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论文-我国引进的外来资金的来源的探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人名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 19791980 年,中央先后批准广东、福建 2 两省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并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地方试办经济特区。 特区内为吸引外资而实行一些特殊的优惠政策。 20 世纪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中国国内经济还处于恢复阶段,改革开放也正值初期,吸引外资刚刚起步,缺乏经验,投资环境还较差,外国在中国的投资数量不多,规模较小,其分布多限于 4 个经济特区。 这一阶段,中国吸收的外商投资主要来自港澳地 区,以劳动密集型的加工项目和宾馆、服务设施等第三产业项目居多。 这些企业大部分集中在广东、福建两省以及其他沿海省市,内地吸收外资刚刚起步。 (二) 第二阶段,稳步发展阶段 1986 年 10 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鼓励外商投资的规定》,这对改善外商投资环境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该《规定》对外商投资于先进技术企业和产品出口企业在税收等方面给予了 更多的优惠。 1987 年 12 月,国家有关部门制定了指导外商投资方向的有关规定,以促进外商投资产业结构的改善。 1988 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又决定将沿海经济开放区扩展到北方沿海的辽东半 岛、山东半岛及其他沿海地区的一些市、县,批准海南建省和设立海南经济特区。 1990 年决定开发和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上述规定和举措进一步改善了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环境,使吸收外商投资的工作有了较快的发展。 从 19871991 年,全国利用外商投资合同金额 亿美元,每年平均 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 16705 亿美元,每年平均 亿美元。 这一阶段,中国吸收外商投资的结构有较大改善,生产性项目及产品出口企业大幅度增加,旅游服务项目的比重降低较多,外商投资的区域和行业有所扩大,台湾厂商开始对大陆投资,投 资金额逐年增加 (三)第三阶段,高数发展阶段 以邓小平 1992 年初视察南方重要讲话为标志,对外开放出现了崭新的局面。 国务院决定进一步开放 6 个沿海城市、 13 个内陆边境城市和 18 个内陆省会城市,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对外开放,利用外商投资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了新的大发展。 1992 年批准的外商直接投资项目超过前 13 念得总和达到 万多个; 1993 年,所批项目数达 万多个,几乎又前 13 年的总数翻了一番。 这两年全国利用外商投资合同金额为 亿美元,每年平均 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 亿美 元,每年平均 亿美元。 1993 年时,中国吸收外商投资的金额,已跃居发展中国家第一位,在世界各国中仅次于美国而居第二位。 这一阶段,利用外资的特点,除了利用外商投资的金额大幅度增长外,还有平均项 3 目规模扩大、房地产业发展迅速、新的投资领域增加以及中西部地区利用外资步伐加快等。 (四)第四阶段,调整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 , 外商 投资的各方面结构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利用外商投资的重点又注重数量转向注重质量和结构的优化。 其表现是 :越来越多的西方国家大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外商投资的资金来源结构和技术结构进一步改善; 资金和技术密集的大型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增加,外商投资的平均项目规模不断扩大;外商投资的领域进一步扩宽,许多第三产业开始了利用外商投资的试点,外商投资的产业结构日趋合理;中西部地区利用外商投资的增速快于东部沿海该地区。 在这一阶段,中国开始对外商投资逐步实行国民待遇原则,对原有的利用外资企业的税收和外汇等方面的政策做了一些调整。 从 19941998 年,虽然批准的外商投资企业项目数和合同外资金额逐年有所下降,但是实际使用的外资金额却持续增长 1994 年达到 亿美元,比上年增加了 亿美元, 19951998 年则分别达到了 亿美元、 41703 亿美元、 亿美元、 亿美元。 (五)第五阶段,成熟阶段 2020 年 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为 WTO 的成员,中国实施了 WTO 涉及投资方面的协议,根据 入世的承诺和《与贸易相关的投资措施的协议》的要求,先后修改了一些法规,既完善了法规体系,又提高了透明度,大大改善了外商投资的法律环境。 对法规的修改还加快了投资自由化和对外商投资逐步实行国名待遇的进程。 二、 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形式 目前,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形式有: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