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由新民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49~1956年】(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矛盾的变化 , 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 1958年发动的 “ 总路线 ” 、“ 大跃进 ” 和人民公式化运动 , “ 左 ”的错误不断发展 , 使社会主义建设遭受重大的挫折。 外交: 中苏关系恶化 , 中美仍处于敌对状态 , 中国积极发展同第三世界的友好关系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 【 1956年~ 1966年 】 文化: 毛泽东的 《 论十大关系 》 和 《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 等报告中 , 提出了一系列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理论 ,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新中国 电影业 出现新特点 , 反映工农生活和革命题材的作品纷纷涌现;1958年中国 电视业 诞生。 科技 : “ 两弹一星 ” ( 导弹 、 原子弹 、 人造卫星 )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 1966年~ 1976年 】 经济: “ 左 ” 倾错误扩展到经济领域 , 经济受到严重的损失;但由于周恩来 、 邓小平及人民的努力仍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