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粮生态快速养猪产业化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用户认可的情况 在日本、韩国微生态发酵养殖技术已经是成熟推广的技术;我国福建省,东北省、山东省等多个省份都有微生态发酵床的养殖模式,但是单一的某种科学的养殖技术所体现的效益是有限的,只有通过科学系统的综合运用,才能节能、增效。 四、市场需求情况和风险分析 时下,从田头到餐桌, “绿色食品 ”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青睐。 20xx年我国绿色食品销售额突破 400 亿元,其中出口创汇 2 亿多美元。 在国家农业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农业部官员已明确提出 21 世纪是 “绿 色世纪 ”的口号。 可见,大力发展绿色安全食品成为总体趋势。 “ 肉品 ” 作为现代人餐桌上的主导食品,它的安全性自然为所有人所关注。 因此, “绿色安全肉品 ”更是具有其不可低估的价值。 据 WTO 预测,到 20xx 年,天然食品的市场份额将达到 15%~ 20%,而且目前仅为 %~ %,市场潜力巨大。 我国是世界头号养猪大国, 1999 年世界存栏猪数 亿头,中国为 亿头,占 %;世界猪肉产量 万吨,中国 万吨,占 %;目前我国人均年消费猪 6 肉城市为 47 千克,农村为 28 千克。 同时,猪肉占有居民动物蛋白消费67%,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工厂化养猪是在国民经济和畜牧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家畜饲养和动物营养学科技水平不断发展,特别是在配合饲料工业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的生产模式:采用配套的现代化养猪科学技术,按猪的不同生产阶段,创造适合于猪的繁殖、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实行工厂化的生产方式,充分发挥猪本身的生产潜力,常年均衡生产商品肉猪,提高养猪生产水平的经济效益,减轻饲养人员的劳动强度,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养猪的生产水平及经济效益。 我国是世界上养猪最多的国家,养猪生产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长期以来,多以小工厂、分散的方式经营,这样的饲养方法占地多、用人多、效益低,从而形成生产水平低、饲料报酬低、商品率低 、疫病难以控制 的局面,与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生活需要已不相适应。 面对高成本、高风险、低回报的养殖模式,零散户已纷纷退出了养猪市场。 因此,改革传统的饲养工艺,推进现代化养猪,发展具有一定规模的现代化养猪场,积极推广现代化养猪综合配套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的管理,制订系统性的猪病防疫工作,按照全价饲料营养的搭配,即 使是遇到市场低迷期实施 节粮生态快速养猪产业化技术集成与示范技术 也可以保本经营。 五、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项目投资估算 : 7 项目总投资 130 万元。 基础建设费: 112 万元。 会议及资料印发费 2 万元。 相关管理费 4 万元。 设备 购置费 30 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