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供水施救系统设计方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供水施救系统操作规程 一、供水施救系统水泵停送操作规程: (一)、水泵启动前的准备工作,要求 做到: 各紧固螺栓不得松动。 联轴器间隙应符合规定,防护罩应可靠。 接地系统应符合规定。 电控设备各开关把手应在关闭位置。 电压、电流、压力、真空的各种仪表指示正常,电源电压应在规定范围内。 (二)、水泵停送正常操作: 灌水。 打开灌水阀和放气阀,向泵体内灌水,直至泵体内空气全部排出,然后关闭以上各阀门。 按电机启动按钮,电机带电运转,带电机达到一队转速、电流返回至规定值时,电机正常运转,然后打开供水阀门正常供水。 供水水泵的正常停机。 应先关闭压力表和真空表阀门,缓缓关闭水泵的 供水阀门,然后切断电动机的电源,电动机停机运转。 二、供水管路和阀门的安设、更改操作规程: (一)、供水管路的操作准备工作,要求做到: 检查管路有无破损,漏水:法兰盘、螺栓是否完好、齐全、紧固。 检查管路上阀门开启、关闭是否灵活,无泄露、无锈蚀。 供水管路及阀门应在安装前将其内部清理干净,对安设地点 有故障应及时进行清理,保证正常的工作。 (二)、供水管路及阀门的正常操作: 管路的法兰连接。 法兰盘的平面必须垂直于管子中心线,法兰所有密封设备应大于法兰内径。 穿好螺丝后应按对角十字交叉顺序对螺丝进 行拧紧加固,确保管路连接无跑水、冒水、滴水、漏水等现象。 阀门安装前应保持关闭状态,安装和搬运过程中,不得以手轮为起吊点,且不得随意转动手轮。 阀门安装位置应便于操作和维修、更换,并有适当的固定装置。 供水管路安装条件必须进行系统试验,确保无漏水、渗水等现象后方可正常运行。 如发现管路有裂纹、断裂或阀门炸裂时要及时关闭总供水阀门,等管路内的水完全跑完后,方可进行检修更换。 供水施救系统异常情况上报处理制度 一、供水施救系统设备、设施发生故障时,所在责任区负责人应立即与六大系统办 公室维修人员取得联系,及时对故障进行处理。 二、供水水泵因无故不动作,水位压力表不上传,水位计无显示等现象时,应立即联系系统维修人员进行故障处理,并上报矿调度室,系统维修人员在维修完毕后需做好故障处理记录,填表归档。 三、因供水管理出现破损、堵塞,导致供水系统供水不畅或未能及时提供水源,应立即联系系统维修人员对供水管路一一进行排查处理,处理结果需上报矿调度室,登记备案。 四、供水阀门因锈蚀、损坏等原因影响阀门的灵活性、可靠性,导致阀门不能正常打开或关闭时,需联系维修人员进行处理或更换。 五、当供水管路内水质 发生变化或存有其他异物时,需上报矿调度室,对供水设备、设施进行消毒、杀菌处理,并查看供水水源是否可利用,保证工作人员安全使用。 供水施救系统交接班制度 一、接班工作人员在进入所管辖区域内方可与交班人员进行交接班,接班人员未到岗,交班人员不得擅自离岗。 二、 交班人员必须事先做好交班准备,并且将当班设备运行情况、遗留问题以及注意事项填入交接班日志。 三、工作人员应在交接过程中对上一班次所遇情况及遗留问题详细交接,若问题尚未解决,需两班协同共同处理;因故障情节复杂,不能处理的,可上报相关部门解决, 并做好事故记录表。 四、接班人员在交接班过程中,需对设备、设施的完好性及运行状态做全面检查,未发现任何异常情况后,方可交接班。 五、交接班完成后,工作人员应认真巡视所管辖范围内的水泵、供水管路、阀门等设备、设施。 查看水泵是否正常工作、管路有无破损现象、是否存在跑水、冒水、滴水、漏水等问题、阀门的灵活性是否较好,若发现问题,需立刻处理更换,并做好设备、设施检修故障登记表。 六、因漏交或错交产生的问题,由交班人员承担责任;因漏接或错接而产生的问题,由接班人员承担责任;交接双方均未发现而产生的问题,由交接双方共同 承担责任。 供水施救系统维护人员岗位责任制 一、维护人员每周应对井下所用设备、设施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 二、定期对供水施救系统的水泵、供水管路、压力表、水表、阀门等设备的完好性进行检查,若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并做好维修记录。 三、每天检查供水管道是否有破损、跑水、冒水、滴水、漏水等现象。 各处阀门的灵活性是否完好等做全面统计。 四、每周负责对饮用水管内的水排放一次,保证饮水质量。 若发现水管内的水质有变化或有其他物质,需及时上报管理部门处理。 五、对新开拓的巷道和变更的巷道内管路的敷设有明确的计划和方案 ,保证每一个区域内都能及时的供水。 六、全面负责供水施救系统设备设施的维护、维修和保养工作,做到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做处相应的处理。 一、事故应急预案 一、目的 为了防止和减少供水事故的发生,建立紧急情况下快速、有效的事故抢险和应急处理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供水事件造成的人员伤害和通信阻断,保证供水施救系统畅通,特制订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应于我矿井全部或局部供水施救系统不能正常运行,影响全部或局部生产、生活供水,造成重大事故时。 三、系统设备选型标准 1) 系统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符 合《煤矿安全规程》、MT/T10042020等标准的有关规定 2)自制件经检验合格、外协件、外购件具有合格证或经检验合格方可用于装配。 3)装置的水管、三通及阀门及仪表等设备的材料应符合 等相关规定。 4) 装置的水管、三通及阀门及仪表等设备的耐压材料不小于工作压力。 5)装置零、部件的连接应牢固、可靠。 6)装置的操作应简单、快捷、可靠。 7)装置的外表面涂、镀层应均匀、牢固。 8) 装置应具有减压、过滤、三通阀门等功能。 9) 饮用水质用应符合 CJ942020 的规定。 10) 供水 施救。 供水应保持 24 小时有水。 11) 避灾人员在使用装置时,应保障阀门开关灵活、流水畅通。 四、应急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供水施救管理工作,突出事故预防和控制措施,有效防止事故发生;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事故演习,提高安全事故处理和应急抢险的能力。 2)统一指挥。 在调度和上级主管部门以及应急指挥机构的统一指挥和协调下,各小组组织开展事故处理、事故抢险、应急救援、恢复等应急工作。 3)保证重点。 在事故处理和控制中,将保证生产信息畅通和安全运行放在第一位,采取一切必要手段, 限制事故范围进一步扩大,防止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在恢复中,遵循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做到快速、有序。 五、危险源辨识基本情况 1)供水管路出现跑、冒、滴、漏等现象。 2)供水管路出现堵塞。 3)阀门不灵活或锈死。 4)饮用水质量达不到标准。 5)设计、安装达不到要求 六、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 组织机构 成立供水施救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指挥处理应急救援工作。 总 指 挥:张道靖 指挥成员:陈剑波、信锁林、马红喜、张建华 下设三个工作组 1)指挥组:组 长:陈剑波 成 员:杜素阳、史高峰 职责:负责安排 落实供水施救系统预防日常工作;及时了解供水管路运行情况;提请应急领导小组决定进入和解除预警状态或应急状态,实施和终止应急预案;监督应急预案的执行情况;掌握应急处理和恢复情况,及时协调解决应急过程中的重大问题; 2)应急抢险组:组长:张建华 成员:朱改林、韩殿礼、韩光庆 职责:负责供水硬件设施抢修工作;在供水保障期间,组织各成员小组相关人员进行设备运行、管路及阀门巡检,防止和排除各种安全隐患。 3)后勤保障组:组长:王建斌 成员:温辉宇 韩全虎 侯守旺 职责:负责抢修物资的供应,安全防范物资保障,负责各类 供水设备、测试仪表、抢修工具的统一管理及使用调度,抢险人员的思想保证工作。 七、事故应急救援程序 预警 各片区人员或值班人员发现或接到突发供水安全事件警示信息 后,首先要到达现场,采取必要措施,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同时问清或掌握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影响范围等基本情况,迅速向值班领导汇报,并汇报现场情况。 预警行动 值班领导接到预警信息后,立即电话告知应急抢险指挥组组长,由指挥组组长判断属于哪一类事故和危险程度,并下令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预。煤矿供水施救系统设计方案(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 4)提高熔融沉积成型系统的加工速度和开拓并行制造的工艺方法。 目前即使是最快的快速成型机也难以完成象注塑和压铸成型的快速大批量生产。 将来的快速成型机需要向快速和多材料的制造系统发展,以便可以直接面向产品制造。 ( 5)开发直写技术。 直写技术对于材料单元有着精确的控制能力,开发直写技术,是快速熔融沉积成型技术的材料范围扩大到细胞等活性材料领域, ( 6)开发用于快速成型的 RPM(
年平均日照数 2355小时至 2400 小时。 年降雨量 550毫米至 670 毫米,降雨集中在夏季。 干湿指数 ,属湿润地区。 交通条件 经济发展 ? 经济增长初步核算,全市生产总值( GDP)实现 1723614 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增幅提高 个百分点,创历史最好水平。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 537928 万元,增长 %;第二产业增加值 636522万元,增长 %
感器:如热导气体传感器、光干涉气体传感器、红外传感器等。 (3)利用电化学性质的气体传感器:如电流型气体传感器、电势型气体传感器等。 气体传感器应满足的基本条件 :一个气体传感器可以是单功能的,也可以是多功能的;可以是单一的实体,也可以是由多个不同功能传感器组成的阵列。 但是,任何一个完整的气体传感器都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 1)能选择性地检测某种单一气体,而对共存的其它气体不响应或低响应; (
7” 30” 17’ 36 7” 八角菊 10 发 B 0”— 27” 30” 17’30” 37 5” 彩落叶 20 发 A C 0”— 18” 20” 17’50” 4” 彩落叶 20 发 A C 0”— 18” 20” 38 6” 橙色特闪 20 发 A C 0”— 18” 20” 18’10” 39 7” 橙色特闪 10 发 B 0”— 18” 20” 18’30” 40 8”
,输出功率大,可无级调速,反应灵敏,可实现连续轨迹控制 气体压缩性大,精度低,阻尼效果差,低速不易控制,难以实现高速、高精度的连续轨迹控制 控制精度高,功率较大,能精确定位,反应灵敏,可实现高速、高精度的连续轨迹控制,伺服特性好,控制系统复杂 响应速度 很高 较高 很高 结构性能及体积 结构适当,执行机构可标准化、模拟化,易实现直接驱动。 功率 /质量比大,体积小,结构紧凑,密封问题较大
... 180 . 集成平台功能设计 ............................................................................ 181 . 平台 SD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