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类市场中期行情分析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物籽提高 160 万吨。 预计随着明年经济环境的进一步好转,油脂油料的工业和食用需求有望进一步调高。 因此,虽然 11 月报告整体 偏空 ,但是需求的调整表明油脂油料市场的 潜在利多同样 较为 明显。 从 CBOT 市场 在报告发布后的反弹走势看,投资者对豆类商品的悲观情绪大幅释放,大豆期价在美豆产量确认过程中基本完成底部确认,市场对需求的关注正推动美豆不断拓展上行空间。 二、 中国 国内 油脂油料供需状况 2020/2020 年度 中国主要 油脂油料供需 简 表( 11 月份) 单位:千吨 (数据来源:汇易信息网) 尽管市场各方对中国大豆产量数据存在分歧,但国内大豆较上年减产仍获得市场共识。 美国农业部 对中国大豆的预估数据同国内机构的预测存在一定差距,市场在分析大豆时多采用美国农业部的数据,相比较而言,国内机 构对其他品种的预测数据更为全面。 为便于说明,我们将美国农业部对于中国大豆的预测数据单独加以解读。 美国农业部在 11 月份的报告中将中国大豆产量维持在上月的 1450万吨水平,(中国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测的 产量 也 为 1450万吨 )。 对于中国进口数据,美国农业部在本月报告中上调 100 万吨,显示中国的进口需求仍然被市场看好。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农业部在本月报告中上调中国大豆期初库存数据,由上月的 869 万吨上调至 901万吨,该数据连续处于增加状态,这与目前中国国储大豆销售不畅有直接关系。 由于其他数据调整较小,美国农业部预计中国 大豆期末结转库存将较上月增加 74 万吨。 总体来看,国内大豆产量有限,巨大的需求缺口表明中国大豆过度依赖进口的局面短期内仍无法扭转, 国内豆类市场仍然无法摆脱美豆 主导的行情走势。 从上表中其他品种的消费量来看,国内市场庞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对豆粕及植物油的需求仍处于稳步增长的发展趋势之中。 豆油 策略分析:需求支撑底部,后市有望破八冲九 大豆生产周期支撑价格波段性易涨难跌 2020 年,美豆运往中国大豆装船量自 10 月中旬起涨,到 2020 年 3 月底步入低谷,到港高峰期也就是在 11 月下旬到 4月。 今年美豆收割进 度偏慢, 12 月中旬 将渐渐步入到港高峰期,拉高大豆价格符合美豆出口方利益。 而且从实际上来看,价格也确实有拉高可行性。 USDA11 月供需报告确定了美豆丰产与南美的预期增产格局,美豆充裕供给的消息已经被盘面基本消化,由美豆支撑全球需求的时段开启, 一般在四季度美豆市场交易商会经常炒作两个因素:一是中国需求旺盛,在南美大豆上市前,美豆缺乏销售的竞争对手。 二是南美大豆种植条件不利。 在此阶段,极易 寻找炒作题材,拉涨期价。 美豆 CBOT 指数走势图分析 进口价格倒挂,支撑油脂上涨格局 进口成本方面,进入 11 月 以来,进口毛豆油价格倒挂现象严重,近期由于海运费价格的大幅上行,提高了毛豆油进口成本,近期从阿根廷进口 12月船期的毛豆油 CNF价已到达942 美元 /吨,折算成进口成本为 8120 元 /吨,而国内黑龙江地区四级豆油价格才 7400 元 /吨,价差已经达到 520 元 /吨。 价差明显,将支撑国内豆油价格。 从下图中的历史进口毛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