, 但煤层的赋存范围、赋存部位、赋存标高差别很大。 2 煤质 本区煤层以光亮 半光亮型为主。 煤硬度小,裂隙发育,质脆易碎。 煤的比重为 ~ ,平均为。 煤的容重为 ~ 平均为。 煤的变质阶段为:焦煤、肥煤、 1/3 焦煤为Ⅲ Ⅳ阶段、无烟煤、贫煤为Ⅵ Ⅶ阶段。 原煤煤质主要指标 如下 : 灰分:全区煤灰分为 %~ % ,平均为 %。 属中灰 富灰煤,以中灰煤为主。 水分:肥煤为 %~ % ,平均为 % ; 1/3 焦煤为 %~% ,平均为 % ;焦煤为 %~ % ,平均为 % ;瘦煤为~ % % ,平均为 % ;贫煤为 %~ % ,平均为 % ;无烟煤为 %~ ,平均为 %。 挥发分 :肥煤为 %~ % ,平均为 % ; 1/3 焦煤为 %~% ,平均为 % ;焦煤为 %~ % ,平均为 % ;瘦煤为 %~ % ,平均为 %。 贫煤 为 %~ % ,平均为% ;无烟煤为 %~ % ,平均为 %。 发热量:肥煤为 ~ MJ/ kg ,平均为 % MJ/ kg ; 1/3焦煤为 ~ MJ/ kg ,平均为 MJ/ kg ;焦煤为 ~ MJ/ kg ,平均为 MJ/ kg ;瘦煤为 ~ MJ/ kg ,平均为 MJ/ kg ; 贫煤为 ~ MJ/ kg ,平均为 MJ/ kg ;无烟煤为8 ~ ,平均为 MJ/ kg。 粘结指数 :肥煤为 90~ 103 ,平均为 97 ; 1/3 焦煤为 87~ 102 ,平均为 95 ;焦煤为 53~ 98 ,平均为 89。 胶质层厚度:肥煤为 ~ mm ,平均为 28 mm ; 1/3 焦煤为 ~ mm ,平均为 mm ;焦煤为 ~ mm ,平均为 mm。 全区为高熔灰煤 , 煤层 中 硫的含量为 %,属于低硫煤 , 煤层 中 磷的含量基本属于低 中磷煤 , 本区煤的主要用做炼焦用煤,亦可作为动 力和民用煤。 岩石性质、厚度特征 煤层顶底板的厚度一般都大于 8 m ,均 为砂岩。 其力学性质详见 表 14 岩石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表。 表 14 岩石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表 岩石 类型 颗粒密度 ( g/cm3) 块体密度 (g/cm3) 空隙率 n (%) 吸水率 (%) 软化系数 ( %) 凝灰岩 砂 岩 泥灰岩 井田内的水文地质情况 本区地下水补给来源以大气降水为主。 岩层富水性与区内地形地貌、岩石性质、地质构造等因素有关。 七、八月为降水量集中期,地下水位高,二、三月份地下水位最低。 本区水文地质类型为Ⅱ类Ⅰ型。 1 含水层 根据煤层分布情况,自上而下分为两个含水层 : 第 Ⅰ含水层:位于煤系地层上部的第四系底层中,局部发育,主要分在勘探区北部、西部、中部的地势低洼处,含水层厚 m ,为孔隙承 压水,含水性较弱。 第Ⅱ含水层 :位于煤系地层浅部的风 化 裂隙中,深 7080 m,呈面状分布,含水厚度 m。 地下水存在类型多 为 潜水。 地势低洼处富水,丘陵顶部贫水。 岩性较粗,富水性好。 岩性较细,富水性差。 9 2 矿井 涌 水量 根据地质部门对矿井涌水预计,正常涌水量为 320 m3/h,最大用水量为440 m3/h。 瓦斯、煤尘爆炸性及煤的自 燃 性 1 瓦斯 根据钻孔采样资料,瓦斯含量为 ,浅部为CO 带 ,中部为 N 带 ,深部为 CH4带。 由于地质报告提供瓦斯等级,则按 低 瓦斯矿井设计。 2 煤尘爆炸性 在本区煤层做了煤的爆炸实验,实验结果全有爆炸性。 火焰长度为 5mm,加岩粉量 108 g 才能制止。 3 煤的自 燃 性 本区对煤层的煤芯煤样进行化验均为不自 燃。 4 地温 根据 七台河市 地区气象站资料,推定本区恒温带深度为 626 m,温度为6℃ 本区平均地温梯度为 ,平均地热增温率为。 地温梯度小于 3。 本区属温度正常区。 地质勘探程度及可靠性 根据集团公司勘探队生产补勘资料和十年的井巷工 程数据,对原报告进行修改和补充,对以往的采探成果及补充勘探成果 加入本次报告之中。 本井田的精查工作量是很大的。 除以往工作量以外,最后一次精查区内基本上搞清本井田的煤层赋存情况和主要的地质构造情况。 为矿井生产、开拓延伸和设计提供可靠的地质数据。 10 第 2 章 井田境界 储量 服务年限 井田境界 井田周边状况 本井田位于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县北兴农场境内,距七台河市中心25km。 勃利至宝清公路从井田中部通过。 龙湖六矿与新强矿和向阳 矿 为邻。 根据地质条件经技术经济比较分析后确定本矿的边界为 : 北以 F1 断层为界,南以 F31 断层为界,东以 F17 断层为界,西以第 9 勘探线为界,深部以 600 m标高为界。 矿区范围有以下 8 个拐点坐标连线圈闭。 如表 21 井田坐标点 表 21 井田坐标点 点号 坐标点 点号 坐标点 1 5079889 440703 5 5083033 439423 2 5081000 440106 6 5084707 431598 3 5082092 439097 7 5080962 441951 4 5082748 439352 8 5080641 441938 井田境界确定的依据 、地质条件作为划分井田境界的依据; 于选择井筒位置,合理安排地面生产系统和各建筑物; 3. 井田要有合理的走向长度,以利于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 4. 划分的井田范围要为矿井发展留有空间。 根据《地 质 报告》圈定的井田境界为 : 北以 F1 断层为界,南以 F31 断层 为界,东以 F17 断层为界,西以第 9勘探线为界,深部以 600 m 标高为界。 井田境界未来发展情况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勘探水平的全面提高,井田范围内的储量会越来越精确,可能在更深部发现可采煤层。 但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煤层赋存条件好,采用新技术防治矿井瓦斯,产量会有较大的提高幅度。 井田储量 11 井田储量 的计算 井田 储量计算 的 范围 : 北以 F1断层为界,南以 F31 断层 为界,东以 F17断层为界,西以第 9 勘探线为界,储量计算深部为 600m 标高。 设计井田范围内计算的煤层有 5 5 62C、 6 65B、 67 上 六层煤可采,各煤层储量计算边界与井田境界基本一致。 矿井储量是指矿井内所埋藏的数量 、 具有工业价值的煤炭数量。 它不仅包含着煤 炭 在地下埋藏的数量,而且还表示煤炭的质量,反映井田的勘探程度及开采技术条件。 矿井储量可分为矿井地质储量、矿井工业储量和矿井可采储量。 矿井 工业储量是指平衡表内 A+B+C 级储量的总和。 矿井设计储量是矿井工业储量减去设计计算的断层煤柱、防水煤柱、井田境界煤柱和已有的地面建筑物、构筑物需要留设的保护煤柱等永久煤柱损失量后的储量。 矿井可采储量是指矿井设计储量减去工业场地保护煤柱、矿井井下主要巷道及上下山保护煤柱后乘以采区回采率的储量。 保安煤柱 留设的 保安 煤柱主要有工业广场煤柱、采区井巷煤柱及断层边境煤柱。 煤柱留设的依据是根据国家煤炭工业局制定的《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计算的: 井田边界留设煤柱 25 m 保护 煤 柱 ; 断层两边各留设 15 m 保护 煤柱; 巷道两边各留设 10 m 保护煤柱。 工业场地保护煤柱留设,应在确定地面受保护面积后,用移动角圈定煤柱范围。 移动角数值应采用本矿区实测数据或与本矿区条件类似的矿区的实测数据选取。 工业场地地面受保护面积应包括受保护对象及围护带,围护带宽度为 15 m。 工业广场 保护煤柱 是以 表 22 地质开采条件、冲积层和岩层移动角 为依据留设。 表 2- 2 地质开采条件、冲积层和岩层移动角 井筒垂深( m) 煤层厚度 (m) 煤层倾角 (176。 ) (176。 ) (176。 ) (176。 ) (176。 ) 表土厚度( m) 330 11 45 77 77 70 5 12 储量计算方法 计算方法:用底板等高线平面投影分水平块段法。 储量计算标准以《规程》为依据,计算如下: 计算公式: 块段储量 =块段面积179。 块段平均厚度179。 容重 /cos 式中 —— 煤层平均倾角。 可采储量计算公式: Z=(ZcP)C 式中 Z—— 矿井可采储量; P—— 保护工业场地、井筒、井田境界、湖泊等留设的永久煤柱损失量 ; C—— 采区采出率 ,中厚煤层不低于 ; Zc—— 矿井工业储量。 经计算得:本矿井的工业储量为 Mt,可采储量为 Mt。 可以进行矿井设计并以此数据为设计依据。 详见表 23 矿井可采 储量 汇总 表。 表 23 矿井可采储量汇总表 序号 煤层号 工 业储量 (万t) 煤炭损失量 (万 t) 可采 储量 (万 t) 工业场地 井田境界 断层 开采 损失 合计 1 58 7 2 59 5 3 62C 1 4 63 5 5 65B 2 6 67 13 上 9 合计 15348.9 1 8 8 5 2 7 储量计算的评价 本设计矿井的各类储量计算严格 执照有关规定执行的。 由于技术水平所限,储量的计算 所得各种储量与实际可能 有一定的误差。 矿井工作制度 生产能力 服务年限 矿井工作制度 根据《 煤炭工业矿井 设计规范》规定:矿井年工作日按 330 d 计算; 每日净提升时间为 16 h。 经过分析研究本矿井采用“三178。 八”的工作制度,即两班生产,一班准备。 矿井的生产能力 本矿井已查明的工业储量为 Mt,估算本井田内工业广场煤柱、境界煤柱等永久煤柱损失量占工业储量的 %,各可采煤层均为中厚煤层,按矿井设计规范要求确定本矿的采区采出率为 80%,由此计算确定本井田的可采储量为 Mt。 根据 地质报告的资料描述,煤层储量丰富 , 地质构造 简单, 煤层赋存条件等因素。 初步确定三个方案,即矿井生产能力为 Mt/a, Mt/a,和 Mt/a 三个方案,分析论证如下: 按照公式 P=Z/AK 式 中 P—— 为矿井设计服务年限; Z—— 井田的可采储量; A— — 为矿井生产能力; K—— 为矿井储量备用系数,一般取。 计算得 P1= Z/AK =179。 = a; P2= Z/AK =179。 = a; P3= Z/AK =179。 = a。 14 经与《规程》和 《 采矿设计手册 》 相核对,确定 a 比较合理的服务年限,即本矿井的生产能力为 Mt/a。 矿井设计服务年限 矿井设计服务年限 由上述公式 计算得 P=Z/AK=179。 120= a 15 第 3 章 井田开拓 概述 井田内外及附近生产矿井开拓方式概述 本矿 与新强矿和向阳矿为邻,其中新强矿为 Mt/a,采用立井开拓集中运输的开拓方式。 向阳矿 为 斜井开拓,上山开采,集中运输的开拓。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七煤集团龙湖六矿12mta新井设计(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石市乌贰其汗 图 11 大雁三矿交通图 4 地质特征 矿区范围内的地层情况 大雁 矿区地层走向为 EW,倾向为 SN,倾角为 14 度 左右。 地层厚度为 600~ 700m。 表土及风化带厚度约 30~ 70m,表土中无流沙岩。 岩层多由细砂岩及 泥 岩构成。 详见 煤层综合柱状图 12。 井田范围内和附近的主要地质构造 大雁 井田范围内的主要地质构造为断层 ,其中断层共有 4 个,为正断层
、角砾,砾径 ~。 充填物为砂质。 距底部 15m 处,有一层黑色、灰绿色玄武岩,致密,坚硬。 中段:朱红色砂岩、泥岩、砂质泥岩为主,偶见砂砾岩或砾石层。 上段:灰白色粗砾岩为主,夹有灰绿色、灰紫色泥岩,厚度不大。 以上三段地层,从井田北界煤层露头开始,向南超覆于各时代地层之上。 越往南,超覆层位越高。 本组地层厚度 ~ ,一般厚度。 不整合于古生界之上。 ( 5)第三系上新统( N2)
田概况及矿井地质特征 井田概况 井田位置及范 围 大雁 一矿则位于 大雁矿区位于大兴安岭西麓海拉尔河中游,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鄂温克族自治旗管辖,矿区东接牙克石市,西连海拉尔区,南邻巴彦嵯岗苏木,北至海拉尔河与陈巴尔虎旗相望。 其地理坐标为东经: 120176。 30′ 56″ 120176。 37′ 18″ ,北纬 49176。 13′ 11″49176。 15′ 00″。 东起 F1
)。 应用 VPlex实现不停机数据迁移 让任何一位金融行业存储专业人员列出他们面临的最大难题,数据迁移总会处在或靠近这一难题列表的顶部。 通常,在实施用新的存储系统(如 Symmetrix VMAX)替换旧式存储的技术更新计划期间,需要进行数据迁移。 本文档仅限 给予美国 EMC 公司 和被呈送方内部使用,未经许可,请勿扩散到第三方。 第 12 页 共 26 页 随着性能和可用性需求的变化
111000m2(其中高层住宅建筑面积 77900m2,商业建筑面积33100m2,); C 区占地面积 ,建筑面积 121100m2; D 区占地面积,建筑面积 95100m2。 项目总投资情况 鄂尔多斯市 天骏商住小区 项目估算总投资 亿 元。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7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指标值 备注 1 规划总用地面积 ㎡ 2 总建筑面积 ㎡ 426600 3 商业 建筑面积 ㎡
重庆大学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奖 (指导教师:王圃 ) 重庆大学 应用型大学 (以广州大学为例) 给水排水工程是应用型专业,实践环节较多,包括:实习环节(认识实习、金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专业实验和设计环节( 68个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论文))等,新的培养方案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强化了应用实践性教学环节,使之获得更多研究探索和实践锻炼的机会,取得了良好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