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介绍课程设计-换挡叉工艺规程及铣槽14夹具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案的特点在于:方案一是先加工换挡叉头部两端面及Φ 16mm孔 ,再 加工换 挡叉 头部方 槽, 再加工 换挡叉 脚部 端面及 内表 面,最 后加工M10mm 螺纹孔。 方案二是先加工换挡叉头部两端面及Φ 16mm 孔,再加工换挡叉脚部端面及内表面,再加工换挡叉头部方槽,最后加工 M10mm 螺纹孔。 显然在加工换挡叉 脚部端面及内表面之后在加工换挡叉头部方槽,较易保证方槽的加工精度和形位公差,所以方案二较合理。 工艺路线确定 在综合考虑工序顺序安排原则的基础上,表 4 列出了换挡叉的工艺路线。 表 4 换挡叉工艺路线及定位基准、设备的选用 课程设计说明书 7 工序号 工序名称 机床设备 刀具 定位基准 1 同时粗铣换挡叉头左右两端面 卧式双面铣床 三面刃铣刀 叉脚左侧边 2 钻Φ 16mm 孔 四面组合钻床 麻花钻、扩孔钻 叉脚内表面和叉顶部侧面 3 拉Φ 16mm 孔 拉床 拉刀 叉脚内表面和叉顶部侧面 4 锪Φ 16mm 孔处倒角 1 45186。 钻床 锪钻 叉脚内表面和叉顶部侧面 5 粗铣 — 精铣换挡叉脚两端面 卧式双面铣床 三面刃铣刀 Φ 16mm 孔,叉头部右端面 6 粗铣 — 精铣叉脚内侧面 立式铣床X51 铣刀 Φ 16mm 孔,叉脚外曲面 7 粗铣换挡叉头上端面,并粗铣、精铣方槽 立式铣床X51 铣刀 Φ 16mm 孔,叉脚内表面 8 粗铣螺纹孔端面 立式铣床X51 铣刀 Φ 16mm 孔,叉脚内表面 9 钻 M10mm 底孔Φ 倒角 120 ,攻 M10mm 螺纹 四面组合钻床 麻花钻,锪钻 Φ 16mm 孔, 叉脚内表面,叉头右端面 10 去毛刺 钳工台 平锉 11 中检 12 热处理 — 换挡叉脚两侧面和方槽两侧面高频淬火 淬火机等 13 校正换挡叉脚 钳工台 手锤 14 磨削换挡叉脚两端面 平面磨床M7120A 砂轮 Φ 16mm 孔,叉头部右端面 课程设计说明书 8 15 清洗 清洗机 16 终检 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切削用量的计算 工序 1:同时粗铣换挡叉头左右两端面。 该工序就一个工步,即同时粗铣换挡叉头左右两个端面。 ( 1)背吃刀量的确定 )( pa mm ( 2)进给量的确定 由表 57,按机床功率 5~10kW、工件 — 夹具系统刚度为中等条件选取,该工件的每齿进给量 zf 取为。 ( 3)铣削速度计算 由表 59,按镶齿铣刀、 d/z=80/10 的条件选取,铣削速度v 可取为。 由公式( 51) n=1000v/π d 可求得该工序铣刀转速,即 n=1000 80=,参照表 415 所列 X51 型立式铣床的主轴转速,取转速 n=160r/min。 再取此转速代入公式( 51),可求出该工序的实际铣削速度 v=nπ d/1000=。 工序 2:钻Φ 16mm 孔。 ( 1) 背吃刀量的确定 由表 228, 15pa mm。 ( 2) 进给量的确定 查表 522,按钢件 45 刚查表得进给量取 f =。 ( 3) 切削速度的确定 查表 522 得切削速度 v=20m/min. 工序 3:拉Φ 16mm 孔。 ( 1) 背吃刀量的确定 11516 pa mm。 ( 2) 进给量的确定 查表 533 得拉削进给量 zf =( 3) 切削速度的确定 查表 534,取第 2 组切削速度,切削速度为 v=4m/min. 工序 4:锪Φ 16mm 孔两端倒角 1 45186。 ( 1) 背吃刀量的确定 in1  pa mm ( 2) 进给量的确定 查表 532, 取进给量 f =课程设计说明书 9 ( 3) 切削速度的确定 查表 532,取切削速度 v=14m/min. 工序 5:粗铣 — 精铣换挡叉脚两端面 本工序由两个工步组成,即工步 1:同时粗铣换挡叉脚两端面;工步 2:同时精铣换挡叉脚两端面。 ( 1) 背吃刀量的确定 工步 2 的机械加工余量为 1mm,所以工步 1 的背吃刀量 pa mm;工步 2 的背吃刀量 12pa mm。 ( 2) 进给量的确定 工步 1:查表 57,取每齿进给量 zf = ;工步 2:查表 58,进给量 f =。 ( 3) 铣削速度的确定 工步 1:铣削速度同工序 1,即 :v1=;工步 2:铣削速度同工步 1,即 v2=工序 6:粗铣 — 精铣叉脚内侧面 本工序由两个工步组成,即工步 1:粗铣换挡叉脚内侧面; 工步 2:精铣换挡叉脚内侧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