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剧中演员用方言表演现象研究--以电影一九四二为例(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字后面加了“们”字组成了“俺们”。 “俺们”指的是“老东家”一家与一起逃荒的村里人。 这时主人公 还心存侥幸,还希望在大灾过后重回故里继续着自己的东家地位,同时还是侥幸地以自己为中心。 在逃难过程中当“老东家”在用到“俺”字的时,后面加 第 4 页(共 13 页) 的是“家,”“俺家”同样存有侥幸心里,只是此时电影的主人公已经会想到以自家为中心,作为一家之主要有承当家庭重担的责任。 在故事情节继续向前发展的进程中“俺”字就如同主人公对待事件一样,慢慢地失去原本的意义。 2.“咋”字在电影《一九四二》中的使用 到故事的最后,电影主人公“老东家”用的不再是“俺”,而是“咋”。 与“俺”字一样,“咋”字在其它的方言中也可以见到,这个字在普通话里 的读“ zǎ”,是上声,但在河南方言里读的是第二声,“ z225。 ”。 在其他方言里的“咋”字一般是与“们”组在一起,形成“咋们”。 它指的是自己所在群体中的全部成员,单独的“咋”字没有实际意义,不表示任何意思,也不单独使用。 但在河南方言里,“咋”就是一个具有独立意义的词,而且“咋”一般不与“们”字使用,但“咋”的指称范围却远远超过 了“咋们”。 在电影《一九四二》中主人公不再用“俺”和“咋”的时候所传达给观众的信息: “老东家”已经“脱胎换骨”,他的内心已经认识到在逃荒过程中自己所处的位置不再是自己个人,自己的家庭,而是 整个逃荒的队伍。 这才有了故事结尾主人公的那句“叫了,咋今后就认识了。 ” 二、电影《一九四二》中河南方言词的研究 在河南话中,除了字有明显的地域色彩外,词也具有的鲜明的地域色彩。 作为一个河南人,我知道在电影《一九四二》中其实并没有出现真正的河南独有的词,其中较明显的就要数剧中出现较多的用于骂人的“龟孙”。 这一词在河南话里一般是长辈对晚辈的指责,有责怪的意思。 但在一般方言以及普通话里 都愿意在“孙”后面加一个“子”字,组成“龟孙子”,这样说起来比较顺口,但由于河南人的发音特点及人们用语习惯,人们硬生生地把 “子”字去掉,形成电影中的“龟孙”。 在读音上普通话的读音是“ guīsun”,而在河南方言中读作“ gu237。 sun”。 “孙”字在读音上如认真而论,即不是第二声调,也不是第三声调,它介于二声与三声之间,形成独特的河南特有的发音特点。 在影视剧中使用这一词语,在电影《一九四二》中使用这一词语除了能使人感到情切的河南味以外,电影中还特意把这使用在剧终表演百姓大众的人物身上。 更显突出了电影中人们大众的平凡心里。 也更能让观众接近剧中主要人物。 除了明显的“龟孙”外,电影《一九四二》中还出现了“干啥”、“啥事”等。 咋河南人习惯 把“什么”说成“啥”。 除此外,还有称母亲时叫的“娘”读作“ ni 第 5 页(共 13 页) 224。 ng”,用去声,而普通话中则读作“ ni225。 ng”,第二声。 虽说这些词并不像一些字一样只有河南话才有,但是在加上河南特有的发音特点,再听上去就有着非常浓郁的河南味了。 电影《一九四二》在字、词上运用了如此浓郁的河南话专有的表达方式及发音特点,使得这部电影的语言有非常明显的特点。 三、电影《一九四二》的语言特色 (一)于细节处展现人性 刘震云在谈《一九四二》时说过这样的话,“中华民族(在对待人性、心灵史时)有另一种表达的方式:一个人倒地了,后面一个灾民从这儿过,把前头人的裤子一扒,拿着刀子就上来割肉,一割肉一疼,倒地的人又活过来了,说‘我还成’,那人马上说:‘你不成了。 ’嘣,割下来。 ”这段画面感极强的描述生动地概括了中国人的人性状态,或者可以说是一种国民性,尤其在大饥荒的条件下,饥饿让民众无家可归,亲眼目睹了饿殍遍野从而使他们变得穷凶极恶起来。 影片《一九四二》在表现国民性时没有大张旗鼓的宣教和指谪,而是于细节处见人性点滴。 瞎鹿是一个普通 的农民,他既胆怯又无畏,既朴实又狡猾,这实际上正是那段时期中国农民的典型性形象,他代表着逃荒路上的大多数人。 在影片伊始,他是地主少爷手下言听计从的一员,却在少爷濒死之际吐出了他早有的不满情绪,同时在械斗的混乱场面中趁火打劫了自己东家的粮食。 足见这个人的隐忍和营钻。 最具戏剧性的应当是瞎鹿之死。 他与东家和栓柱刚合伙抢了一顿美餐,却无福消受,在与别人的争执中竟“咚”的一声,栽倒在烹煮的热锅中,结果尸无觅处。 耐人寻味的是瞎鹿被打倒在锅里时周围人的反应,他们没有丝毫的惊异之色,面对一个活人、一个同胞被自己打死,他们 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咦,怎么把他打到锅里去了呢。 ”这简单的一问如同是一种责备,怪那个失手杀人的家伙为什么把瞎鹿打到锅中坏了他那驴肉汤的美味。 这种漠视和冷淡是令人胆寒的,但这在中国并不少见。 鲁迅先生曾说:“四千年来时时有吃人的地方”,而“我”也是有了“四千年吃人履历的我”。 国人早就丧失了对生命的悲悯情怀,面对每天不是被饿死就是被炸死的生活,他们已经习以为常,只要自己还能活下去,旁的一切都算得了什么呢。 这种对生命冰冷刺骨的旁观并不比惨绝人寰的杀戮逊色。 (二) 情感抑扬难抒的硬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