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等几 个阶段,在各个加工阶段之间 安排热处理工序。 加工划分阶段有如下优点: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 第 15 页 共 35 页 a 有利于保证加工质量 b 合理的使用设备 c 有利于及早发现毛坯缺陷 综上所述,工艺过程应当尽量划分成阶段进行。 此外,粗精加工分开,使机床台数和工序数增加,当生产批量较小时机床符合率低,不经济。 所以当工件批量小,精度要求不太高、工件刚性较好时也可以不分或少分阶段。 按照加工性质和作用的不同,工艺过程一般可划分为三个加工阶段: ① 粗加工阶段 粗加工的目的是切去绝大部分多雨的金属,为以后的精加工创造较好的条件,并为半精加工,精加工提供定位基准 ,粗加工时能及早发现毛坯的缺陷,予以报废或修补,以免浪费工时。 粗加工可采用功率大,刚性好,精度低的机床,选用大的切前用量,以提高生产率、粗加工时,切削力大,切削热量多,所需夹紧力大,使得工件产生的内应力和变形大,所以加工精度低,粗糙度值大。 一般粗加工的公差等级为 12~11 ITIT , 粗糙度为umRa 100~80。 ② 半精加工阶段 半精加工阶段是完成一些次要面的加工并为主要表面的精加工做好准备,保证合适的加工余 量。 半精加工的公差等级为 10~9 ITIT。 表面粗糙度为 umRa ~10。 ③ 精加工阶段 精加工阶段切除剩余的少量加工余量 ,主要目的是保证零件的形状位置几精度 ,尺寸精度及表面粗糙度 ,使各主要表面达到图纸要求 .另外精加工工序安排在最后 ,可防止或减少工件精加工表面损伤。 精加工应采用高精度的机床小的切前用量,工序变形小,有利于提高加工精度.精加工的加工精度一般为 7~6 ITIT ,表面粗糙度为umRa ~10。 ④ 光整加工阶段 对某些要求特别高的需进行光整加工,主要用于改善表面质量,对尺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 第 16 页 共 35 页 度精度改善很少。 一般不能纠正各表面相互位置误差,其精度等级一般为6~5 ITIT ,表面粗糙度为 umRa ~。 此外,加工阶段划分后,还便于合理的安排热处理工序。 由于热处理性质的不同,有的需安排于粗加工之前,有的需插入粗精加工之间。 工序顺序的安排 工序顺序安排的原则 ( 1) “先基面,后其他”原则 工艺路线开始安排的加 工表面,应该是选作后续工序作为精基准的面,然后在以该基准面定位,加工其他表面。 ( 2) “先面后孔”原则 当零件上较大平面可以用来作为定位基准是,总是先加工平面,再以平面定位加工孔,保证孔和平面之间的位置精度,这样定位比较容易,装夹也方便。 ( 3)“先主后次”原则 零件上的加工表面一般可以分为主要表面和次要表面两大类。 主要表面通常是指位置精度要求较高的基准面和工作表面;次要表面是指那些要求较低,对整个工艺过程影响较小的辅助表面。 ( 4)“先粗后精”原则 热处理工序的安排 热处理工序在工艺路线中安排的是否恰当,对零件的加工质量和材料的使用性能影响很大。 ( 1) 退火与正火 目的是为了消除组织的不均匀,细化晶粒,改善金属的可切削性能。 对高碳钢零件采用退火降低其硬度,对低碳钢零件采用正火提高其硬度,以获得适中的较好的可切削性,同时能消除毛坯制造中的应力。 退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 第 17 页 共 35 页 火与正火一般安排在机械加工之前进行。 ( 2) 时效 毛坯制造和切削加工都会在工件内留下残余应力,这些残余应力将会引起工件的变形,影响加工质量甚至造成废品。 因此,在工艺过程中常需安排时效处理。 ( 3) 淬火和调质处理 淬火和调质处理可以获得需要的 力学性能。 但之后会产生变形,所以调质处理一般安排在机械加工以前,而淬火则因其硬度高不易切削一般安排在精加工阶段的磨削加工之前进行。 ( 4) 渗碳淬火和渗氮 低碳钢零件有时需要渗碳淬火,并要求保证一定的渗碳层厚度。 渗碳变形较大,一般安排在精加工之前进行,但渗碳表面预先常安排粗磨,以便控制渗碳层厚度和减少以后的磨削余量。 渗氮是为了提高工件表面硬度和抗腐蚀性,他的变形较小,一般安排在工艺过程的最后阶段、该表面的最终加工之前。 辅助工序的安排 ( 1)检验工序 为了确保零件的加工质量,在工艺过 程中必须合理的安排检验工序。 ( 2)清洗和去毛刺 切削加工后在零件的表层或内部有时会留下毛刺,他将影装配的质量甚至机器的性能。 工件在进入装配之前,一般安排清洗。 特别是研磨等光整加工工序之后,砂粒易附着在工件表面上,必须认真清洗,以免加剧零件在使用中的磨损。 ( 4) 其他工序 可以根据需要安排平衡、去磁等其他工序。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 第 18 页 共 35 页 制定加工工艺路线 拟定比较两种工艺路线( 1) 工艺路线一: 工序 10: 1. 粗车右端面 2. 车外圆Φ 121 3. 车右台阶面 4. 车外圆Φ 130 5. 车端面 6. 粗镗Φ 40 工序 15: 1. 粗车大端面 2. 粗镗Φ 100H7 3. 车台阶面 4. 车外圆Φ 125 工序 20: 1. 半精镗Φ 40 2. 半精车外圆Φ 121 3. 半精车右台阶面 4. 半精车外圆Φ 130 5. 半精车端面 6. 半精车右端面 工序 25: 1. 半精车大端面 2. 半精车Φ 100H7 3. 半精车右台阶面 4. 半精车外圆Φ 125 工序 30: 1. 精车右端面 2. 精车外圆Φ 121 3. 精镗Φ 40 4. 精车外圆Φ 130 5. 精车端面 6. 精车右台阶面 工序 35 1. 精车大端面 2. 精车Φ 100H7 3. 精车右台阶面 4. 精车外圆Φ 125 工序 40 精铣 B面 工序八 粗铣Φ 100 面 工序九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 第 19 页 共 35 页 精铣Φ 100 面 工序 45 1. 钻孔到Φ 10 2. 扩钻到Φ 16 3. 扩 孔到Φ 工序 50 精镗孔至 工序 55 在 6 个工位上钻孔Φ 7 工序 60 1. 在 4 个工位上钻孔Φ 2. 攻螺纹 4- M5 ( 2) 工艺路线二: 工序 10 1. 粗车右端面至 78 2. 粗车外圆Φ 125 5 3. 钻通孔Φ 16 4. 粗镗内孔Φ 34 29 5. 粗车小凸台端面至 20 工序 15 1. 粗车右端面至 71 2. 粗车外圆Φ 128 9 3. 粗车内孔Φ 98 工序 20 1. 半精车端面保 70 2. 半精车外圆Φ 5 3. 法精镗内孔Φ 27 4. 半精镗内孔Φ 32 28 5. 半精镗内孔保Φ 6. 半精车小凸台端面保 16 7. 工序 25 1. 半精车 右端面到 69 2. 半精车外圆Φ 长 9 3. 半精镗内孔Φ 长 7 工序 30 1. 钻通孔 3 Φ 7 2. 工序六 3. 钻通孔 3 Φ 7 4. 钻孔 4 Φ 深 12 5. 攻螺纹 4M5深 10 工序 35 1. 磨内孔保Φ 40 5 2. 磨外圆保Φ 12 5 工序 40 1. 磨内孔保Φ 100 7 2. 磨外圆保Φ 125 9 ( 3)工艺路线比较: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 第 20 页 共 35 页 上述两个工艺路线, 第一条工艺路线做得比较精细,每一道工序都安排的很到位,但是做起来很复杂;第二条工艺路线比较简洁明了,基本上可以达到精度要求,但最后的磨工感觉有点多余。 相比之下我们选择第二条工艺路线,然后 对其进行修改:去掉磨式。 因为零件精度要求不高,半精车就可以达到目的。 拟定工艺过程 工序号 工序内容 简要说明 0 沙型铸造 05 进行人工时效处理 消除内应力 10 涂漆 防止生锈 15 粗车右端面至 78 粗车外圆Φ 125 5 钻通孔Φ 16 粗镗内孔Φ 34 29 粗车小凸台端面至 20 20 粗车右端面至 71 粗车外圆Φ 128 9 粗车内孔Φ 98 25 半精车端面保 70 半精车外圆Φ 5 法精镗内孔Φ 27 半精镗内孔Φ 32 28 半精镗内孔保Φ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 第 21 页 共 35 页 半精车小凸台端面保 16 30 半精车右端面到 69 半精车外圆Φ 长 9 半精镗内孔Φ 长 7 35 钻通孔 6 Φ 7 钻通孔 6 Φ 7 钻孔 4 Φ 深 12 攻螺纹 4M5深 10 40 去毛刺 钳工 45 磨内孔保 Φ 40x5 磨外圆保 Φ 121x5 50 磨内孔保Φ 100x7 磨外圆保 Φ 125x9 55 检验,入库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 第 22 页 共 35 页 第 4 章 工序设计 ,根据不同的工序选择机床 由于生产类型为大批量,故加工设备以通用 机床为主,辅以少量专用机床,其生产方式以通用机床专用夹具为主,辅以少量专用机床的流水生产线,工件在各机床上的装卸及各机床间的传送均由人工完成。 由于本零件加工精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