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输送机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 m 主轴 33TT η 轴承 = = m 运动和动力参数计算结果整理于下表: 表 2- 2 运动和动力参数计算 轴 名 功 率 P (KW) 转 矩 T( N m) 转速 n (r/min) 传动比 效 率 输 入 输 出 输 入 输 出 电动机轴 1440 1 1 轴 1440 2 轴 1 主 轴 齿轮设计 齿轮材料应具备下列条件: 1)齿面具有足够的 硬度,以获得较高的抗点蚀、抗磨粒磨损、抗胶合和抗塑性流动的能力; 2)在变载荷和冲击载荷下有足够的弯曲疲劳强度; 3)具有良好的加工和热处理工艺性; 4)价格较低。 因此,采用合金钢、硬齿面齿轮是当前发展的趋势。 采用硬齿面齿轮时,除应注意材料的力学性能外,还应适当减少齿数、增大模式,以保证轮齿具有足够的弯曲强度。 设计的该螺旋输送机的预期使用寿命 10 年,每年 300 个工作日,在使用期限内,工作时间占 20%。 根据以上几点,我选择齿轮的材料为 20CrMnTi,渗碳淬火处理,硬度 56HRC~62HR 平均取为 60HRC。 齿数比 u=i= 计算步骤如下:(见文献 [1]P233) 计算项目 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 1. 初步计算 转矩 T1 齿宽系数ψ d 解除疲劳极限ς Hlim 初步计算的许用接触应 力 [ς H] Ad值 计算内容 T1= m 由图 12- 13,取ψ d= 由图 12- 17c [ς H1]≈ Hlim1 = 1650 [ς H2]≈ Hlim2 = 1400 由表 12- 16,取 Ad=85 计算结果 T1=49240N mm ψ d= ς Hlim1=1650Mpa ς Hlim2=1400Mpa 式() [ς H1]=1485Mpa [ς H2]=1260Mpa Ad=85 初步计算的小齿轮直径 d1 初步齿宽 b 2. 校核计算 圆周速度ν 精度等级 齿数 z和模数 m 使用系数 KA 动载系数 KV 齿间载荷分配系数 HK d1≥ Ad 3 12HT u+1[ ] ud =85 324 9 2 4 0 4 .6 7 + 10 .5 1 2 6 0 4 .6 7 = b=ψ d d1 = 40 =20 ν =π d1n1/(60 1000) =π 40 1440/( 60 1000) = 由表 12- 6 初取齿数 z1=10, z2= iz1= 10= m= d1/z1=40/10=4 由表 12- 3, 取 m=4 则 z1= d1/m =40/4=10 z2= iz1 = 10 =≈ 47 由表 12- 9 由表 12- 10,先求 取 d1=40mm b=20mm ν = 选 8级精度 m=4 z1=10 z2=47 KA= KV= 齿向载荷分布系数 HK 载荷系数 K 弹性系数 ZE 节点区域系数 112t TF d = 2 4924040 =2462N 1 .7 5 2 4 6 2 2 1 5 .4 320AtkFb N/mm > 100 N/mm =[(1211zz )]cosβ =( 1110 47 )cos0176。 = Z = 4 4 1 .4 933 = 由此得 2211 HK Z 由表 1211 2 2 311[1 0 . 6 ( ) ] ( ) 1 0HbbK A B C bdd 2232 0 2 01 .1 7 0 .1 6 [1 0 .6 ( ) ] ( )4 0 4 00 .6 1 1 0 2 0 A v H HK K K K K = = 由表 12- 12 由图 12- 16 式( ) = 式( ) Z = HK = HK = K= ZE= Mpa ZH= 接触最小安全系数 SHmin 总工作时间 th 应力循环系数 NL 接触寿命系数 ZN 许用接触应力 [ς H] 验算 由表 12- 14 th=10 300 8 由表 12- 15,估计 107NL109,则指数m= L 1 v 11 m a x11 m a x N =N 6060 .60 1 144 0 480 01 mnii hiini hihi hTntTTtntTt 原估计应力循环次数正确 NL2=NL1/I= 107/ 由图 12- 18 [ς H1]= lim 1 1m in1 6 5 0 0 .9 81 .0 5HNHZS (式 ) li m 2 22 m i n 1 4 0 0 1 .1 31 .0 5HNH H ZS ς H=ZEZHZΕ 1212 ud b u = 22 3 .0 7 4 9 2 4 0 4 .6 7 12 0 4 0 4 .6 7 计算结果表明,接触强度较为合适,齿轮尺寸无需调整 SHmin= th=4800h NL1= 107 NL2= 107 ZN1= ZN2= [ς H1]=1540MPa [ς H2]= 式( ) ς H= [ς H2] 实际分度圆直径 d 中心距 a 齿宽 b 齿根弯曲疲劳强度验算 重合系数 YΕ 齿间载荷分配系数 KFa 齿向载荷分布系数 KFΒ 载荷系数 K 齿形系数 YFa 应力修正系数 YSa 弯曲疲劳极限ς Flim 因为模数取标准值时,齿数已重新确定,但未圆整,故分度圆直径不会改变,即 d1=mz1=4 10=40mm d2=mz2=4 47=188mm a= 12() 4 (1 0 4 7 )22m z z b=ψ dd1= 40=20mm YΕ =+ 由表 KFa= 11 * 20 2 . 2 2( 2 ) ( 2 0 . 2 5 ) 4fabbh h c m 由图 12- 14 K=KAKVKFaKFΒ = 由图 12- 21 由图 12- 22 由图 12- 23c d1=40mm d2=188mm a=114mm 取 b1=30mm b2=20mm 式( ) YΕ = KFa= KFΒ = K= YFa1= YFa2= YSa1= YSa2= ς Flim1=750MPa 弯曲最小安全系数 SFmin 应力循环次数 NL 弯曲寿命系数 YN 尺寸系数 YX 许用弯曲应力 [ς F] 验算 由图 12- 14 由表 12- 15,估计 3 106NL1010 则指数 m= L 1 v 11 m a x49. 9111 m a x49. 91 49. 91 49. 91N =N 6060 .60 1 144 0 480 01 mnhi ihi hni hihi htTnttTTtntTt 原估计应力循环次数正确 NL2=NL1/ I = 107/ 由图 12- 24 由图 12- 25 [ς F1]= lim 1 1m in7 5 0 0 .9 5 11 .2 5F N XFYYS [ς F2]= lim 2 2m in6 0 0 0 .9 8 11 .2 5F N XFYYS 21 1 112 2 3 . 2 4 4 9 2 4 02 0 4 0 42 . 9 6 1 . 5 2 0 . 7 5F F a F aKT YYYb d m ς F2=ς F1 22112 .3 5 1 .73 3 6 .4 6 2 .9 6 1 .5F a S aF a S aYYYY 传动无 严重过载。 故不做静强度校核 SFmin= NL1= 107 NL2= 107 YN1= YN2= YX= [ς F1]=570MPa [ς F2]= ς F1= [ς F1] ς F2= [ς F2] 表 3- 1 齿轮传动参数表 (单位 ㎜ ) 名称 符号 小齿轮 大齿轮 中心距 a 114 传动比 i 模数 m 4 啮合角 α 20176。 齿数 z 10 47 分度圆直径 d 40 188 齿顶圆直径 da 48 192 齿根圆直径 df 30 179 齿宽 b 30 20 减速器结构设计 ( 1)机体结构 减速器机体是用以支持和固定轴系的零件 ,是保证传动零件的啮合精度 ,良好润滑及密封的重要零件 ,其重量约占减速器总重量的 50%。 因此 ,机体结构对减速器的工作性能 ,加工工艺 ,材料消耗 ,重量及成本等有很大。螺旋输送机设计(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太阳轮应力修正系数 查【 5】图 627 Y 重合度系数 查【 5】式 640, NTY 弯曲寿命能够系数 NL 3 610 1 STY 试验齿轮应力修正系数 按所给 Flim 区域图取 Flim 2 aY .relT 太阳轮齿根圆角敏感系数 查【 5】图 635 cY .relT 行星齿轮齿根圆角敏感系数 查【 5】图 635 TYrel 齿根表面形状系数 ZR
Z(II)型行星齿轮传动可按下面计算公式进行其几何尺寸的计算。 各齿轮副的几何尺寸的计算结果见表 12。 表 12 3Z(II)型行星齿轮传动几何尺寸计算 项目 计算公式 ac 齿轮副 bc齿轮副 ec 齿轮副 变位系数 x 1x 2x = x 1x 1x =32 1x = 2x = 1x = 2x = 湘潭大学兴湘学院毕业论文 11 2x =45 分度圆直径 d 1d = 1mz 2d
期已经具有相对成熟的规模和比较广泛的客户群,可为蓄势过程中的推广和认购起到良好的作用。 电力新村以北,隔金星路对望就是规划的城市公园长湖公园,为小区居民提供花香四溢、芳草 萋萋的惬意人居生活环境。 小区绿化率达 38%,拥有十分不错的园林景观。 电力新村以建设花园式小区为目标,水、园林、芳草、原生树、景观等设计优雅。 户型多样,且所有住户均朝南,并有景观入户花园。 车位充足,比例高达 1:。 三
领导班子集体廉政机制 3行政法制与廉政 3乡镇管理中的廉政机制 3现阶段腐败产生的原因与对策 3公务员道德建设与廉政 3完善人事监督制度与廉政建设 3党管干部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3民主监督与知情权问题 干部竞聘考试中的问题与对策 4政府机构改革中的问题与对策 4职称评聘中的问题与对策 4干部培训中的投入与产出问题及其对策 4干部异地轮换中的问题与对策 4社区民主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
83。 56 1 第 1 章 绪 论 虚拟仪器 由于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及其在电子技术与仪器领域中的应用,新的测试理论、方法、领域以及新的仪器结构的不断出现,电子 测量仪器的功能和作用也发生了质的变化 [1]。 在这种背景下, 20世纪 80年代末,美国成功研制了虚拟仪器。 本章将重点介绍虚拟仪器的概念和其结构、发展以及开发虚拟仪器所需的软硬件选择和本文的主要内容 [2]。
in theory if not need to show that the public can be a screen”. This was followed by the humanputer interface design. Ease of operation needs to be raised. In addition to the necessary self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