蔷薇湖水库工程项目建议书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门及时采取措施,提前关闭蔷薇河上游沭新闸,避免了蔷薇河受到污染。 20xx 年 2 月蔷薇河突发水污染事件,引起市政府及连市各界的高度关注,迫切要求对蔷薇河进行整治 ,并 建设蔷薇湖应急水源工程。 应急水源地工程建设的必要性、迫切性 根据连云港市水量供需平衡预测分析,本地可用水资源量、淮沭河线和通榆河线北调供水量 基本能够满足连云港市 的 用水量要求 (预测水平年 2020 年,保证率 75%),但这只是解决了水资源量短缺的问 题,并不能完全保障连云港市的用水安全。 蔷薇河、通榆河送水线路长,送水沿线工农业生产用水和居民生活用水量大,在严重干旱或用水高峰期,上下游、工农业 与城市用水 矛盾突出 ,连云港城市用水量将得不到保证, 缺水、水 污染仍是影响连云港市居民生活、 经济发展 、社会稳定的重大隐患。 因此兴建蔷薇湖水库作为城市应急水源十分必要,亦十分迫切。 其必要性、迫切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新建 蔷薇湖 应急水源 工程,是 应付突发污染事故, 保障城市应急 用水的重要举措。 由于 淮沭河线 、通榆河 线 输水线路长, 都 是通航河道,其水体除受船舶污染影响 外,还可能受到上游地区和沿线市(区)县及众多村镇的工农业和生活污染影响, 有 可能发生突发性污染事故。 蔷薇河是连云港市的主要水源地,两条输水线路北送的水源均进入蔷薇河,受 上游来水的 源 污染、 本 市 境内 个别污染企业的点污染、农田回归水的面污染 、输水沿线市县及众多村镇的工农业和生活污染影响 , 蔷薇河水质大多时间处于 Ⅲ 类状态,近几年频发水污染事件, 遭受污染持续时间较长, 从发展态势来看,有污染频 次增多 、污染程度加重的趋势 ,严重影响居民生活、 经济发展 和社会稳定。 新建蔷薇湖应急水源工程,当上游来水、蔷蔷薇湖水库工程项目建议书 江苏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9 薇河水源发生突发性污染事故后 ,可通过蔷薇湖向市区应急供水,满足城市正常的生产生活用水要求。 第 二 , 新建 蔷薇湖 应急水源 工程 ,是 严重干旱或用水高峰期 缓解 上下游、工农业和城市用水矛盾,保障市区正常生产生活的 重要举措。 连云港是一个典型的水源型缺水城市,本地水资源供需现状缺口约为 50%,长期以来主要依赖蔷薇河调引江淮水进行补给。 当前,连云港经济社会、城市建设迅速发展,城市用水需求 量 不断增大。 蔷薇河、通榆河送水线路长,送水沿线工农业生产用水和居民生活用水量大,在严重干旱或用水高峰期,上下游 、 工农业 与城市用水 矛盾突出 ,尤其是 每年的 5 至 6 月份,水稻 泡田、插秧季节, 上游农业用水量大,市区用水量得不到保证。 新建蔷薇湖应急水源,在严重干旱或用水高峰期,可通过蔷薇湖向市区应急供水,缓解上下游、工农业用水矛盾,满足城市正常的生产生活用水要求。 第 三 , 新建 蔷薇湖 应急水源 工程,是改善 城区 水生态环境 、改善民生 的 重要举措。 蔷薇湖位于 位于连云港主城区西侧, 东站引河与蔷薇河之间 , 湖区周边环境状况较差, 河道两岸杂草丛生,堤顶道路坑洼不平,生活及建筑垃圾时有堆放,多年来一直是城市环境卫生的死角,这与连云港城市总体环境极不协调,与连云港作为沿海开放城市和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定位 极不相符。 新建 蔷薇湖 及湖区景观 工程,将水源地保护与绿化美化、景观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措施有机结合起来,打造城市滨湖风景区和沿河风光带,改善 工程区 周边市民生活环境,改善城市 水 生态环境。 第 四 , 新建 蔷薇湖 应急水源 工程,是 促进社会稳定 、 经济 发展的 重要举措。 1998年以来蔷薇河发生的 14次 水污染事件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经济蔷薇湖水库工程项目建议书 江苏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10 损失,严重影响市区居民正常生活, 在市民中引起强烈反响。 一旦蔷薇河发生更大的污染事故,将会严重影响城市经济发展和居民正常生活,甚至社会稳定。 新建蔷薇湖应急水源工程,在严重干旱期或用水高峰期、突发污染 事故,能确保连云港市区正常生产生活 1 个月,有利于连云港市社会稳定、经济发展。 新建 蔷薇湖 及湖区景观 工程,打造城市滨湖风景区和沿河风光带,改善城市 生态 环境 , 拉动和促进城市西区发展,提升连云港市的城市品位 , 促进连云港经济社会发展。 防洪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蔷薇河防洪现状及洪涝灾害 在上世纪 70 年代实施东调南下工程,扩大新沭河泄量的同时,考虑到 新沭河行洪对其两岸造成影响的实际情况,同步实施 沭 南、沭北地区治涝工程, 原水电部 批复了沭南、沭北除涝规划制定的治水原则,沭南地区“拦蓄高水,分级截水,高水高排,河道泄蓄,洼地抽 排,改善入海通道”。 这一治水原则是沭南地区在自身排水通道被新沭河占用的情况下,分析其行洪带来的影响,结合各自区域内的地势、地形特点提出来的。 目前,除富安调度闸工程在建外,规划的其它工程均已建成。 蔷薇河是沭南地区的主要防洪排涝河道,也是连云港市区的防洪屏障,蔷薇河洪涝没有独立的入海通道,需通过下游临洪河(新沭河)入海。 建国初期兴建新沭河时采用 “筑堤束水,漫滩行洪”的方式,设计流量仅 3800m3/s,历次治理包括东调南下一期工程(设计流量 5000m3/s),堤距一直未变,也未扩挖泓道,水位抬高 、 水涨堤高。 当 新沭河高水位行洪时, 蔷薇河基本失去自排能力, 需依靠临洪东 西 站抽排。 临洪东站设计 抽水 规模为 300m3/s、临洪西站 90 m3/s, 富安调度闸建成后, 蔷薇河流域 5 年一遇排涝流量为 557 m3/s。 目前临洪站的排涝能力不能满足蔷薇湖水库工程项目建议书 江苏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11 该地区的排涝要求 ,致使 蔷薇河 流域 “因洪致涝,因涝成灾”的局面频繁发生。 1970 年 7 月下旬沂沭河中下游地区连降暴雨,三日雨量达 184~,石梁河水库下泄 2430m3/s,受新沭河洪水顶托和高潮位的影响,使蔷薇河的临洪闸上水位迅速上涨到 ,造成右堤 4200m 堤段漫溢并随之 决口 14 处,决口宽度合计 350m,使新浦地区和台北盐场被淹水深达~ ,洪灾造成 4 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 3000 多万元。 1974 年 8月 11~ 13 日沂沭泗流域平均降雨量超过 300mm,石梁河水库泄洪3490m3/s,临洪闸上水位升至。 同期蔷薇河流域三日降雨量也达 293毫米,蔷薇河各支流水位均高出历史最高水位。 造成马河、沭新河等支河决口,连云港市区因上游决口才保住了安全。 这次洪涝灾害造成东海县受淹农田 67 万亩,其中绝产 20 万亩,倒房 5 万余间,损失存粮 20xx万公斤,海州地区被淹菜田 20xx 亩和 倒房 1300 间的严重灾害。 20xx 年8 月 30 日大水, 新沭河泄洪 2492 m3/s, 临洪东站开机 3 天多时间,抽排近 亿 m3水,但站前水位仍然达到 ,临洪闸上水位达到 ,为了保证连云港市区的安全, 蔷薇河两岸所有排涝站拉闸断电不允许向蔷薇河排水,但上游仍有瓦基等三座排涝站处决口, 导致 60 万亩农田严重积水,持续时间达 7 天,绝收 5 万亩,粮仓进水 108 个,损失粮食 万吨,住宅进水 万户,直接经济损失 亿元。 东调南下续建工程新沭河治理采取挖河建闸方案,对下段中泓进行挖泓,确保太平庄闸下 水位不抬高,与东调南下一期工程持平,即维持(1985 国家高程基准 )。 东调南下 续建工程实施后,沂沭泗河洪水东调流 量加大,新沭河行洪机率、流量均有所增加,对蔷薇河流域防洪排涝十分不利,下游洪涝矛盾将更加突出。 蔷薇湖水库工程项目建议书 江苏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12 防洪工程建设必要性 新建蔷薇湖水库,既可以做为连云港市的应急水源,也可以通过水库滞蓄洪水,错峰、削峰,减轻蔷薇河沿线和连云港市 的防洪压力。 其防洪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新建蔷薇湖水库, 通过 水库滞 蓄洪水 , 错峰、削峰 ,可大大减轻了 蔷薇河沿线和连云港市 的防洪压力。 蔷薇河是沭南地区一条重要 的防洪、排涝河道,是连云港市区和沿线平原洼地的防洪屏障。 由于蔷薇河洪涝没有独立的入海通道,需通过下游新沭河(临洪河)入海, 当新沭河行洪流量超过约 800m3/s 时,蔷薇河涝水就无法自排, 只能 依靠临洪东站抽排 ,而 临洪 东 站的排涝能力不能满足该地区的排涝要求 , 致使蔷薇河流域“因洪致涝,因涝成灾”的局面频繁发生。 在不扩大洪水出路、提高排洪能力的情况下,新建蔷薇湖水库,通过水库滞蓄洪水,可使蔷薇河洪峰与下游新沭河错峰,并适当削减蔷薇河洪峰,可提高蔷薇河流域防洪能力,大大 减轻了 蔷薇河沿线和连云港市 的防洪压力。 第二,新建 蔷薇湖补湖翻水站结合抽排 涝水 ,可进一步提高蔷薇河流域抽水排涝能力,有利于连云港市 的 防洪安全。 当新沭河行洪流量超过约 800m3/s 时,蔷薇河涝水就无法自排, 只能依靠临洪东站抽排 , 临洪东站设计 抽水 规模为 300m3/s, 富安调度闸建成后, 蔷薇河流域 5 年一遇排涝流量为 557 m3/s。 目前临洪 东 站的排涝能力不能满足该地区的排涝要求。 新建蔷薇湖补湖翻水站在汛期可 结合 抽排 蔷薇河 涝 水 ,进一步提高蔷薇河流域抽排能力, 进一步 保障连云港市区的防洪安全。 蔷薇湖水库工程项目建议书 江苏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13 项目建设任务 供水 新建蔷薇湖建设任务主要是提高连云港市区供水水质及供水 保证率,在上游水源突发污染事故时向 市区 应急 供 水,在严重干旱或用水高峰期,缓解上下游、工农业用水与城市生活用水矛盾,满足市区居民正常生产生活用水要求,应急供 水量 需满足近 期 城 市 应急供水 1 个月 (远期条件允许时通过扩建满足远期应急供 水 1 个月 ) ,水质满足饮用水 标准要求;湖区及周边景观及生态建设需满足湖区水环境保护及城市 环境景观建设要求 ;将蔷薇湖建成居民散步休闲、放松身心和亲近自然的场所。 防洪排涝 蔷薇河是沭南地区一条重要的防洪、排涝河道,是连云港市区和沿线平原洼地的防洪屏障。 在蔷薇河下游新建蔷薇湖水库,汛期先通过预降水库水位,蔷薇河行洪高峰期开启进水闸达到分洪蓄洪目的,使蔷薇河洪峰与下游新沭河错峰,并适当削减蔷薇河洪峰,提高蔷薇河流域防洪能力,大大 减轻 蔷薇河沿线和连云港市 的防洪压力。 新建补湖翻水站结合蔷薇河抽水排涝,当蔷薇河受新沭河高水位行洪影响,洪涝不能自排时,开启补湖翻水站与临洪东站一起抽排蔷薇河涝水,进一步提高蔷薇河流域抽水排涝能力,减轻蔷薇河流域洪涝灾害。 蔷薇湖水库工程项目建议书 江苏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14 2 建设条件 自然地理 本工程 场地位于 江苏省连云港市市区西侧,蔷薇河与东站引河之间,现状为村庄、农田、水塘、新海电厂粉煤灰池。 地理位置分布于东经 118176。 40′~ 119176。 00′,北纬 34176。 16′~ 34176。 29′之间。 场地位于苏北滨海平原 区 , 地貌类型属 海积平原 的海湾低平原, 沉积物有明显的海相 堆积 特点。 场地区地势平坦 , 平均 自然 地面高程 左右。 蔷薇湖水库工程位置及现状地貌见图。 水文气象 工程区属暖温带与北亚热带过渡区,冬季受北方高压南下的季风侵袭,以寒冷少雨天气为主;夏季受来自海洋的东南季风控制,天气炎热多雨;春秋两季处于南北季风交替时期,形成四季分明,干、湿、冷、暖天气多变的 季风 气候特征。 全市多年平均气温 14℃左右,年平均气温最高为 ℃( 1961 年)、最低为 13℃( 1957 年),极端最低气温 ℃( 1969 年 2 月 5 日),最高气温为 40℃( 1959 年 8 月 20 日)。 本区多年平均降雨量 ,年降雨量最大 ( 1990 年),年降雨量最小 ( 1978 年)。 降雨 量年际变化大, 年内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汛期( 6~ 9月份),多年平均汛期降雨量 ,占全年 68%。 连云港市区最大日降水量为 1985 年 9 月 1 日连云区的。 蔷薇湖水库工程项目建议书 江苏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15 图 蔷薇湖水库工程位置及现状地貌图 蔷薇湖水库工程项目建议书 江苏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16 工程区多年平均蒸 发量为 ,年平均最大蒸发量为 ,最小蒸发量为 ,蒸发量的年内分配不均匀,多年平均 (5~ 9 月 )蒸发量占全年蒸发量的 %,多年平均最大月蒸发量发生在 5 月份为,最小月蒸发量发生在 1 月份为。 工程区属季风气候区,由于受海陆的共同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