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全国肉羊产业调研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按照收入层次划分,城镇居民收入最低的吃肉最少,随着收入的增加,肉类消费数量同步增加,收入越高吃肉越多。 如果进一步细分,占比在 10%的城镇 最低收入户 ,羊肉消费水平不到 1kg,大抵与农村居民的平均羊肉消费水平相当。 随着收入增加,肉类消费也将相应增加,不过收入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后,肉类消费量是趋于下降的,这从占比 10%的最高收入户羊肉消费量变化中可以体现出来。 但肉类消费支出是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增加的,这其中由于人们肉类消费的档次和结构发生了变化,猪肉比重下降,牛羊肉 及其制品的消费比重明显上升。 表 6 城乡居民羊肉消费变化一览表 单位: kg 年份 全国 平均 城市居民 农村 居民 平均 最低 收入户( 10%) 困难户 (5%) 低收户 (10%) 中等偏下收入户( 20%) 中等 收入户( 20%) 中等 偏上户( 20%) 高收 入户( 10%) 最高 收入户( 10%) 2020 2020 2020 2020 2020 2020 2020 数据来源: 20202020 年《中国统计年鉴》 肉类消费结构的差异不仅同个人收入多少和肉类价格高低相关,而且跟消费者所处的地域息息相关。 我国是一个民族众多、地域辽阔的人口大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民族生活习性和消费偏好存在明显差别。 因此,自然环境、社会 13 环境和经济环境之间的差异对居民包括羊肉在内的畜产品消费存在明显的影响。 南方城镇居民猪肉和禽肉消费量最高,禽肉消费支出是北方的 倍;而牛羊肉的消费支出,北方 53 元 近乎 是南方 27 元的 2 倍,内蒙、青海、宁夏和新疆 4省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牛羊肉支出 134 元,是南 方平均水平的 5 倍,其中人均羊肉支出 96 元为南方 6 元的 16 倍。 新疆农民人均羊肉消费 8 千克,城市居民人均羊肉消费高达 千克(潘耀国, 2020)。 5. 羊肉及其相关产品的贸易特征 中国羊肉及其相关产品进口增加、出口减少,贸易逆差呈扩大之势。 从贸易上看,中国是典型的生产大国,出口小国。 作为当前世界上最大的羊肉生产国,中国在世界羊肉贸易中所占的比例非常小,只有不到 %的羊肉产量用于出口,大约占到世界羊肉出口总量 1%左右的份额。 表 7 中国与世界羊肉主要出口国贸易竞争指数变化 年份 8090 91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20 2020 2020 2020 2020 2020 2020 2020 中国 澳大利亚 新西 兰 数据来源: FAO 统计数据库 通过表 7,可以发现我国羊肉贸易竞争指数 120 多年来一直为负数,而且绝对值 总体 表现为先增加后递减的趋势,最高年份 2020 年达到 ,此后有所下降,这说明我国羊肉贸易从 80 年代以来一直为贸易逆差,而且进口额远远超过出口额。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羊肉贸易竞争指数一直为正,而且大多数年份为 1,最低时也达到了 ,说明这两个国家的羊肉出口能力极强,表现出相当强的国 1贸易竞争指数可以表明某国生产的某种产品是净进口,还是净出口,以及净进口或净出口的相对规模,从而反映某国生产的某种产品相对于世界市场上供应该产品的其他国家来说,是处于生产效率的竞争优势还是劣势以及优劣势的程度。 贸易竞争指数大于零,表示该国的这种产品生产效率高于国际水平,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绝对值越大,国际竞争力越强。 贸易竞争指数小于零,表示该国的这种产品生产效率低于国际水平,不具有或缺乏国际竞争力,绝对值越大,越缺乏国际竞争力。 贸 易竞争指数等于零,则表示生产效率与国际水平相当,其进出口纯属与国际间进行品种交换。 14 际竞争力。 虽然近年来贸易竞争指数逐年缩小,但贸易逆差的绝对值呈扩大之势。 2020年羊产品进口继续增加,出口微降,贸易逆差达到 万美元,比上年增加 万美元。 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由于受到国际市场的冲击和对优质高档羊肉需求的增加,中国羊肉进口量逐年增加 , 而出口量逐年萎缩。 2020 年中国羊肉出口总额为 万美元,同比减少 %;出口总量为 万 吨 ,同比减少 %。 羊肉出口目的地主要是约旦、中国香港地区,主要出口省市为山东、内蒙古和河北。 2020 年羊肉贸易逆差拉大,为 万美元。 羊肉进口来源国主要是新西兰和澳大利亚,进口额占羊肉进口总额的 %。 活羊出口增加, 2020年中国活羊(除种羊外)只有出口,累计出口额为 万美元,同比增加 26%;出口量为 万只,同比增加 8%。 活羊主要出口到中国香港地区和尼泊尔,主要出口省市为湖北和西藏。 (二 ) 肉羊 育种与繁殖 1. 中国 绵、山 羊遗传资源及其分布 中国地处欧亚大陆东南部,自北向南有寒温带、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 5 个气候带。 独特的气候和地貌特征是我 国绵、山羊系统发育与演变的自然基础。 农业生产体制、社会生产力水平、市场需求、民族宗教习惯等诸多因素也影响着羊的生物学特性和生产性能。 在我国内地 32 个省、市、自治区中,均有羊的分布。 但是,由于各地自然生态条件差异很大,因此羊的分布极不平衡。 总体上看,绵羊的主要分布地区属于温带、暖温带和寒温带的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带,西部多于东部,北方多于南方;而山羊则较多分布在干旱贫瘠的山区、荒漠地区和一些高温高湿地区。 根据生态经济学原则,结合行政区域,可将我国内地羊的分布划分为八个生态地理区域: ( 1) 东北农区 : 包括辽宁 、吉林、黑龙江三省。 从小兴安岭北麓到辽东半岛,属寒温带和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冬寒夏热, 78 月份平均气温在 30℃以上, 12 月至翌年 2 月份平均气温在 20℃以下,年平均气温仅 0~ 8℃,年降水量由东向西递减,无霜期 90— 210d。 东北是近 150 年内的新垦农区,地形复杂,山地、河谷及小平原相互交错,放牧植被多为灌木丛和山地草甸草场,农业和林 15 果业发达,农副产品丰富,羊具有较好的饲养和放牧条件。 东北农区有绵、山羊 万只,占全国羊总数的 %,其中山羊占全国山羊的 %,绵羊占%。 地方 品种辽宁绒山羊是我国著名的优良白绒山羊品种,其群体产绒量高,绒洁白、强度大,并具有良好的光泽。 培育品种有东北细毛羊、中国美利奴和新吉细毛羊等。 ( 2) 内蒙古地区 : 内蒙古地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的多样气候,从东到西自然条件差异明显,春季气温骤升,多大风天气,夏季短促而炎热,降水集中,秋季气温剧降,冬季漫长寒冷。 年平均气温 0℃~ 8℃,年总降水量为50mm~ 500mm,无霜期为 90d~ 185d。 该地区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就有居民和野羊同时存在,所形成的原始品种 —— 蒙古羊,几乎影响了我国东部的所有绵羊品种。 目前该 地区是我国羊存栏量最大的地区之一。 2020 年内蒙古羊存栏数为 万只,占全国存栏数的 14%,居全国首位。 其中绵羊存栏 万只,山羊存栏 万只。 该地区有优良地方品种蒙古羊、乌珠穆沁羊、苏尼特特羊、呼伦贝尔羊、内蒙古绒山羊,乌冉克羊等;有品质较好的中国美利奴羊 ( 科尔沁型 ) 、内蒙古细毛羊、鄂尔多斯细毛羊、敖汉细毛羊、巴美肉羊、中国卡拉库尔羊等培育绵羊品种。 ( 3) 华北农区 : 一般指除内蒙外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包括山东、山西、河北、河南四省和北京、天津两市。 该地区主要有丘陵、平原、山地三个地形 带,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年平均气温 — ℃,年降水量 600— 900mm,而且多集中在 68 月份,无霜期180~ 240d;产区农业发达,农副产品丰富,自古就是我国农业文化开发较早的地区,养羊历史悠久。 华北区 2020 年 有绵、山羊 万只,占全国羊总数的24%,其中山羊占全国山羊的 34%,绵羊占 13%。 该地区有大尾寒羊、小尾寒羊、豫西脂尾羊等地方绵羊品种,有承德无角山羊、太行山羊、济宁青山羊等地方山羊,其中优良地方品种小尾寒羊和济宁青山羊是当今世界 上少有的多胎绵羊和山羊品种之一;有培育品种崂山奶山羊和文登奶山羊等。 ( 4) 西北农牧交错区 : 指陕西、甘肃和宁夏三省区。 地理上包括 黄土高原西部, 渭河平原 , 河西走廊 等。 本区除陕西秦岭以北少数地区属亚热带气候外,多属内陆气候,干旱少雨,降水量自东向西逐渐减少,天然草场多属荒漠、半荒 16 漠草原类型,植被稀疏,覆盖度在 40%以下。 荒漠中的绿洲农业发达,可提供农副产品作羊的冬春补充饲料。 西北农牧交错区 2020 年 有绵、山羊 万只,占全国羊总数的 9%,其中山羊占全国山羊的 7%,绵羊占 11%。 该地区有滩羊、同羊、兰州大尾羊、岷县黑裘皮羊等地方绵羊品种,有关中奶山羊、中卫山羊等山羊品种。 其中优良地方品种滩羊和中卫山羊是国内外著名的裘皮 羊,裘皮轻盈美观,羊毛纤维细长而匀,富有光泽和弹性。 另外,还有培育品种陕北白绒山羊、甘肃高山细毛 羊 2 个。 ( 5) 新疆牧区 : 新疆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全疆有草原面积约 万公顷。 新疆因深居内陆,形成明显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气温变化大,日照时间长,降水量少,空气干燥。 新疆年平均降水量为 150mm 左右,但各地降水量相差很大。 无霜期 120~ 240d。 新疆农作物种植历史悠久、种类繁多,且在天山南北有4800 万公顷天然牧场,为养羊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新疆地区 2020 年有绵、山羊 万只,占全国羊总数 的 13%,其中山羊占全国山羊的 4%,绵羊占 22%。 该地区有哈萨克羊、阿勒泰羊、和田羊等优良地方绵羊品种,其中和田羊毛是编织地毯、长毛绒毯和提花毛毯的优质原料,哈萨克、阿勒泰羊等均是著名的肉脂兼用绵羊品种。 培育品种新疆细毛羊、中国美利奴羊是我国细毛羊生产主导品种。 ( 6) 中南农区 : 指秦岭山脉和淮河以南除西南四省 的广大农业地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台湾等南方农区。 该地区地处亚热带和热带,由于气候温暖潮湿,地形以 丘陵 、 盆地 、平原为主,自然环境条件优越,农业发达,灌丛草坡面积大,因此,终年有丰富的饲草,特别是青绿饲草,形成以养山羊为主的养羊业。 中南农区 2020 年 有绵、山羊 万只,占全国羊总数的 8%,其中山羊占全国山羊的 15%,绵羊占 %。 该地区除湖羊外,分布着黄淮山羊、马头山羊、 雷州山羊、台湾山羊和长江三角洲白山羊等近二十个以产肉、优质板皮和笔料毛为特色的优良地方山羊等品种。 ( 7) 西南农区 : 包括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和 重庆市。 该地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主体部分气温变化小,冬暖夏凉,雨季明显,主要集中在夏秋。 但云南气候大致与地形相对应。 西北部的高山深谷区为山地立体气候区,北回归线 17 以南的西双版纳、普洱南部等地则属于热带季雨林气候;贵州的气候温暖湿润,属亚 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川东部盆地大部年降水量 900~1200mm。 但在地域上,盆周多于盆底,川西高原降雨少,年降水量大部为 600~700mm,川西南山地降水地区差异大,干湿季节分明。 该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区域,且生态环境复杂多样,由此形成我国羊遗传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西南农区有绵、山羊 万只,占全国羊总数的 9%,其中山羊占全国山羊的 17%,绵羊占 1%。 该地区的兰坪乌骨绵羊、宁蒗黑绵羊、石屏青绵羊和黔北麻羊、罗平黄山羊、宁蒗黑头山羊、弥勒红骨山羊、酉州乌羊等是此次调查中发现的彼具特色的地方遗传 资源。 另有凉山半细毛羊、南江黄羊、云南半细毛羊等培育品种。 ( 8) 青藏高原区 : 青藏高原区包括青海、西藏、甘肃南部和四川西北部。 该地区面积广大,雪山连绵,冰川广布,丘陵起伏,湖盆开阔,到处可见天然牧场,海拔一般在 3000m 以上,气候寒冷干燥,无绝对无霜期,枯草季节长。 青藏高原区是我国重要的牧区, 2020 年 有绵、山羊 万只,占全国羊总数的13%,其中山羊占全国山羊的 3%,绵羊占 23%。 该地区有藏羊、贵德黑裘皮羊、藏山羊等地方羊品种。 培育品种有澎波半细毛羊、柴达木绒山羊、青海毛肉兼用细毛羊、青海 高原毛肉兼用半细毛羊等。 除地方品种(遗传资源)和培育品种外,在农牧区中还分布有澳洲美利奴羊、德国肉用美利奴羊、萨福克羊、无角道赛特羊、特克赛尔羊、夏洛来羊、杜泊羊、萨能奶山羊、安哥拉山羊、波尔山羊、考力代绵羊等引入品种。 经过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的适应性饲养,这些品种已经基本适应了我国特有的气候环境条件,在我国宝贵的羊品种资源中占据了不可或缺的地位。 从以上的调查可知,我国的羊遗传资源极其丰富,在全国有着广泛的分布。 但大量的地方品种以毛皮为主, 我国缺乏叫得响的 地方肉羊品种。 现有的肉羊生产要么以原有的地方品种当肉 羊来养,要么是进口肉羊的杂交种。 育种和繁殖不能够满足肉羊产业发展的需要。 2. 肉羊 品种改良、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