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原理景观设计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单一的,固定不变的,而是开放的,多样的和发散的,是不拘一格的,因而常常是出乎意料的。 一个优秀建筑给人们带来的感染力乃至震撼力无不始于此。 想象力与创造力不是凭空而来的,除了 平时的学习训练外,充分的启发与适度的形象“刺激”是必不可少的。 比如,可以通过多看 (资料 ),多画 (草图 ),多做 (草模 )等方式来达到刺激思维,促进想象的目的。 形象思维的特点也决定了具体方案构思的切人点必然是多种多样的,可以从功能人手,从环境人手,也可以从结构及经济技术人手,由点及面,逐步发展,形成一个方案的雏形。 1.从环境特点入手进行方案构思 . 富有个性特点的环境因素如地形地貌、景观朝向以及道路交通等均可成为方案构思的启发点和切人点。 例如流水别墅,它在认识并利用环境方面堪称典范。 该建筑选址于风景优 美的熊跑溪边,四季溪水潺潺,树木浓密,两岸层层叠叠的巨大岩石构成其独特的地形、地貌特点。 赖特在处理建筑与景观的关系上,不仅考虑到了对景观利用的一面 —— 使建筑的主要朝向与景观方向相一致,成为一个理想的观景点,而且有着增色环境的更高追求 —— 将建筑置于溪流瀑布之上,为熊跑溪凭添了一道新的风景。 他利用地形高差,把建筑主人口设于一二层之间的高度上,这样不仅车辆可以直达,也缩短与室内上下层的联系。 最为突出的是,流水别墅富有构成韵味(单元体的叠加 )的独特造型与溪流两岸层叠有秩、棱角分明的岩石形象有着显而易见的因果联系,真 正体现了有机建筑的思想精髓。 又如象卢浮宫扩建工程,把新建建筑全部埋于地下,外露形象仅为一宁静而剔透的金字塔形玻璃天窗,从中所显现出的是建筑师尊重人文环境,保护历史遗产的可贵追求。 2.从具体功能特点入手进行方案构思 更圆满、更合理、更富有新意地满足功能需求一直是建筑师所梦寐以求的,具体设计实践中它往往是进行方案构思的主要突破口之一。 由密斯设计的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德国馆,它之所以成为近现代建筑史上的一 个杰作,功能上的突破与创新是其主要的原因之一。 空间序列是展示性建筑的主要 组织形式,即把各个 展示空间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排列起来,以确保观众流畅和连 续地进行参观浏览。 一般参观路线是固定的,也是唯一的。 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 参观者自由选择浏览路线的可能。 在德国馆的设计中,基于能让人们进行自由选择 这一思想,创造出具有自由序列特点的“流动空间”,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 同样是展示建筑,出自赖特之手的纽约古根汉姆博物馆却有着完全不同的构思重点。 由于用地紧张,该建筑只能建为多层,参观路线势必会因分层而打断。 对此,设计者创造性地把展示空间设计为一个环绕圆形中庭缓慢旋转上升的连续空间,保证了参观路线的 连续与流畅,并使其建筑造型别具一格。 除了从环境、功能人手进行构思外,依据具体的任务需求特点、结构形式、经济因素乃至地方特色均可以成为设计构思可行的切人点与突破口。 另外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在具体的方案设计中,同时从多个方面进行构思,寻求突破 (例如同时考虑功能、环境、经济、结构等多个方面 ),或者是在不同的设计构思阶段选择不同的侧重点 (例如在总体布局时从环境人手,在平面设计时从功能人手等等 )都是最常用、最普遍的构思手段,这样既能保证构思的深入和独到,又可避免构思流于片面,走向极端。 三、多方案比较 1.多方案的必 要性 多方案构思是建筑设计的本质反映。 中学的教育内容与学习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养成了我们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定式,即习惯于方法结果的唯一性与明确性。 然而对于建筑设计而言,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结果是多样的、相对的和不确定的。 这是由于影响建筑设计的客观因素众多,在认识和对待这些因素时设计者任何些微的侧重就会导致不同的方案对策,只要设计者没有偏离正确的建筑观,所产生的任何不同方案就没有简单意义的对错之分,而只有优劣之别。 多方案构思也是建筑设计目的性所要求的。 无论是对于设计者还是建设者,方案构思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目的,其 最终目的是取得一个尽善尽美的实施方案。 然而,我们又怎样去获得这样一个理想而完美的实施方案呢 ?我们知道,要求一个“绝对意义’’的最佳方案是不可能的。 因为在现实的时间、经济以及技术条件下,我们不具备穷尽所有方案的可能性,我们所能够获得的只能是“相对意义”上的,即在可及的数量范围内的“最佳”方案。 在此,唯有多方案构思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可行方法。 另外,多方案构思是民主参与意识所要求的。 让使用者和管理者真正参与到建筑设计中来,是建筑以人为本这一追求的具体体现,多方案构思所伴随而来的分析、比较、选择的过程程使其真正成为 可能。 这种参与不仅表现为评价选择设计者提出的设计成果,而且应该落实到对设计的发展方向乃至具体的处理方式提出质疑,发表见解,使方案设计这一行为活动真正担负其应有的社会责任。 2.多方案构思的原则 为了实现方案的优化选择,多方案构思应满足如下原则: 其一,应提出数量尽可能多,差别尽可能大的方案。 如前所述,供选择方案的数量大小以及差异程度是决定方案优化水平的基本尺码:差异性保障丁方案间的可比较性,而相当的数量则保障了科学选择所需要的足够空间范围。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必须学会从多角度、多方位来审视题目,把握环境, 通过有意识有目的的变换侧重点来实现方案在整体布局、形式组织以及造型设计上的多样性与丰富性。 其二,任何方案的提出都必须是在满足功能与环境要求的基础之上的,否则,再多的方案也毫无意义。 为此,我们在方案的尝试过程中就应进行必要的筛选,随时否定那些不 现实不可取的构思,以避免时间精力的无谓浪费。 3.多方案的比较与优化选择 当完成多方案后,我们将展开对方案的分析比较,从中选择出理想的发展方案。 分析比较的重点应集中在三个方面: 其一,比较设计要求的满足程度。 是否满足基本的设计要求 (包括功能、环境、结构等 诸因素 )是鉴别一个方案是否合格的起码标准。 一个方案无论构思如何独到,如果不能满足基本的设计要求,也绝不可能成为一个好的设计。 其二,比较个性特色是否突出。 一个好的建筑 (方案 )应该是优美动人的,缺乏个性的建筑 (方案 )肯定是平淡乏味,难以打动人的,因此也是不可取的。 其三,比较修改调整的可能性。 虽然任何方案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缺点,但有的方案的缺陷尽管不是致命的,却是难以修改的。 如果进行彻底的修改不是带来新的更大的问题,就是完全失去了原有方案的特色和优势。 对此类方案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以防留下隐患。 第二节 方案的调 整与深入 发展方案虽然是通过比较选择出的最佳方案,但此时的设计还处在大想法、粗线条的层次上,某些方面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为了达到方案设计的最终要求,还需要一个调整和深化的过程。 一、方案的调整 方案调整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多方案分析、比较过程所发现的矛盾与问题,并祢补设计缺项。 发展方案无论是在满足设计要求还是在具备个性特色上已有相当的基础,对它的调整应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只限于对个别问题进行局部的修改与补充,力求不影响或改变原有方案的整体布局和基本构思,并能进一步提升方案已有的优势水平。 二、方案的 深入 到此为止,方案的设计深度仅限于确立一个合理的总体布局、交通流线组织、功能空间组织以及与内外相协调统一的体量关系和虚实关系,要达到方案设计的最终要求,还需要一个从粗略到细致刻划、从模糊到明确落实、从概念到具体量化的进一步深化的过程。 深化过程主要通过放大图纸比例,由面及点,从大到小,分层次分步骤进行。 方案构思阶段的比例 (在此特指食品亭等小型建筑设计 )一般为 1: 200 或 l: 300,到方案深化阶段其比例应放大到 1: 100 甚至 1: 50。 在此比例上,首先应明确并量化其相关体系、构件的位置、形状、大小及其相互关 系,并将其准确无误地反映到平、立、剖及总图中来。 该阶段的工作还应包括 统计并核对方案设计的技术经济指标,如建筑面积、容积率、绿化率等等,如果发现指标不符合规定要求须对方案进行相应调整。 其次应分别对平、立、剖及总图进行更为深入细致的推敲刻划。 具体内容应包括总图设计中的室外铺地、绿化组织、室外小品与陈设等。 在方案的深入过程中,除了进行并完成以上的工作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各部分的设计尤其是立面设计,应严格遵循一般形式美的原则,注意对尺度、比例、均衡、韵律、协调、虚实、光影、质感以及色彩等原则规律的把握与运用,以确保取得一个理想的建筑空间形象。 第二,方案的深入过程必然伴随着一系列新的调整,除了各个部分自身需要适应调整外,各部分之间必然也会产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如平面的深入可能会影响到立面与剖面的设计,同样立面、剖面的深入也会涉及到平面的处理,对此应有充分的认识。 第三,方案的深入过程不可能是一次性完成的,需经历深入一调整一再深人一再调整,多次循环过程,这其中所体现的工作强度与工作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因此,要想完成一个高水平的方案设计,除了要求具备有较高的专业知识、较强的设计能力、正确的设计方法以及极大 的专业兴趣外,细心、耐心和恒心是其必不可少的素质品德。 第四节 方案设计的表达 方案的表现是建筑方案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