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报告管理制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准确和现行有效; 4. 审核人员要审核实验室质量体系运行记录填写是否准确无误,是否使用未检定的设备。 5. 审核人员要审核检验报告附页检验项目是否超项检验,标准要求是否准确,检验结果与原始记录是否一致,单项结论判定是否有误,检验报告首页检验结论判定是否准确。 六、批准上报人员的责任制度:负责检验报告的表面质量和内在质量。 1. 核查检验报告的表面质 量。 包括:检验任务书(抽样单、委托合同书)和检验报告首页的一致性;检验报告附页中检验结果与原始记录中检验结果的一致性;单项结论判定是否有误;检验报告结论是否有误 2. 核查实验室质量体系运行记录的填写情况; 3. 认真核查原始记录,严禁我所有能力检验还要移植所外检验数据的现象出现;若有此情况,须由室主任和主管所长批准方可,同时要有偏离单。 4. 对于现场检验的产品或用企业的检验数据,此数据的准确性检验室要负责。 明确抽样人员、检验人员、校核人员、报告录入人员、审核人员、批准上报人员、批准人员责任制度后,要求各责任人认真负起责 任,以确保我所检验报告的质量,并经得起推敲,望全所人员能认真执行。 抚顺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质量保证科 二 O 一 O 年四月二十八日 检验报告考核办法 检验报告是我所的唯一产品,检验报告质量(包括内在质量和表面质量)的好坏关系到我所将来的前途和命运。 检验报告完好率为百分之百一直是我们质检人所追求的目标。 为了不断地向这个目标靠近,同时也为了鼓励好的“检验报告”,鞭策后进的“检验报告”,现制定检验报告奖惩细则: 一. 按检验报告完好率进行奖惩。 所谓检验报告完好是指上报到质量保证科的检验报告按照检验报告管理规定考核,没有一点错误;不完好的检验报告是指按照检验报告管理规定进行考核,有错误(不管是大错误还是小错误,包括该签字的未签字等)的检验报告;每一份检验报告按一个单元计算,完好检验报告数除以检验报告总数即为检验报告完好率。 1. 检验报告完好率达 100%,此科室每年奖励 5000 元; 2. 检验报告完好率在 100%~98%(包括 98%),此科室不奖不扣; 3. 检验报告完好率在 98%~96%(包括 96%),此科室每年。检验报告管理制度(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位的企业 序号 名称 排放量,吨 1 台州发电厂 2 台州市椒江热电有限公司 3 星星集团有限公司 4 浙江台州染整总厂 椒江区清洁空气行动实施方案( 2020 年 2020 年) 第 8 页 5 台州宏达轻纺有限公司 6 浙江山峪染料化工有限公司 7 台州市椒江岩头砖瓦厂 8 青岛啤酒(台州)有限公司 9 台州市兴宇墙体材料有限公司 10 浙江联盛化学工业有限公司 合计 从表 可知,二氧化硫
25, 140, 180, 200, 220, 250 确定轴上圆角和倒角尺寸 表 2 零件倒角 C与圆角半径 R的推荐值 Part chamfering radius R C and the remended value 直径 d > 6~10 > 10~18 > 18~30 > 30~50 > 50~80 > 80~120 > 120~180 C 或 R 取轴端倒角为 2x1
术创新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哪些,其根本原因是中小企业自身规模太小,而我国又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的原因限制了它的发展。 进一步引出风险主要的类型有技术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生产风险、管理风险和政策风险等。 第二部分主要写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的判断标准及对策: 主要通过分析财务风险、市场风险和管理风险出现何种情况称之为出现 风险,并讨论一下风险出现之后主要有哪些对策。 其中
老师在教学中把“人类的各种疾病”进行了对比,作了专题复习,解决这题并不难。 9.下列关于生物呼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水中生活的动物都用鳃呼吸 B.青蛙的幼体用鳃呼吸 C.无脊椎动物都用鳃呼吸 D.脊椎动物都用肺呼吸 [评析 ]呼吸是生物的共同特征之一,本题以此为专题,进行考查,跨度大,只要学生系统地进行过有关“呼吸”内容的梳理,解决此题不难。 但老师和学生的专题复习没到位。 10. A、 B
............................. 66 电气设计 ....................................................................................................... 67 执行的规范和标准 .............................................
.............................................................. 9 结论 ...................................................................................................... 9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