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物联网总体情况分析报告(简化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动计划( 2020- 6 2020年)》 提出 ,深圳市将建设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电网、智慧水务、智慧生活等一系列实用性强、经济效益高、社会效益明显的应用示范工程。 杭州 产业基础及 规划 目标 : 2020 年, 杭州 物联网 产业 产值 310亿元 , 力争到 2020 年 ,物联网产业实现销售产值 500 亿元,到2020 年超 1000亿元。 示范应用: ① 智能城市试点示范工程 ( 智能交通 、 智能城乡管理 、 智能公共安全 、 智能旅游 、 智能建筑节能 );② 智能生活试点示范工程 ( 智能家居、智能社区、智能医疗保健 );③ 智能 “ 两化 ” 试点示范工程 ( 智能电网、智能物流、安全生产与节能降耗 、 食品安全溯源 );④ 智能环境监控试点示范工程 ( 水资源、大气环境监测、地下管网监测 、 森林生态安全监测 )。 南京 产业基础及 规划 目标 : 2020 年, 南京 物联网产业及相关产业 产值超过 100 亿元。 力争 2020 年 和 2020 年,物联 网产业 产值分别 达到 600亿元 和 1500亿元。 示范应用: 围绕 经济 、 公共管理 、 公众服务 等重点 领域 ,在 工业、农业、物流、电力 , 交通、公共安全、环保 、 灾害防控 , 医护 、 家居 等行业 实施建设 12 大重点应用工程。 广州 产业基础及规划目标: 2020 年广州物联网产业规模达 150 7 亿 200亿元。 2020 年,物联网相关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要力争达到 300 亿元,物联网信息集成服务业规模达到 600 亿元。 到2020年,广州市将实现物联网相关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达到 500亿元,物联网信息集成服务业规模达到 1000亿元。 示范应用: 建设 智能物流、智能制造、智能交通、智能安全监管、智能食品溯源、智能环保、智能电网、智能医护、智能支付、“智慧广州”示范区等十大物联网应用重点工程。 2020年中国物联网产业规模为 1933 亿元,市场前景远远超过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等市场。 2020- 2020年,随着中国物联网示范应用的推进、市场对物联网接受度的不断提高,中国物联网产业规模将会持续增长。 赛迪顾问预计,到 2020 年,中国物联网产业规模将达到 4896 亿元,未来三年中国物联网产业规模增长率都将保持在 30%以上 ,如图 1所示。 图 1 20202020 年中国物联网产业规模及增长 8 纵观 全球物联网 发展,总体上 处于起步阶段,但由于发达国家 在 信息产业领域的丰厚积累 , 使 其具有一定的 先发优势。 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物联网从技术、产业发展来看,呈现两头弱中间强的现象。 在传感器、传感器网络和节点、 RFID等感知技术方面,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网络通信技术方面由于我国现有的通信产业基础,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小;在计算处理和应用、高端集成软件服务等应用技术方面,由于在核心芯片和操作系统领域缺少自主知识产权,与国外差距较大;在网络信息安全、标识、编码、频谱、纳米制造等共性支撑技术方面 ,仍有待提高。 在物联网应用示范方面,由于我国较强的行政力量和政府资源,在示范应用的领域和数量上基本与发达国家相当甚至超出,但在水平和集成度上仍有一定的差距。 二、 无锡市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 2020年 8月 7日温家宝总理视察我市作出在无锡建立“感知中国中心”指示后,特别是国务院 2020 年 11 月 13 日正式批准同意支持无锡建设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国家传感信息中心)以来,我市迅速落实国家和省有关部署,全面推进创新示范区建设。 (一) 技术 创新 科研机构 目前已有江苏 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 无锡 物联网产业研究院、中电科 物联网创新研发中心、中国移动物联网研究院等 21 9 家 企业或研究机构 落户 我市并积极开展日常工作。 IBM 公司、航天科技集团、 南京大学等 9 家企业或研究机构 已 完成建锡建设研发机构的落户 签约。 微软、思科、中兴通讯等一批国内外著名企业正与我市相关园区洽谈落户事宜。 公共服务平台 我市 依托 物联网企业和科研机构,目前已建、在建的物联网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已达 16 个,涵盖了物联网核心芯片设计、传感器器件制造、应用技术研发等多个物联网领域。 重大科技 项目 及 标准和专利 2020 年 全市 围绕物联网 共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 10 项,其中 02 专项 7 项,占全省的 80%,项目总经费 亿元, 03 专项 3 项,国家 973 计划物联网项目有 2 项。 物联网产业研究院成功研发了首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物联网核心芯片,该项目的多项核心技术方案被 IEEE 国际标准和中国国家标准采纳,并已申请了多项发明专利。 物联网产业研究院积极参与物联网方面 20 项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研究和制订,其中,牵头 2 项、参与 4 项物联网国际标准的制定;牵头 4 项、参与 8项物联网国家标准的制定;牵头 1 项、参与 1 项物联网行业标准的制定。 还在国际传感网标准化工作组 WG7 中占据了 1 个主编辑席位和 2 个联合主编辑席位。 人才队伍 2020 年 , 全市共引进物联网科技领军人才 103 名 , 其中, 10 通过 “ 530 计划 ” 引进物联网科技领军人才 78 名,通过嫁接式企业引进物联网科技创新人才 15 名,通过 “ 无锡千人计划 ” 引进海外留学归国(来锡)物联网科技领军型创新人才 10 名。 2020年上半年,各地区和部门继续加大引才力度,引入高层次人才80 人,其中科技领军型创新人才 23 人、创新人才 41 人、经营管理人才 16 人。 有关机构同时加强物联网人才培养,江苏 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研究生班已招生 70 人,北邮无锡研究院首批 41名物联网研究生已经正式开课,东南大学无锡分校硕士生规模已达 400 人,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正在按照每年物联网本科生 800 人、硕士博士 260 人的规模培养。 无锡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国电信物联网应用和推广中心联合建设的 “物联网技术学院 ”,成为中国高职类院校中首家物联网学校。 载体建设 截止 5 月底,全市共有物联网 相关 园区 18 个,载体 面积 203万平方米, 园内物联网 企业 417 家,以新区、滨湖和南长区最为集中。 (二) 产业 发展 产业规模 根据市统计局 2020 年和 2020 年 上半年 全市物联网产业统计数据显示, 2020 年全市纳入统计口径企业 259 家,实现物联网 营业收入 亿元 ,行业从业人员 万人 ;今年 上半年纳入统计口径企业 361 家,实现 营业 收入 亿元 ,行业从 11 业人员 万人, 产业发展已具有一定规模。 图 2 全市物联网产业分季度营业收入完成情况图(单位:亿元) 图 3 全市物联网产业分地区营业收入完成情况图(单位:亿元) 产业结构 ( 1) 营业收入情况。 2020 年,全市纳入统计口径的物联网企业数量为 259 家,其中物联网设备制造 128 家,物联网软件产品开发 48 家,物联网系统集成 29 家,物联网网络及运营服务 30 家,其他 24 家。 2020 年全市实现物联网营业收入 12 亿元,其中设备制造 265 亿元,软件产品开发 亿元,系统集成 亿元,网络及运营服务 亿元,其他 亿元。 2020年, 有关部门 联合统计局,对一年来各板块的物联网企业变化情况进行了全面梳理,新增了一 批物联网企业,至 2 季度末全市物联网企业 增至 361 家,其中设备制造 228 家,软件产品开发 68 家,系统集成 38 家,网络及运营服务 27 家。 上半年共 实现营业收入 亿元,其中规模以上(营业收入 2020 万以上)企业 100 家,营业收入 亿元。 营业收入 总额中, 设备制造 亿元,软件产品开发 亿元,系统集成 亿元,网络及运营服务 亿元。 图 4 2020 年 上半年物联网产业统计数据构成图 ( 2) 企业情况。 根据全市物联网 2020 年和今年 上半年 物联网统计数据显示,在全市排名 前列 的物联网企业构成中,主要以集成电路制造、通信传输企业、电子元器件企业为主。 其中, 2020 年前四强企业占全市营业收入的 %,前八强企业 13 占全市总营业收入的 %,前十强 企业实现营业收入 亿元,占全市总营业收入的 %; 2020 上半年前四强企业占全市营业收入的 %,前八强企业占全市总营业收入的 %,前十强企业实现营业收入 亿元,占全市总营业收入的%,前 50 强企业实现营业收入 亿元,占全市总营业收入的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